首頁>教育>

2020年11月21日至22日,“2020未名語文教育論壇”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由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共同主辦。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在論壇上發表了主旨報告,溫教授對統編語文教材使用中的24個問題進行了解答。統編語文教材如何使用?我們一起來看。

第一個問題:小學教材識字寫字教學的依據是什麼?怎麼做到更有科學性?

首先是實行八個字:“認寫分流,多認少寫”,這是這套新教材編寫的一個原則,主要是低年級的。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經過調查,覺得這樣做可能會提高教學的效果,為孩子們儘快地過渡到獨立閱讀階段創造條件。認字和學會寫字是兩個教學目標,小學低年級認識常用字是1600個,比以前減少了200個,以前是1800個,其中要求會寫800個字左右,會認得要多一點。一般來說,學校老師不要層層加滿,不要搞過去“四會”的要求,每一個字都要會認、會講、會用、會寫。齊頭並進很難,所以要“認寫分流,多認少寫”。因為以前的教育也有道理,但是現在內容在改變,現在小孩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所以要採取這樣的方式。

新教材在識字教學的安排是有講究的,大家要認真去看一看。一般來說,你只要按照教材設定的各個單元、各個階段的目標推進,學生到了二年級下學期大致上就可以實現。當然你說你的小孩是天才,在幼兒園就會讀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我們不提倡。大家要注意,一年級上冊後面附了一個識字寫字的基本字表,要求300個字當中100個字是會寫的,一年級下冊附了一個表是400個字會認、200個會寫。小孩的字必須要過渡到閱讀,比如說“蝴蝶”這兩個字很難寫,但小孩必須要認識它,因為他要讀童話,“蝴蝶”這兩個字會經常出現,字出現的頻率最高的。所以,教材後面要做很多基礎研究,而且從字的結構來說,認識這些字也有助於學生舉一反三,認識更多的字。

另外,教材有意安排多元認字。就是多方面、多種方法,就是不要完全依賴拼音認字,以前是先學拼音,然後完全依照拼音很困難,還要透過字形、結構、偏旁等等去認字。如果單純依賴拼音認字會拖累認字的效率,儘快進入無拼音實際閱讀的階段。所以這也是新教材為什麼要降低減少拖後漢語拼音的結果。

老師們在教學中要重視“範讀”,要熟字帶生字,這個大家教學都有經驗的。在教小學第二三單元的時候,要鞏固之前認識的漢字。到了二年級下學期一般就要掌握多元認字的方法,不光是拼音、識字,比如說猜讀,有些老先生一去眉頭皺起來了,我現在這麼老了,有些字還不認識,還是要猜。要根據字形、字結構的規律去猜,新教材有改革的,希望老師們在教一二年級的時候多關注一下。

第二個問題:和大人一起讀怎麼教,是不是集中放到閱讀課中去解決?

和大人一起讀是新教材的亮點之一,大人指什麼呢?指父母,也可以指老師或者其他的家庭成員。一年級剛上學的時候,並不是現在幼兒園就開始教小學的課程,這是不對的。一般來說,剛上學他自己還不會讀,應該是大人和他們一起讀,我們也有意識讓家長、大人更多地關注孩子,還有要鼓勵家庭也讀書,帶動讀書的氛圍。所以,這個用意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讓孩子剛上學不要就學“bpmf”,剛上學讓他認點字,喜歡語文、喜歡讀書,一年級就開始讀書,這是有效銜接的一個學習方式。

我這裡要特別說一句,幼兒園主要做無紙化教學,主要聽故事。到了小學開始使用紙質的閱讀材料,就是讓小孩跟大人一起讀,慢慢過渡到自己讀,這是一個引導的過程。以前的教材沒有這個欄目,現在設了這個欄目以後,可能老師們不知道怎麼處理,我建議你們把這個欄目納入到你們的教學計劃,但是不要處理成一般的課堂上的講課。這是課堂教學的延伸,這是課外的,或者是家庭的。

家長學堂、家長會議要建議和鼓勵家長少看電視、少打麻將,多陪孩子們讀書,這就等於創造了一個小孩學習的良好氛圍。凡是家裡學習氛圍不好的、天天看手機的那些家長,他們的孩子不可能愛讀書的,除了天才

