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1

前陣子,南京一學校試水了人臉識別技術,學生無論是發呆還是玩手機都能被識別,通過人臉識別的實時分析,家長和老師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十幾條指標結論。

如趴桌子2次,玩手機2次,笑了0次,厭惡表情10次等,最後機器會給出個結論:這是個有問題的孩子。

教育部科技司則迴應“校園推廣人臉識別技術”應謹慎。

作家周國平說過:“孩子的心靈比我們所認為的細膩得多,敏感得多,我們千萬不要低估。

孩子需要的是關注不假,但絕不是時時刻刻的監控,孩子不是機器,注意力本身就不可能持續高效線上。過度的關注容易引起心理上的反感,起到反作用。

學習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張弛有度的“我要學”,而不是時刻緊繃神經的“要我學”。

2

其實,類似的科技早已進入校園試點。

去年杭州一中學就在教室安裝了名為“智慧課堂行為管理系統”的面部識別系統,為的是提高學生注意力。

教室裡的組合攝像頭,會即時捕捉學生上課時的行為和微表情,系統經過大資料分析,計算學生的專注度,不夠專注的學生名單會顯示在液晶屏上。

除了注意力,連情緒都會被冰冷的機器窺探的感覺,實在容易引起不適。雖說是用於改進教學,但資料結果潛在給學生貼上了個人標籤。

其實教室安裝監控不足為奇,但完全透明化就沒必要了。

有網友說,兒子教室裡的監控,家長交100元錢就可以獲得檢視密碼,隨時可以“視訊直播”,自己信任孩子,不想給他思想包袱,遲遲不願交,結果全班就剩自己家不交,兒子不願當異類,勸家裡把錢交上了。

如果說交錢是迫不得已,也無可厚非。但如果家長真抱著不信任的心態,高頻次從監控裡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可就被科技反噬了,一旦被孩子識破,親子關係疏離在所難免。

既然行為和表情都如此直觀,那孩子們僅有的隱私和自由,恐怕只有自己的心理活動了,當他習慣了掩藏內心感受,或許就是壓抑的開始。

不妨換位思考,作為成年人,我們喜歡被監視麼?

若身在工作崗位,一舉一動都被公司監視,相信沒有人能在標準面前泰然自若吧。

3

最近熱播的《中國主持人大賽》,有一期撒貝南因思維能力太強上了熱搜。

面對貴州畢節收費員翁芯上一秒被誤解掉下眼淚,下一秒面對顧客仍堅持微笑服務的新聞,選手安琪在90秒即興講解時說到:“無論從態度、角度和溫度來看,翁芯都值得我們為她點贊。”

而撒貝南總結時卻說,她確實敬業,但是真的服務是藝術,是發自內心的,因為訓練有素,翁芯迅速地變臉,這則新聞他感受到的是心酸。

我們知道,這個收費員並不想笑,可是頭頂有監控,她必須按捺住情緒,用面具示人。

今年,南京河西區域工作的環衛工人們就戴上了監控手錶,它可以記錄時間和定位,如果環衛工人停留時間超過20分鐘,或離開工作區域,手錶就會報警,還會“加油鼓勁”,讓他們努力工作。

手錶生成的資料,會作為發放薪酬的依據。

有牴觸情緒的工人反映,不看我打掃得怎麼樣,只看來回走動次數,那我是不是可以出勤不出力?

這種AI應用,在國外也有,亞馬遜公司就被爆出使用AI系統追蹤物流倉儲員工的工作效率,以此統計出的掉線時間會自動生成“解僱指令”。

在KPI和監控的雙重壓力下,許多員工居然不敢喝水、不敢上廁所,因為廁所太遠,費時間,有人甚至選擇用塑料瓶解決。

成人的世界諸多心酸,若不是迫不得已,誰又會對這樣的環境甘之如飴。

李開復曾在紐約《時代》週刊首屆百大人物峰會上,發表了《讓人工智慧造福人類》的演講。

他認為,有兩類工作AI無法取代,即 “同情心”和“創造力”。

同情心,會允許你難過時不微笑;創造力,允許你走神,發揮想象舉一反三。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科技的發達,有利有弊,主要看我們怎樣運用。

4

在提升孩子注意力上,如果客觀環境避免不了,家長可以試著主觀上調節:

1、不要看見就說教,給孩子自我空間

密不透風的監視,只會讓孩子感到壓抑和窒息,許多時候,其實他們自己心裡有數。

像寧願在馬路邊和小夥伴寫作業的小學生,被問起不回家的原因,男孩答道,不想在家聽爸媽嘮叨,他們願意早寫完作業早玩耍。

即便路邊沒有家裡暖和,沒有水果飲料,可他們就是享受當下,比起父母的監工,他們更喜歡自己創造的學習氛圍。

如果我們能從監控反饋中,了解到孩子全天走神多久,轉頭幾次,會不會忍不住去盤問,對他擺事實講道理?

可也許他已經聽懂了課程,也許看見了窗邊的一隻鳥。孩子也有隱私,不要過多幹涉,給他們心理空間,也給予理解和尊重。

2、專注力方面,引導其主動性

作為過來人,當我們回憶起課堂,能讓我們聚精會神去聽的必是充滿趣味的課程。老師妙語連珠,學生定會全神貫注,孩子的專注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氛圍。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興趣盎然的時候,會產生無限的專注力,這是一種無形的動力。

對於孩子的學習來說,良好的情緒也能提升注意力,有研究表明,心情不好時思想難以集中,且體內會分泌有害激素,麻痺神經,導致學習效率下降。

相信有溫度的鼓勵,比機械的資料評價更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情緒,心理學上有個“羅森塔爾效應”,即對孩子進行積極期望,他會變得更好。不要吝嗇表揚,家人的期望和支援對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會有塑造力。

3、保證孩子睡眠,適度體育鍛煉

睡眠少精力好的人畢竟是少數,學生尤其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才能避免課堂上昏昏欲睡。

孩子感到疲勞後,大腦會自然出現“保護性抑制”,表現為無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家長要做好後勤保障,盡力創造安靜的環境,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另外,研究發現,運動能對人的大腦,包括專注力產生積極作用。

神經科學家Wendy Suzuki在TED演講中呼籲,“去運動吧,這是你對大腦最好的投資”。

不要讓輔導班霸佔孩子全部的課餘時間,給他們適量的時間,讓身體充電。

對於孩子,我們的確要給予愛的關注,但希望所有關注都有溫度。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鏡頭裡的世界遠沒有我們用心去看重要。

素心,誓與孩子共同成長的職場媽媽,兒童心理學愛好者,堅信閱讀和寫字有治癒生活的力量。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教學感悟】查林英:我教孩子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