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是,父母常常疑惑是,孩子愛看書,愛讀書,可成績就是上不去?不說成績還好,一談成績就不想讓孩子看書。書都讀到哪裡去了呢?
包括我也自詡愛讀書,可現實呢?我仍然碌碌無為,上了普通的大學,找到普通的工作,養的孩子也是普通人。以至於我常常感嘆,那些學習好的就是腦瓜子聰明的,自己這輩子是無望了。
可是,《高分閱讀法》改變了我對讀書的看法,也改變了我對名校生的看法。原來名校的孩子不一定是聰明異常,天賦異稟的孩子,而是會讀書,善讀書的人。所以,他們才會在學習中拿到高分。
書的作者原本是日本普通高中的差生,10000名學生中排名9932名,卻在立志考取東京大學後,復讀了2年,最終悟道了高分讀書的方法,進而寫下了這本書,以便幫助更多的孩子提高成績,考取名校。
1、採訪式閱讀前兩年火爆全網的復旦女神陳果老師,就是因為在大學課堂上風趣幽默的上課,引起了很多人的憧憬和羨慕:要是我有這樣的思修老師,應該就不會逃課了。
書中講道,所謂的採訪式閱讀,就是要對書中的觀點有所反應,對作者不時提出質疑,必要時做筆記,就像真的在採訪作者,聽他說話一樣。
2、採訪式閱讀的好處那麼,芝麻大門外有哪些寶藏呢?《高分讀書法》告訴我們,寶藏如下:
(1)看出文章的感情色彩不像小說,教科書、參考書、工具書都是比較枯燥、乏味的知識和技能,不容易吸引孩子們的興趣。但是當我們採用採訪式閱讀和書對話時,就會喚起我們的好奇心,讓我們想要和作者對一對答案。
比如我最近閱讀《去情緒化管教》這本書,看到封面、腰封時,我覺得這是我需要的書,因為我經常會和孩子發脾氣,也不能處理好孩子和自己的情緒。但是,我第一反應是怎麼可能做到去情緒化管教?我們又不是聖人,不是唐僧,無慾無求的,怎麼可能沒有情緒去管教孩子?
但是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也承認我們不是完人,不能做到每次都去情緒化管教,身為心理學家的他也會有失控的時候,我們無需完美。但是越多進行感情引導,就會幫助孩子大腦發展,情緒化的東西就會逐漸減少。
我就逐漸和作者站在一起,理解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也心態平和地閱讀這本書,而不是越發焦慮,覺得自己不是好媽媽了。
(2)理清文章的脈絡,使之更清晰比如《園丁與木匠》這本書在開篇時提問“如果養育是一項工作,旨在成功創造一個成年人,那實在太糟糕了。但如果不是一項工作,我們為什麼要做它呢?養育的目標是什麼?
我會想作者是不是要在書中講解養育的目標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做?而且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對當下父母的焦慮提出了質疑,覺得父母操心得太多了,讀出了作者的無奈,也就釐清了文章的脈絡,也就更清晰地理解了這本書。
書中講道,如果讀書時能讀出文章的感情色彩,對這本書的感悟越多,那麼整書的整體脈絡也會更清晰。
寫在最後與其幹讀書做無用功,不如沉下心來,借用採訪式閱讀的魔力,開啟一本書,挖掘出書中的寶藏,為己所用。你說呢?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我想請你幫我小忙:
3、留下你的足跡和困惑,你有困惑,我有酒,成長路上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