所以,和大人一起讀用心良苦,也希望大家用好這個欄目,你們可以透過家長會、家長學堂的形式示範一下家長怎麼讀,一開始可以是朗讀,也可以是家長講讀、也可以是對話式的閱讀,孩子怎麼有興趣就怎麼讀,但是要讓家長注意這是書面語言的閱讀,這就是語文,一起讀,不要給孩子們增加壓力、不要佈置成作業。家長也就開始埋怨了,最近網上家長又開始在網上埋怨:老師領了工資幹什麼去了?應該讓孩子們在大人的陪伴下進行無壓力的、自由輕鬆地閱讀。順便說一下,如果你們覺得教材中的一些課文比較淺,那也可以建議補充放一些比較有趣的、比較深的課文來讀。這是第二個問題,和大人一起讀。

第三個問題:怎麼教好《快樂讀書吧》?

小學中低年級有個欄目叫《快樂讀書吧》,是為了引導讀書的,每個學期大致有兩次,每次都安排一種閱讀的型別,比如說兒童故事、童話、民間傳說、寓言、科普閱讀,這是型別。目標是讓學生接觸各種文體的型別,對各種型別的書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激發他們讀各種型別的讀物。另外有意識讓學生掌握一些讀某一類書的方法,比如說讀童話的方法跟讀詩歌的方法顯然是不一樣的,民間傳統跟歷史不是一回事,也可以給學生講一講閱讀的方法,教會他們閱讀的方法。

注意,這個欄目不要像一般講課那樣,老師上課的時候可以講一點讀書的常識,包括書的型別、閱讀的方法,主要是激發興趣,比如說書是怎麼做的,有些書前面還有一些前言、插圖是怎麼安排的等等一些基本的知識。

第四個問題:如何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教學梯度?

這個問題很專業,現在的語文教學的確是不太講梯度,小學還好一點,到了初中,初一和初三好像差不多,高一就開始進入高考了,沒有梯度,這個梯度問題很突出,以前我也寫過文章,但是也是白寫,還是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所以這次我們在教材編寫的過程中多少注意到這個問題,也力求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也在思考:為什麼現在教學的梯隊被打亂了?特別是到了初中和高中以後,原因是整個社會現在都得了一種病叫“急躁病”,急功近利、很浮躁,一切都是瞄準考試,非常功利,大家都很焦躁,都在增加教學的難度,這是很要命的。所以,我們教材還是要講講梯度、講講規律,不要層層加滿,這個很重要。

小孩的認知過程是有規律的,你不要光瞄準那些天才兒童,應該瞄準大多數他們以後是普通的國民,我們基礎教育主要是面對普通的國民,對普通的國民負責。這次重新強調了教學的梯隊是值得重視的,比如說小學低年級,一二年級主要是激發興趣,到了三四年級開始學默讀和閱讀,到了五六年級要求有閱讀的速度,學會瀏覽、能夠初步閱讀敘述性的。老師你們自己先穩住,儘量不搞提前量,班上有一些比較拔尖的可以讓他們多讀,大多數應該是穩住。

第五個問題:怎麼掌握新教材的知識體系?怎麼在教學中落實?

這是很要害的問題,問到點子上了!因為最近這十多年來,為了防止應試式的反覆操練,就是不斷做作業,就提出了語文知識的教學不要搞體系化,不是不要體系,是不要體系化,要隨文學習。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因為現在又出現另外一種傾向,就是語文知識教學弱化了,小學初中就弱化了,到了高中就來不及,上了大學就出現這樣的情況,語文知識好像缺少了。很多老師現在不敢理直氣壯地講語文知識,不敢設定基本的能力訓練,剛才說的梯度也沒有了。現在的課上得滿天飛,氣氛非常活躍,還有翻轉課堂太熱鬧了,但是熱鬧下來沒有一點乾貨是不行的。

