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新接一個班,發現一種現象,在學習上學生習慣於被安排。除了正常上課,其他時間均為課外代表代表各科老師安排學習任務 。如不安排,學生就會不知所措。他們從來也不問問課代表,安排這些任務的依據是什麼,科學嗎?合理嗎?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嗎 ?
同其他老師交流,發現學校有些班級也是如此,由課代表在規定的時間裡統一安排全班的學習任務,這甚至還被許多老師奉為班級管理的圭臬。
究其原因,可能是老師愛之深惹的禍。老師對學生的學習不放心,更不敢放手,生怕成績滑坡,於是,這種辦法應“愛”而生。或許這種關愛在短時期內可以提高學生的成績,但對於如馬拉松似的人生來說,這卻是一種溫柔的陷阱 。
也就是說,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愛卻恰恰是一種傷害 。
首先,它是對學生的不尊重、不信任,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權利,最終將導致學生不去思考,不願思考,不會思考。除了懶惰和依賴,他們一無所有,成了只有輸入 才能運作的機器人,成了離開籠子就沒有生存能力的菜鳥。嗚呼,悲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針對21世紀的人類提出了“四個學會”,第一個就是學會求知,它關乎人類自身發展的社會和社會發展。可見,學會學習對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的發展多麼重要 。
小而言之,會學習才有好成績;大而言之,會學習才有潛力,會學習才有未來 。學生不會學習,永遠都是生活在學校教育的籠子裡,讓我們把自主學習的權利真正的發放給學生吧 !
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讓他們在知識的天空自由飛翔,讓他們不斷在失敗的痛苦和困惑,在成功的喜悅和歷練歷練中。歷練出智慧和信心,歷練成搏擊風景的海燕 。
教育是愛的藝術,讓我們學會愛我,千萬別讓愛成為一種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