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今天晚上託管班的幾個孩子都提早完成了家庭作業。

因為考慮到快要期末考試了,而且最近我們這邊疫情鬧得挺嚴重的,所以我就想著給他們多複習一下,爭取期末考試考個好成績,回家過年也愉快點。

所以我就安排了聽寫語文中必須要掌握的生字詞,聽寫完了我一個一個的給他們改了,然後安排他們改錯。

我的要求是讓他們把錯的那一個詞語整個寫下來,這樣方便記憶些,因為光寫錯了的那一個字的話,根本就沒有太大的意義。

畢竟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兩兩組合讀音相似,但字形字義完全不同。只會寫那一個字,根本不行。

但其中有一個男孩沒有按照我的要求寫,固執的就寫一個字,還是寫成一塊板,分不清誰和誰是一家的。

當然他的字寫的很好,這點我表揚了他。

我見實在說不通就把雙胞胎妹妹寫的給他看了,整整齊齊的排成一列,一目瞭然。

他沉默了,或許有點不服氣。

說完後我轉身去看雙胞胎姐姐改錯,結果雙胞胎妹妹見義勇為又去給那男孩解說該怎麼怎麼寫。

那男孩聽得爆地而起,直接衝出了教室門口,當時我心裡有點波瀾了但還是想著:沒事,勸一下好了,說清楚就好了。

但我沒想到的是,我去勸他,他還生氣的直接跑開了,跑回教室還沒等我說什麼,就憤怒的把筆摔了。

很好,有脾氣是吧?

我也火了:“你幹什麼?!什麼脾氣?!人家只是跟你說一下要怎麼寫怎麼改錯?你這發的什麼脾氣?!”

“你厲害的狠呢?別人一點說不得你不對是不是?你有脾氣你倒是把錯的改好了啊!”

“你不改,聽不得別人說不好的話,你就會越來越差,越來越比不上人家。”

“你這脾氣很討厭嗷!我跟你說,你這脾氣不改,就很讓人討厭。”

這是這麼久以來我第一次對他說這麼重的話,以前雖然我也發現了他性子裡的執拗,愛表現自己,喜歡被人誇,但覺得都沒太大的問題。

但沒想到,這一次他的反應居然那麼大,先是不打招呼直接憤怒的跑出教室,再是摔筆。

渾身都寫著:我很不高興,你們不該那樣說我。

天地良心,真沒說他什麼不好的話,全程只是指導他該怎麼做,就這樣都能炸毛?

我是真的無語了。

當然,考慮到現在教育的敏感性,我是一邊教育他,一邊也在反省我自己有沒有言語不當的地方。

但一方面我又覺得必須把話說重一點,讓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說了他一會兒的時候,他媽媽推門進來,但又趕忙離開。

當然那會兒我還不確定是不是他媽媽,我還以為是某個老師。

我這人也敏感,說了他一會兒,看著他在那裡沉默,做反思狀。

正好雙胞胎姐姐說,另一個胖嘟嘟的小女孩的語文書忘了收到書包裡拿回家。

我就丟下了一句:“好好反省一下,你這樣做對不對。”便出門去了。

出門正好看到男孩的家長跟一個老師聊天,我還特意湊近了看是不是男孩的家長

果然是。我面上不顯,心裡舒了一口氣。

我的神色仍然是憤懣的,我跟家長說:“我說了他。”

家長點頭說:“嗯嗯,我看到了的,就是要給他把這個脾氣弄一下,他脾氣就是大的很,就是該好好說哈他,不然他總是發脾氣。”

好吧!家長都知道自己的孩子脾氣很大。

這一點倒不會怪我,但是會不會又怪我管得不夠嚴?

這個真不能怪我太敏感,實在是……

唉!

她隨後進教室讓孩子收拾包包回去,又說他們數學最近幾天都沒有佈置作業,感覺他們數學老師不是很喜歡他們。

我連忙說:“不要這樣說,他們現在課都上完了噠,他們老師安排了他們複習啊。”

隨後,又扯出了些有的沒的話題。

現在想來很想抽一下自己,幹嘛那麼多話?!

最後送那孩子走了,我還主動跟他道別,那孩子也乖乖的揮手,沒有了那股子戾氣。

明天他來還要好好跟他說道說道,也慶幸這孩子才一年級,平時也還是很乖的。

換個人,如果家長怪我,或者孩子死不悔改,我可能也不願意再嘗試了。

因為我也不是什麼大聖人,一個人教不了那種被寵得無法無天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其實只要沒人護著,把道理扳碎了講給他聽,並且平時多注意他這一方面,多引導他學會控制自己的壞脾氣,交給他明辨是非的能力,他慢慢也就改掉了。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老師不會教,但其實並不是,而是一個老師的精力和能力有限,要教那麼多孩子,不可能事事兼顧。

真正理解的人都知道,教育一個孩子所費的不只是財力、物力,教育也不僅僅是傳授給孩子知識。

很多人都覺得以前的老師能教好學生,難道現在就不能了嗎?

我想問一下,以前的老師有那麼多紛紛擾擾嗎?

以前的老師有遇到那麼護短的家長嗎?

要知道,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的,獨木難成林,一人難成事。

如果可以,我也只想做一個單純的教書匠,做好一個老師能盡的所有義務,不受任何紛紛擾擾。

然而,可能嗎?

真的,其實不是老師教不好,而是老師能用的手段太少了。

不要說什麼感化孩子,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用這個辦法,教書這麼多年我深有體會。

要明白,能夠被感化的孩子,其實都不能說是問題孩子。

你明白嗎?

18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2021考研報考人數377萬,恭喜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