針對這種現象,現在新編的教材也做了一些改進,比如說每個年級、每個單元的課程目標在教材裡面是有體現的,教學點是清晰的。大家備課的時候要認真研究,要努力做到“一課一得”的這個概念,意思就是一課必須有一個主要的東西、有一個關鍵字,看看在哪方面去實現。所以,新編的教材是有知識體系的,但是現在往往受到一些專家對課標的批評,比如說不能出現概念、不能出現體系,這確實很難,現在的體系不是顯在的,不是刻意追求體系化,主要是為了防止過度操練。

老師們瞭解了這一點就胸有成竹,你應該知道一年級的語文大致達到什麼、三年級大致達到什麼、六年級大致達到什麼。那怎麼理出這些知識體系?老師們感到很為難,當然這裡面也有一個水平的問題。那怎麼辦呢?抓哪些重點?這個要下功夫,我提三點建議:

第一,你們可以重新看一看課標,《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0)版》,現在還要修訂的,但我相信基本的東西不會改。看看課標,課標對每一個學段基本的乾貨、知識點和要求,剛才我說的基本的知識、關鍵的能力都是有要求的,課標要重新看一下、對照一下,一年級到六年級、初中,分四個學段,每個學段識字、寫字、寫作、閱讀都有要求,你們要看一下。

然後對照一下教師用書,有些編著是對知識點有提示的。你要有一個整體感,不能說我教二年級就不管三四五六年級,甚至對初中也要有一個瞭解。

第二,看單元導語,但是現在小學沒有單元導語,初中有單元導語,單元導語的最後一段就是乾貨。每個單元都會提出教學的要求,如果單元導語沒有小學,那你要從閱讀提示、組織的欄目裡面寫,不要太多,一課一得,不要著急慢慢來,各個欄目有提示訓練點的。

總之,語文知識現在新教材是有的,還是要以隨文學習為主。比如說講到哪裡,碰到了語法的知識順便講一講,太小的孩子要少用概念,到了中高年級可以講一下,大一點就可以跟他們說了,但是不要從概念到概念。

第六個問題:每冊語文的語文要素的排列是根據什麼?怎麼去把握?

老師說抓不住知識點,怎麼去落實?每個單元的語文要達到什麼?你們要去看課標,教材也是依照課標來編的,小學分四個學段,每一個學段聽說讀寫都有基本的要求,你們要去看一下。如果你想教書教得更好一點,你們可以看一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發行量比較少,它就講得很詳細,每一個學段為什麼要這樣教、主要抓什麼,但是編得很詳細。為什麼要這本書呢?可以幫助你對每一個學段、每一冊、每一個學年的教學任務和基本的目標有一個整體瞭解,而不完全是我教到哪裡算哪裡,教到哪裡找一個教案或PPT就教了,這樣不行。備課、教學一定要先有一個整體感,大家還是要學一學課標,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其實前一個問題也是講到這個。

第七個問題:單元教學是否都要搞群文學習?

有的可以群文學習,有的還是要單篇教學。新教材的單元教學,特別是到了初中以後,它的課的構成原則發生了一些變化,以前一篇課文就是一課,現在往往是一組課文是一課,更多的情況是兩三篇作為一課,特別是到了初中以後更明顯。所以我們的教學方式也應該有一些變化,不再是教完一課是一課,而是一組一組地學,這就叫群文學習。

為什麼要這樣搞呢?目標是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因為一個群文裡面有四五篇作品,你重點講一兩篇就行了,其他的就讓學生舉一反三,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但是要注意,不是說群文教學比以前單篇教學更高階,這是方法的不同,也並不是要群文學習要代替以前的單篇教學,有些課本比較深的還是要多講一點,有些比較淺的就讓學生自己讀,能讀多少算多少。無論如何,在一組課文中,一篇是要精讀的,要給他們舉例子、給讀書和思考的方法,其他的就讓學生自己讀。

第八個問題:整本書閱讀如何落實到課堂中,如何與相關的單元教學相結合?

