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留學生院校裡萬元包做"校包"

劉欣欣曾是澳大利亞一家預科學校的學生,現在在悉尼大學就讀,她曾在微信上與國內的同學聊天時說:"留學預科生的生活,在國內時是很難想象的。"劉欣欣說的情形,與2016年網上驚爆的一則訊聞有點類似——當時一位留學英國的南京學生出賣自己的身體只為了買奢侈品包,這個真相曾經令她大為吃驚,也絕少家長知道,但這正是某些留學生在國外經歷的真實生活。

穿奢侈品開豪車"司空見慣"

在這所一半以上留學生都來自中國一線城市的學校裡,劉欣欣發現了一個壯觀的景象:走在校園裡,男的、女的,拎的、挎的,滿眼都是LV、Chanel、Dior的包包,其中不乏昂貴的限量版。在澳大利亞,LV包售價顯然比國內低,中檔的價值1500澳元(約合人民幣9000多元),但它依然是奢侈品的標誌。

前不久,一位北京的同學揹著LV包經過悉尼海關的時候,女關員問他的LV包多少錢,當聽聞需要1800澳元后,開玩笑道:"你好富有,我想嫁給你。"16年年底,澳元兌人民幣的匯率大跌,唯獨奢侈品的價格沒變,劉欣欣陪著幾個女生去"血拼",每人買了三四個。有點錢的男生還會把LV當禮物到處送,以方便戀愛為主。當然,也不排除沒錢的人啃鹹菜省好幾個月的錢去買奢侈品包;或者說選擇二手以及超級A全球郵的仿Chanel、LV滿足需求,對於留學生來說,外形與門店高度重合,揹出去有面子才是重中之重。

有中國籍網友更是在推特上發表言論:"毫不誇張地說,LV就是我們的校包,用低檔次一點的牌子就算自降身份了!"當仿製品與昂貴的Hermes、Chanel、Dior這些牌子對立時,自然是高性價、省錢手袋更勝一籌啦。剩下的錢可以用添置一些硬核物件,例如車子房子手錶,以及整形。

劉欣欣的朋友中,買好車的大也有人在,保時捷、賓利屬於常見車輛。一堆豪車停在校門口,大夥兒坐在車裡面說說笑笑,彷彿大片《暮光之城》的場景重現。女生上課都化妝,煙燻妝也不算誇張,基本看不到素顏。澳洲空蕩蕩的頂級大商場裡,總有一群中國留學生在選化妝品,包括Lamer(海藍之謎,比蘭蔻更為高檔的一種化妝品,一瓶面霜一萬多)。許多女孩子硬著頭皮也會買,對於她們來說,臉部門面可能比包包更為重要,Chanel可以選擇仿製品,但是護膚品可不行,畢竟臉蛋漂亮可以帶來更多紅利,換取更多的奢侈品。如果再傍上一個供吃供住的男友外加闊綽的男朋友,那這筆買賣就太划算了。

其實,不只是中國留學生,其他國家的學生也會追逐名牌。劉欣欣參加活動時候,遇見同專業的一名校友,是個荷蘭人,18歲,全身上下全是名牌,一身裝扮起碼需要2000歐元。並且,在歐洲許多大學裡,許多外國留學生也是便宜aj和仿製品常客,奢侈品觀念深入人心。外形逼真的中國商品聞名海外。

追奢侈品之風就像龍捲風,過於猛烈

一位就讀於新南威爾士大學的中國留學生陳良,初到澳大利亞的時候,穿得也都是耐克、彪馬等牌子,全身上下不足200澳元。但是到了下半學期,他也慢慢開始去買那些奢侈品名牌,像Burberry的外套和襯衫之類的。除了衣服,他也會去買那些名牌香水、錢包等。因為在留學圈,大家都是穿奢侈品衣服包包上學,並不稀奇。反倒是一身平平無奇的打扮才更突兀,而一般青少年在汙濁的環境下是很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

甚至不少人表示,即便成績單全A透過、即便自己是校隊運動員、即便自己才華橫溢,但身旁沒有幾件像樣奢侈品,心裡總是不踏實。對於許多中國留學生來說,奢侈品是可以獲得別人的誇讚、"融入"名流的圈子、滿足自己對於"上層精英"的嚮往。中國留學生們過早的耳濡目染了國內的人情世故和職場殘酷,以為自己知道了所謂"社會"的真諦,例如:人靠衣裝馬靠鞍,看一個男人成不成功,就看他的手錶和皮帶;看一個女人成不成功,就看她的鞋子和包包。這類思想長久存在中國留學生的大腦裡。

留學生使用奢侈品單純希望升級社交圈

但其實,不用強行融入一個不適合你的環境,任何一個小圈子都有自己的社交規則,所以留學生們也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是否能夠融入澳大利亞的生活和文化只是留學眾多需要面對的問題中的一個。最重要的是,即便是身處異鄉也能夠找到令自己感到舒適的生活方式,交到值得的朋友,得到自己想要的成長,這才是最重要的。用奢侈品以外的東西回擊對方

有人會指責比爾蓋茨等各國首富用奢侈品嗎?有人會嫉妒馬雲等一眾成功企業家花錢大手大腳嗎?並不會,因為在他們身上有比使用奢侈品更值得被注意的地方。

對此,你還願意花費重金將孩子送出去嗎?

2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老師的手寫體評語曝光,字跡堪比“教科書”,成為家長傳閱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