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蜀光綠盛實驗學校

七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文言文練習(2017年12月)

詠 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根據課本,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

(1)與兒女講論文義。 兒女: 文義:

(2)俄而雪驟。 俄而: 驟:

(3)未若柳絮因風起。 未若: 因:

撒鹽空中差可擬。 差: 擬:

(4)陳太丘與友期行。 期:

(5)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去: 乃:

(6)尊君在不。 不:

(7)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 委:

(8)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引: 顧: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過中不至,太丘捨去。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B.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C.元方時年七歲。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D.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陳太丘與友期行。

下列各項中,語句朗讀節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B.未若柳絮/因風起

C.陳太丘/與友期行 D.君與家君/期日中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白雪紛紛何所似?譯文:

(2)未若柳絮因風起。譯文:

(3)與人期行,相委而去。譯文:

(4)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譯文:

4.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與分析不正確一項是( )

A.謝太傅“欣然、大笑樂”,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輕鬆和諧。

B.謝道韞文學才華出眾,她以春季柳絮飄飛的暖景寫出了白雪紛紛的冷景。

C.友人由“怒”到“慚”,是因為他認識到自己的無信與無禮。

D.陳太丘指責友人“日中不至”,可見他是辦事講誠信、正直不阿的人。

《論語》十二章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溫故而知,可以為師矣 。”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根據課本,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說: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有:

(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慍: 君子:

(4)吾日三省吾身 日: 省:

(5)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忠: 信:

(6)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立: 惑:

(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 殆:

(8)飯疏食飲水 飯: 水:

(9)擇其善者而從之 善者:

(10)逝者如斯夫 斯:

(11)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篤: 切:

仁: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為人謀而不忠乎

B.為人謀而不忠乎 可以為師矣

C.可以為師矣 仁以為己任

D.學而時習之 學而不思則罔 任重而道遠

3.下列各項中,朗讀節奏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

A.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C.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D.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譯文: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譯文: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譯文:

4.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與分析正確一項是( )

A.“三省吾身”、“三人行”的“三省”和“三人”分別指“三次進行反省”和“幾個人”。

B.孔子自述其人生經歷時說自己到七十歲時做事才能不隨心所欲,不越過規矩。

C.從“一簞食”、“一瓢飲”、“飯疏食飲水”中可看出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的思想。

D.孔子說的“博學而篤志”意思是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1.根據課本,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

(1)誡子書。 誡:

(2)夫君子之行。 君子: 行:

(3)非淡泊無以明志 。 淡泊: 明:

(4)非寧靜無以致遠。 致遠: 致:

(5)非學無以廣才。 廣才:

(6)淫慢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淫慢: 勵精:

險躁: 治性:

(7)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 。 馳: 枯落: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夫君子之行。 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B.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 吾日三省吾身 。

C.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非學無以廣才 。

D.意與日去,遂成枯落。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3.下列各項中,朗讀節奏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

A.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B.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D.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譯文:

②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譯文:

譯文:

④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譯文:

5.對這篇短文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說明了“淡泊”“寧靜”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強調他們是與人的志向相關的。

B.“學須靜也”的“學”已經不只是一般的學習,而含有修養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靜” 也不只是單純的寧靜,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從反面說明了“淡泊”“寧靜”的重要性。

D.“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表達了君子不與外界同流合汙,獨善其身的良好願望。

蒲松齡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綴:

(2)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窘: 受其敵:

(3)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 顧: 苫蔽:

(4)弛擔持刀 弛:

(5)一狼洞其中 洞:

(6)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隧:

(7)其一犬坐於前 犬:

(8)意暇甚:神情很悠閒。意: 暇:

(9)一狼徑去 徑:徑直。去:

(10)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止增笑耳。 幾何: 耳:

(11)屠自後斷其股 股:

(12)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假寐:

狼亦黠矣 黠: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恐前後受其敵。 蓋以誘敵。

B.止有剩骨。 止露尻尾。

C.狼不敢前。 恐前後受其敵。

D.意暇甚 。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

3.下列各項中,朗讀節奏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

A.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 B.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C.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D.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4.把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譯文:

(2)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

譯文:

(3)屠乃奔倚其下,馳擔持刀。

譯文:

(4)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

譯文:

(7)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譯文: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譯文:

4.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兩狼之並驅如故”生動地刻畫了狼的貪婪本質。

B.“目似瞑,意暇甚”透過動作描寫揭示狼的狡詐。

C.“暴起”、“斷其股”生動地刻畫了屠戶的機智勇敢。

D.“禽獸之變詐幾何哉”間接讚揚了屠戶的機智勇敢。

5.選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

A.《聊齋志異》是清代蒲松齡寫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說集,“志”是記的意思,“異”是指奇異的事,多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轉視”“斷”等動詞表現了屠戶勇敢機智的鬥爭精神。