我是很驚訝,現在小學老師怎麼提整本書閱讀?整本書閱讀是高中2017年新編的課標提出來的一個概念,當然在教學的實踐中早就有整本書閱讀。比如說小孩一二年級跟大人一起讀,也是一本一本讀,也可以說是整本書閱讀。

為什麼現在高中提出了要整本書閱讀呢?因為現在的學生讀書太少了,主要是節選短篇的,很少讀過整篇,加上現在都是網上閱讀、碎片化閱讀,學生靜不下心來閱讀。我們做過調查,以前二年級的孩子注意力集中大概15分鐘,現在連10分鐘都達不到,就是太焦躁了。所以整本書閱讀是高中提出來的,我們在小學並沒有說整本書閱讀,現在全國都在搞整本書閱讀,搞得有點過了。整本書閱讀確實有重要性,讓學生養成這種讀書的習慣,但是小學並沒有明確提出整本書閱讀,以後的課標要不要提還不知道,我覺得現在搞得有點過了。其實古代學語文是學博文,一輩子讀,現在開始一篇一篇教。

葉聖陶在上世紀30年代提出來要讀一本書,現在提出整本書閱讀對於初中生高中生來說是必要的。那小學是不是要這樣教?不一定,但是你可以指導學生自由地在課外讀一些書,在課內只是指點一下,讓學生自由地閱讀。課外的閱讀不管是整本書閱讀還是很粗略的過眼,我到圖書館、到書店一下子看到十本書,十分鐘就能夠把一本書基本的意思掌握,這本書值不值得買、值不值得讀,這是一個比較高階的技能,到了大學研究生的時候更需要。現在我們在大學裡面發現有些博士生讀書讀得非常慢,跟中小學的教學有關係,有的該慢就慢該快就快。所以關於整本書閱讀不要搞得好像很神,它應該導向自由地閱讀、個性化閱讀,不要要求太多、不要搞得很功利、不要處處指向寫作和與考試掛鉤,只有自由地閱讀,慢慢習慣培養起來了,他們自然喜歡讀書了。

我經常跟老師們說:“我也知道難處,要對付中高考。一堂課用三分之二的時間充分地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或者讓學生自由地閱讀;用三分之一的時間來搞應試教育。不要把百分之百的精力都放在對付考試上,應該要平衡一下。”

第九個問題:有的學期教材推薦的書目比較多,特別是初中,小學高年級也是,都需要讀嗎?要讀到什麼程度?

前面已經涉及到這個問題,凡是推薦的書目都可以自由選擇,要根據你的學生的情況、你的學校的情況、你的學情來界定。而且每一個學生讀每一本書的情況是不一樣的,能大致要求他們讀幾本,有一個大致的印象就可以了。而且推薦閱讀書目沒有必要納入考試的範圍,中考也不要出這樣的題目,特別是平時的期中期末不要出這個的問題,不要把推薦書目納入到考試的範圍。

第十個問題:教材容量大、教學時間久,怎麼讓學生有大量的時間閱讀?

也有的老師說教材太難了,現在的教材容量確實難一些,主要是根據現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課標的要求來安排的。大概是中等偏上的學校來定,有的學校教學條件比較差,他可能感到容量難,真正特別高水平的學校用教材也可以。所以,教材就是一個教學的材料,我們沒有必要死摳教材,老師們完全可以自己去選擇和調整,去增加或者是減少,但是你要有自己的理由,要根據你的學情。相比較而言,也是考慮到現在學生的認知水平,他早熟的程度比以前要高。就像我上小學時候的小學教材跟現在比,現在的太難了,時代不一樣了。

第十一個問題: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怎麼結合?

現在小學初中的語文編法都是雙線單元的,一條線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另外一條線是語文的素養。注意這兩條線都是並行的、是交叉融合的,每一個單元都有這兩方面的要求,教師用書也有提示。所以老師們教學的時候留個心,這個單元主要解決什麼問題,應該在語文教育的落實過程中來體現這種人文的教育,當然也要注重立德樹人,但是語文課不等於思想品德課,沒有必要單獨講道理,要儘量地減少教化的色彩,要增加薰陶作用,這就叫做潤物無聲,這恰好是語文的特點

我看過有些老師的備課,人文教育要求一二三、語文教育要求一二三,沒有必要。人文精神教育要透過語言文字運用,很自然就達到了,他能夠讀這篇課文就點撥一下,沒有必要把兩方面對立起來。

第十二問題:老師說對於作文教學感到困惑,作文怎麼教、怎麼考?

