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執筆&定稿:大古

全文字數:約1680字

閱讀時長:約6分鐘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華坪女中誓詞

68歲的張桂梅是華坪女中的校長,不久前剛被中宣部評為“時代楷模”,她以90%的升學率,拼命培養1800餘名雲貴山區女孩走出大山,去到她們父輩無法企及的外面的世界。而這背後,是張桂梅老師無私的付出與女孩們百倍的艱辛。

據張老師說,為了逼孩子們走出貧困和大山,考上浙大、武大、廈大和川大,必須強行使用填鴨式教育,要死記硬背、要不停刷題、要拼命學習。

而與張老師的教育模式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的“普通人”言論。她主張讓孩子成為普通人,學會發現孩子的喜愛並且尊重孩子的個性,要引領孩子發現自我,而不只是考上名牌大學。

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一個是深山中的吶喊,一個是高樓上的呢喃,為何兩人的觀點差異如此之大呢?

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老師,在人大讀完完成本科和碩士學業,如今任教於清華,丈夫是人大教授,女兒就讀清華附小。

作為學術精英的劉瑜夫婦二人,所接觸的圈子與人脈,是諸多榮譽等身卻仍堅守在大山深處,時刻與貧窮和愚昧作奮力抗爭的張桂梅校長,無法比擬和企及的。

劉瑜老師的女兒一出生就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優越的教育資源,而張桂梅老師的女學生們,身處封閉的大山之中,連溫飽都無法保證的家庭根本無暇顧及教育,孩子有幸進入學校後所接觸的教育資源也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劉瑜和張桂梅二人生活的處境天差地別,衍生出的觀點和感受也隨之有很大差異;而且她們深知自己面對的教育物件是什麼人、境況如何,自然倡導的教育理念也不一樣。

記得小時候經常被父母灌輸的思想就是,一定要好好學習,學習好將來才能掙大錢、改變命運。長大後才發現,窮人才會透過讀書改命

富人只當是一種生活的情趣,在他們看來,根本不用過於苛責成績,學會享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華坪女中的那些女學生也是如此,她們可能一生只有這一次“改命”的機會,如果不起早貪黑拼命讀書,那她們可能一輩子也走不出大山、只能重複父母那一輩的貧困生活。

相比之下,劉瑜老師直言:“我家孩子以後就開個奶茶店就得了,不行開個煎餅店也行。”

這其實並不是希望孩子胸無大志,而是給予了孩子更多的選擇,孩子的人生真正交到了孩子手上。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父母為孩子打好了江山,孩子不用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殺出重圍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只需順其自然地做好每個人生階段該做的事,享受生活帶來的酸甜苦辣。而這樣的生活,可能是許多寒門孩子奮鬥一生都無法到達的終點。

越是各方面都很優秀的父母,可能對待教育的態度就會越平和,即使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那麼他(她)也是個起點很高、不同凡響的普通人,可能在氣質談吐以及對事情的看法上,也會與眾不同,就像劉瑜老師一樣。

而越是生活艱辛的父母越可能對孩子的未來充滿很多期待,甚至懷有一種嚴重的執念。就像張桂梅老師對待她的學生。

因為他們深知,孩子只有拼盡全力,才能擺脫上一輩的命運和貧窮的種子,走向更公平更寬闊的平臺,努力去實現一個家庭幾輩人的升級換代。

總結

總而言之,不管是富貴之家還是普通人家,都要切合實際地教育孩子,專家、媒體、別人的看法只能作為參考,而真正的立足點在自己家以及自己孩子的情況。

然後,基於此之上,能出多大力就出多大力,能給孩子創造多少就創造多少,能引導孩子走多遠就走多遠。

作為普通人家的父母,一定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孩子不能成為改變你命運的籌碼,你應該與孩子一起努力,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而作為普通人家的孩子,也一定要明白,這個世界的公平從來都是相對的,你想要獲得尊重,就先要付出努力、創造更多價值,就要在一路跋山涉水中,找到更優秀的自己。

14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虹野:孩子受教育就是吃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