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2020的前半年,我和所有的教育人一樣,經歷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推遲開學、延遲開學和疫情向好後的復課復學,經過了舉國上下以生命第一為宗旨的抗擊疫情的不平凡。2020年的下半年,我經歷了一年中屬於自己人生的第二個不平凡,我來到了涼山彝族自治州,成為了一名教育脫貧攻堅之路的支教教師,實現的自己心中多年的支教願望,在“新學校、新崗位”和我的戰友、同事們書寫著自己的教育人生,感受著涼山州脫貧攻堅之路上的每一份感動,接納著做幸福老師、從事幸福教育的收穫,每天以自己的微弱和渺小承擔著教育的任務,思考著教育到底是未來什麼?
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杜威說:“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有教育,教育中有生活。對成長中的孩子而言,培養他們的學前生活自理能力遠比讓他們在升入小學前學習漢語拼音、簡單數學計算和學習外語重要的多。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讓他們在生活上儘可能地自己去處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事情,比如學會穿衣,在家長的指導下學習做飯,不需大人嘮叨自己吃飯、勤洗手、勤洗臉、正確刷牙、自己洗澡等衛生習慣,自己睡覺、自己收拾床鋪和房間,學會根據家庭和個人合理需要去購物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交給孩子突發事件面前的應急處置能力等。當孩子走進校門開始了他們的教育生活之後,就不會因盲目而顯得無所適存,孩子就有獨立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這對孩子開始接受文化課教學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儲備,尤為重要。
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
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說到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一代偉人說過這樣的話:“野蠻其體魄,文明其行為。”運動能力是指人參加運動和訓練所具備的能力,是人的身體形態、素質、機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綜合表現。每個孩子有自身的特長,有的孩子擅長跑步、有的擅長球類、有的擅長游泳、有的擅長彈跳、有的喜歡爬山,這都與孩子的身體素質和喜好密切相關。但不管怎樣,一個喜歡運動、一個會運動的孩子一定有一副好身板,一定是熱愛生命的好孩子。一個身體健康、發育正常的孩子總是顯得活潑好動的,他們奔跑跳躍、爬高鑽低,常常弄得滿頭大汗,一身泥塵,有的孩子平坦的路不走,偏要去走高低不平的地方,有的孩子還會扯爛衣服,甚至劃破皮肉。這讓家長、老師因為安全而擔憂和過分干預孩子的運動興趣,就連孩子喜歡的運動專案因為擔心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不支援。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需要家長和老師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支援他們、配合他們,讓他們在運動中出出汗、甚至磕磕碰碰,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
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
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孩子的學習能力基於日常行為的規範,基於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基於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若想培養並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首先需要一個身體倍兒棒的好孩子。如果一個身體倍兒棒的孩子缺乏自我學習、自覺學習、自覺勞動的能力,那便是教育的失敗。孩子的學習能力包括專注能力、記憶能力、言語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想象能力、應變能力、自省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合作組織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學習中遇到挫折是的抗挫能力、專注自信的獨立學習能力、獨自承擔學習任務的困難克服能力和創新向上能力等各個方面。而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的關鍵在於要幫助孩子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制定行之有效的學習計劃和科學的時間安排與實踐分配,一個在學習上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孩子固然是好,但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結成學習共同體能力、建構學習競爭機制能力同樣不能忽視。
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培養孩子的評價能力教育既要多維度、多元性的去評價孩子,更要透過過程性評價、發展性評價來提高他們的評價能力。在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發現能力,這是提高孩子學會觀察的第一步;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讓他們透過大腦識別來正確地區分事物;培養孩子的辨識能力,讓他們透過心理辨析來區分好壞;培養孩子的判斷能力,讓他們在人際關係上能處理好人事關係;培養孩子的分析能力,以此來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水平;關注並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在成長中保持自己先天的、原始的、該有的特長;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讓他們從小以陽光的心態,能夠獨自承受各種生活壓力和學習壓力;關注他們的發展方向,為孩子未來的人生奠基。這一切不僅是家庭教育的任務,也是學校教育的重點。而提高這些具體的能力,靠的是持續培養孩子自身的評價能力和教育本身對孩子的評價能力。
培養孩子的評價能力
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孩子最終要走上社會,要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接觸形形色色的事,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宜早不宜遲。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社會能力可概括為兩個部分:適應性行為和社會技能。適應性行為包括:獨立工作的技能、體格發展、言語發展及學業能力等等。社會技能包括:與他人交往的行為,如接受權威、談話技巧、合作行為等等。提升與他人交往的行為細則,如接受生活挑戰的心態、與人交往中的談話技巧、與人相處和發展中的合作行為等。這一培養過程中,既要注重孩子與自我有關的行為,如正確的情感表達、良好的道德規範、對自我發展的積極態度;還要注重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孩子的參與行為、深度與廣度,任務完成的好與壞、快與慢;還要培養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使自我認知能力有效地轉化為認識自我的能力,準確瞭解自我能力在團隊合作中自己所處的位置和應發生的作用;更要培養他們的社會認知能力。因為,社會認知能力為他們瞭解自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他人與他人之間的關係的能力十分重要。
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
孩子總是在一天天長大,最終他們會脫離大人而步入社會,獨自去承擔屬於自己的一份工作或事業。所以,在教育中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孩子的綜合能力還要注意他們的適應未來的創造能力,要用心呵護他們的好奇心,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要容許並鼓勵他們異想天開;要培養他們的組織能力,因為人不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要從小培養他們的決策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計劃安排,自己的目標自己制定確立;要及早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因為學校也是一個小社會;幫孩子培養他們適應未來的能力,比智力或學習成績更能影響他們的未來,更能影響他們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孩子的能力,用能力解決問題是教育的活路。
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孩子的能力,用能力解決問題是教育的活路。
參考文獻: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