新教材的寫作是一個系列的安排,小學的寫作,教學不要總講作文教學,是每個學段都有大致的要求。教科書裡面已經安排了,你照著做就可以了,現在的問題是都在搞提前量,都是不應該的。我前幾天看到一個家長在抱怨,後來我把家長的抱怨發到我的微博上,我說:“網上有人吐槽說小學孩子才三年級,語文老師每天要求寫800字作文,說是首先從字數和中考對標,每週還要交一張手抄報,還有其他的作業。這顯然是違反教育部規定的課程標準,也不符合教材梯度的要求。”

按照課標的要求,低年級是寫話;中年級是習作,不講究篇章結構,當然更不能夠對標中考。小學不應該每天佈置那麼多的寫作,這樣小孩怎麼會喜歡呢?可以理解,但是欲速則不達。教學是有梯度的,剛才說一年級寫幾句話,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要求孩子一開始就寫成篇的作文,結果就是套話;到了高年級還不是完整的作文,叫做習作,這是有講究的,要求他能夠不按形式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到了初中能夠寫簡單的記敘文、說明文、簡單的議論文等等。

所以,寫作學習千萬不要搞提前量、不要加重負擔。我總是說多讀少寫,就是這個意思,不要逢讀必寫。要注意一個問題,寫作為了什麼?寫作並不完全是為了寫好文章,更重要的是為了思維訓練。這個道理要搞清楚,我以前在濟南聽完課以後跟初中的老師座談,問他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寫一個人、寫一棵樹,他畢業以後也不會寫一棵樹、一個人。寫得漂亮一點。”我說:“你說得對,但是不完全,寫一棵樹、寫一個人,還要透過自己的觀察、透過自己的思考去把握特徵,這本身就是一個思維的訓練,而且這種思維並不完全是邏輯思維,裡面有直接思維、有形象思維。”數學是抽象的邏輯思維,裡面不可能有形象思維的;而語文除了有邏輯思維還有形象思維,這是創新人才培養很重要的一方面。腦子很死的話,人是很難搞創新的。

所以說,寫作的目的是為了思維訓練,我們如果有這個意識,那你的作文就不要上成應試技巧的課,不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哪個詞寫得漂亮、寫得好看,文筆不是第一要義,思維是第一要義。觀察表達是思維,邏輯推理也是思維。這就回答了剛才說的為什麼語文從小學到公務員都要考作文?就是考你的思維、考你的腦子是否清楚。所以大家要有這個意識,從小就要有思維訓練作文教學是否好有一個前提,就是老師自己要喜歡寫作,要寫一點文章,不一定要寫得多麼漂亮,起碼你要會寫,一個自己完全不寫的老師不可能教好寫作課。

第十三個問題:教材中作文訓練點很多,是否全部要完成?如何取捨?

可以按照教材的安排,選擇其中一部分也可以,主要是根據學生的情況。

第十四個問題:輕讀重讀的問題、不同版本的素材處理方法是不一樣的,現在新教材也有自己處理的方法,老師感到很納悶。

以前的版本很多,處理的方法不一樣,現在要統一起來,但不是說以前的處理是錯的,只是根據和考慮不一樣,各有道理。我隨便舉一個例子,田地的“田”第二筆到底是橫折鉤還是橫折?有些老師說:“教學裡面就是橫折,但是有的地方是橫折鉤。”教學的時候可以教給學生,你說橫折和橫折鉤都可以,兩個都沒錯,為什麼呢?印刷體是橫折,但是書寫習慣一般是橫折鉤,正常人書寫的時候也是橫折鉤,我們就講橫折就可以了,但是他說橫折鉤你也不要說是錯的。印刷體跟普通的寫字不太一樣,宋體字跟楷體字還不一樣。還有重音輕音的標準也不太一樣,還有兒化音,你們就按照其中一個標準,不要去糾結這個問題,因為他都有道理,根據不一樣。

關於發音的問題,特別是南方的老師在這方面只要能夠教他基本上用普通話讀就可以了。我在北京生活了半個多世紀,你聽我的普通話就是這個水平,我有的時候說話,我家裡人還是聽不懂,但是也不妨礙我基本的交流。像福建人、廣東人是捲舌音、兒化音,所以基本上能夠講一般的普通話就可以了,不要在這方面下太多的功夫。

第十五個問題:小練習的內容有點多,如何在教學中處理?

