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倒數的試卷,你會怎麼跟他說?”
一位讀者在問答網站遇到這個關注近千、瀏覽近百萬的提問,拿來問我怎麼看。
父母不可能看到“倒數”試卷作為父母,你看不到一份“倒數”試卷,只能看到分數很低的試卷。
任何一份試卷上,都只有分數,沒有名次,不會明明白白地告訴你,孩子是拔尖還是墊底。
這個“倒數”是怎麼來的呢?只能是找老師打聽來的,或老師特別告訴你的。無論怎麼來的,父母把關注重點放到這份試卷的分數、分數背後的名次上,就跑偏了。
考試是為了檢驗孩子的學習成果,一份試卷最大的意義在於告訴孩子他哪些知識和應用還掌握得不夠好。
所以,拿到試卷,父母和孩子最需要關注的不是分數,而是錯在哪裡,那些錯題現在會了沒有,如果沒有,如何才能弄會。
很多孩子的學習,都毀在一份低分試卷上沒錯,父母確實經常需要透過孩子在班級中的名次瞭解孩子孩子的學業水平,但這對孩子的學習,並不會有實質性的幫助,既不會提升學習能力,也不能改善學習狀態。
如果父母過度關注名次、過度在意一次兩次的低分,還會對孩子的學習產生負面作用:
成績拔尖,父母固然開心、驕傲;成績很差,父母就很可能失望、沮喪、憤怒,並把這些情緒一股腦傾瀉在孩子身上,罵他上課不認真,罵他答題馬虎,罵他該會的不會,甚至把孩子痛打一頓。
經常有如此遭遇,或者偶然一兩次低分就有遭遇,會讓孩子害怕考試、害怕排名、認為自己學習上根本就不行。有多少孩子的學習,就是毀在一張低分試卷上!
毀掉孩子學習的,當然不是這張試卷和這個分數,而是父母的態度。
我們得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希望自己考試得低分。分數很差,孩子自己也會失望、沮喪,還會忐忑不安,“我該怎麼跟爸媽媽媽交代呢?”
這時你把他罵一頓、打一頓,改變不了分數很差的事實,反倒會讓孩子的心情更差。孩子心情差了,學習狀態只會更差,不可能更好。
明智的父母,會先安慰孩子拿到一份低分試卷,明智、理性的父母會想:
“孩子這次分數差,我怎麼做才不會讓一次考試的分數,影響孩子的學習信心和學習狀態?”
他們關心的是未來,所以會先安慰孩子:
“一次考試而已,沒關係,咱們下次加把勁。”
衝動、暴躁的父母會想:
“孩子不該考得這麼差!他為什麼竟然考得這麼差!他上學幹嘛去了?對得起父母起早貪晚的辛苦嗎?!”
他們懊惱的是過去,總想給這件事找個肇事者。他們眼中的肇事者當然是孩子,所以會態度強硬地向孩子追責。這樣的父母,在看到分數的第一眼,就輸了。
安慰之後,做些有建設性的事幫助孩子做到不暴躁、能平和地安慰孩子還不足夠,真正懂得如何“管”孩子學習的父母,還會區分不同情況,做些真正有幫助的工作。
最簡單的情況是,孩子成績一直很不錯,很偶然地拿回一張低分試卷。
這時父母要做的工作最簡單——跟孩子確認,錯的題目需不需要父母幫助。如果孩子表示不需要幫忙,父母就不用再過問此事。對這樣的孩子來說,信任比批評管用得多。
稍微複雜一點的情況是,孩子成績不太穩定,拿回低分試卷的時候稍多,孩子自己有點束手無策。
這時,孩子需要的是適當的外援,幫助他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外援可以是父母——如果父母有能力輔導的話,也可以是父母之外的其他人,比如專業輔導機構的老師。
我個人不贊同父母不管孩子是否需要,都要輔導孩子,或送孩子去“上班”,但在孩子真正需要時,能幫助改善現狀的外援則非常必要。
當然,如果孩子,尤其是上到小學高年級和中學的孩子,表示暫時不需要外援,想自己努力搞定學習,我個人會建議父母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能更自主地掌控自己的學習。
有的孩子,學習狀態會毀在父母對一張低分試卷的態度上,也有的孩子,雖然成績不那麼理想,但得到父母的信任和支援後,會更積極地投入學習,慢慢找到更好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方法,拿回越來越好的分數。
最後一種最嚴重的情況:孩子持續低分,父母已經束手無策。
我個人會建議,父母及時為孩子找到專業的外援——或者是水準不錯的補習班,或者是可信的一對一輔導老師,以儘快改善現狀,幫助孩子建立對學習的信心。成績很差的狀況持續的時間越長,對孩子的整個學習生涯就越不利。
幫助之後,及早掀篇很多父母對孩子的低分會長時間耿耿於懷,不肯掀篇。表現有兩種:
一是時不時拿來“鞭策”一下孩子:“你上次考得不好,這次一定得好啊!”
這樣的“鞭策”,本質上就是“打擊”。老被打擊的孩子,學習成績大機率不會有多好和多穩定地好。
二是從此給孩子的學習貼上一些負面標籤。
試卷上生字錯得多,會說孩子生字記不住,數學計算錯誤多,會說孩子計算不好,錯的剛好是應用題,會說孩子不擅長應用題。
一次考試中,偶然因素會有很多,這次錯了生字,不一定下次還會錯生字。父母把固定的標籤給孩子貼上了會相當“有效”地給孩子負面暗示,讓他自己也認為,自己這些方面真的不好、不擅長,從此這一塊真的就成了孩子學習上的“短板”。
所以,及早掀篇,孩子才能沒有負擔地投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已出版《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育兒基本2:與孩子合作》、《閱讀手冊——成就孩子一生的閱讀培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