你完全可以根據你的學情調整,可以選擇一部分,但要注意練習的功能可能各不相同,要儘量兼顧一點,選擇的時候注意一下。

第十六個問題:教學單元一定要按照教材的單元編排順序進行嗎?

可以改變、可以調整,但是要有你的理由,而且要根據你的學情,班上學生大部分的情況,老師的主動性是最重要的,教材不是法定的檔案。

第十七個問題:如何處理好課內和課外學習的關係,是否都要採取“1+X”的方法?推薦的書目老師有沒有選擇權?

“1+X”是我提出來的,意思就是講一篇課文附加幾篇範讀的文章,讓學生自己讀,讀不懂沒關係,慢慢就懂了,這叫增加閱讀量。但是如果你覺得負擔太重,那你就不要採取它。教材一二年級就有延伸閱讀,初高中就更多了,每個單元都有延伸的,實際上已經納入到教學的體制,所以老師們在這方面可以發揮你的主動性去探索出自己在教學中可行的辦法,在全國不可能只有一種辦法。推薦的書目靈活掌握,不是都要完成。現在家長們批評很多,初中每個學期六本,其實那四本是推薦拓展的,你可以不讀的,都要要求學生買不合適,一個學期要買六本書負擔多重啊。

第十八個問題:教材配套的教師用書太亂了,選擇哪個版本好?

建議你們選擇人教版。

第十九個問題,如何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呢?

兩個辦法:

第一,是給學生自由閱讀的空間。不要求把讀書搞得那麼功利,凡是要求寫筆記、寫心得的,一般來說學生感到負擔都重。有的書可以這樣要求,但多數書不要這樣要求。

第二,允許讀閒書。凡是老師和家長規定的書,孩子們都不一定讀,你可以跟他討價還價,數十本里面讀兩本,他們的興趣就來了。如果沒有讀閒書的空間,不要把孩子逼得那麼緊,人生幾十年最美的也就十年左右。現在從幼兒園就開始半軍事化,很可憐,人生幾何啊。凡是讀閒書比較多的學生,一般思維都比較活躍。

第二十個問題:如何進行系統的朗誦訓練?

這的確是個問題,現在小學教材幾乎都是有感情地朗誦,其實還應該注意教材怎麼停頓、怎麼掌握節奏。可以模仿一些比較好的朗讀,但要注意防止“語文腔”,也就是裝腔作勢。我現在看電視臺經常採訪某一個人,不管是官員還是群眾,他說話都是背出來的,都是語文腔,一個磕巴都不打,但沒有必要搞得太細。

我給大家念一個我的微博內容:為何很多老師一上課總是帶一種朗誦味的腔調呢?這種現象在小學、初中更常見,可能認為這樣上課,或者是追求領導風格,或者是模仿電視主播,或者是刻板的評論員。很多學生平時說話很生動有味的,但是到了公開場合說話全都變成了語文腔,這是個文風問題。應該變成老師平時講課的語言,自然真切一點,套話少一點,除了特別的朗誦之外,比如有時候讀詩、讀散文需要有一定的腔調,但是平時的教學裡面不要拿腔拿調,語文的功能之一就是思維訓練,套話和語文腔意味著不過腦的。這個問題很嚴重,我以前跟老師研究過這個問題,能不能討論一些課堂語言?現在老師一上課那個架式就是這樣。有的老師朗誦,我的雞皮疙瘩掉了一地。

第二十一個問題:怎麼設計教學的情景和活動?

第一,不要安排和語文活動關係不大的活動。

第二,教學情景,小學越是低年級越是應該強調有學習的情境,要激發興趣,但這個情境不要完全靠多媒體。讀書也是活動,課堂裡面不要討論那麼多,老師講得如果能夠跟學生互動更好,這樣的滿堂灌很好,看你有沒有水平,不是說非得限制老師只能在50分鐘裡面講20分鐘的內容。

第二十二個問題:新教材古詩詞的讀音和詞義現在做了調整,希望老師給出理由。

現在文言文和古詩詞的字音是有調整的,比如說:騎馬的騎現在唸ji,這個例子很多。給大家一個基本的理念,凡是除了姓氏,還有一些特殊的人名,其他所有文言文和古詩詞的字音都讀成普通話,可能不押韻,那也要讀成普通話。當你一定要讀成古音也沒有錯,而且這個不要去考學生,這也是教材改革的理由。

第二十三個問題:怎麼教好古詩詞?

怎麼講好古詩詞?四點建議:

第一,以反覆誦讀為主,讀得滾瓜爛熟,不要到後面背。

第二,注意引發興趣。因為小孩學古詩詞在理解上是有困難的,不要求他是理解什麼意義、價值,可以結合詩詞的內容給孩子們講一些有趣的背景材料或故事,可以講一講作者的故事。

第三,重視會意與感悟。古代有一個很著名的說法,就是詩歌的內容很難做出明確的解釋,詩詞的文學表達都是含蓄的,加上鑑賞者的心理和情感狀態,同一首詩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比較低,但是他想象力比大人要豐富,不要在詩歌的作者和背景這方面下過多功夫,就是讓他讀就行了,然後讓他有點感受。

第四,不要逐字逐句解釋,古詩詞沒有必要。凡是把一首古詩說得非常明白的,這個老師的水平都有問題。不要過多使用多媒體,詩歌的語言藝術是很難用圖畫來表達的,是超越平常語言的,往往是變形的、陌生化的,為什麼學詩歌?是為了表達得更美嗎?不是!是因為平常的的語言很難表達,所以用了詩的語言,詩的語言是變形的,往往是陌生化的。比如你上公共汽車坐車,你上去以後說“啊,這個紅旗多麼地鮮紅!”人家會以為你是神經病,但是在一定場合用詩歌來表達。所以說,儘量不要用多媒體,比如我們講“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就讓小孩想象。你怎麼能夠多媒體來表現呢?你完全破壞了孩子們的想象。多媒體在某種程度上是語文的“敵人”,每個人都有想象。

第二十四個問題:課程改來改去,不會教了怎麼辦呢?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建議你們多讀書,提高自己的素養,萬變不離其宗。語文老師不要滿足於職業性,就是每年備課,網上找一些材料,你總依賴網路,你的水平是停留在網路的,網路上一般都是網民們寫的,當然他們寫得也很認真努力,但是不可靠。語文老師是要多讀書,就像工匠一樣,我們沒有別的本事,我們的本事是讀書比較多,老師都不讀書怎麼讓小孩讀書啊?現在因為太方便了,開啟網路什麼都有了,所以我們就不讀書了。讀書必須要有一個過程,過程是很美的,做一道數學題不會做,掙扎、困惑,最後會做了,這個過程中你的腦子得到了鍛鍊。

老師不會教了怎麼辦?那你就讀書,十本二十本重新讀一遍,以前沒有好好學,你現在重新回頭讀一遍,比什麼培訓都要好。你說不會教怎麼辦呢?我告訴你,過兩年還可能會改,就是不斷地改,當然有些改是有必要的,我們就萬變不離其宗,凡是讀書比較多的、帶點幽默感的老師,孩子們都比較喜歡。一個小學老師連哈利波特都不知道,小孩不會喜歡你的。老師們確實累,現在沒有人不累的。現在老師很忙,學生見不到老師;學生很忙,老師也找不到學生。我們教語文的應該多讀書,制定一個三年計劃、五年計劃,認真多讀書,不要吃別人嚼過的饅頭,為什麼老師普遍的教學水平提不高呢?為什麼教得千篇一律呢?因為現在太方便了,明天要上課了,今天晚上先打個麻將再說,手機看到十點半再備課。有沒有這種情況?可能我說得過了。

8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張桂梅:我拿命培養你走出大山,不過是清華教授眼裡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