C.本文故事情節生動曲折,語言簡練傳神,主要透過心理描寫刻畫了屠戶和狼的形象,給人以深刻的啟發。

D.最後一段以議論為主,點明瞭全文的主旨,包含著諷刺的味道。

6.對選文中心思想的正確理解是( )

A.透過一個屠夫戰勝兩狼的故事,告訴人們:狼是貪婪、狡猾、兇殘而又愚蠢的東西,只能徹底消滅,否則危害人類的生存。

B.透過一個屠夫戰勝兩狼的故事,歌頌了屠夫丟掉幻想,當機立斷,機智勇敢,除惡務盡的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精神。

C.透過一個屠夫戰勝兩狼的故事,證明了對狼一樣的壞人,可以作必要的讓步,但它們得寸進尺,就只能堅決鬥爭,戰而勝之。

D.透過一個屠夫戰勝兩狼的故事,揭示出狼的兇殘、狡猾而又愚蠢的本性,告誡人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必須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才能取得勝利。

7.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敘述了屠戶和狼相鬥的故事,故事情節環環相扣,緊張曲折。

B.“屠懼,投以骨”表明屠戶剛開始心存幻想,對狼遷就退讓。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畫出屠戶殺狼時的暴怒。

D.結尾議論諷喻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管怎樣狡詐,終究是要失敗的。

8.選出分析錯誤的一項(   )

A.“綴行甚遠”“並驅如故”等表現了狼的貪婪和兇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徑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現了狼的狡詐。

B.全文分為兩個部分。前一部分為議論,寫屠戶與狼相鬥的故事,故事情節的展開為:遇狼——御狼——懼狼——殺狼。後一部分為記敘,點明故事的主題。

C.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存有幻想、妥協讓步,必須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才能取得勝利。

D.“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點明瞭文章中心,說明狼無論多麼狡詐也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為人的勇敢智慧所戰勝。

9.選出對課文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 )

A.文章主要告訴我們,對待狼一樣的惡勢力,我們先作讓步,如果其得寸進尺,貪得無厭,就應該勇敢地進行鬥爭。

B.文章的基本情節依次是:遇狼——御狼——懼狼——殺狼。

C.“投以骨”和“復投之”表現了屠戶對狼的憐憫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表現了狼的狡猾。

10.對這篇文章的中心歸納正確的一項是( )

A.說明對於狼那樣的壞人,可以作必要的讓步,如果他們得寸進尺,貪得無厭,那就必須把他們消滅掉。

B.說明狼是一種貪得無厭、狡猾殘忍的動物,我們必須堅決消滅它,否則它將危害人類。

C.說明對於狼那樣的攔路打劫的壞蛋,不能給他們財物,只能把他們消滅掉。

D.說明對於像狼那樣的敵人,不應該有絲毫畏懼,而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從而戰勝他們。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家無井而出溉汲。溉: 汲:

(2)及其家穿井。 及:

(3)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

國人: 道: 聞:

(4)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對:

2.選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 )

A.國人道之 B.聞之於宋君

C.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 D.得一人之使

3.下列各項中,朗讀節奏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

A.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B.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C.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D.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譯文: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譯文:

5.對本文的寓言說法有誤的一項(   )

A.不要輕信流言蜚語。

B.一家之言,經再三轉述,往往會喪失原義。

C.對於別人的話,要注意實地調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D.要勇於揭穿別人的謊言。

杞人憂天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其人曰:“奈地壞何?”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身亡所寄,廢寢食者。亡:

(2)因往曉之。 曉:

(3)天,積氣耳,亡處亡氣。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

積氣: 積塊:

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若: 行止:

奈何:

(5)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只使: 中傷:

(6)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躇步跐蹈:

(7)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舍然: 舍:

2.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若屈伸呼吸 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B.因往曉之 未若柳絮因風起

C.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

D.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過中不至,太丘捨去

下列各項中,朗讀節奏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

A.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B.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

C.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D.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充塞四虛,無處無塊。譯文:

(2)奈何憂其壞? 譯文:

5.對本文的寓言說法有誤的一項( )

A.“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曉之者”指出了杞人的無根據地瞎擔心。

B.杞國的那個人擔心“天地崩墜”的原因是:古代人對於宇宙空間缺乏科學認識而形成的一種恐懼心理,隨著人們對天體的認識逐漸深入,就不會再有“天地崩墜”的想法。

C.“杞人憂天”這個故事,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D.“天崩地墜”說明當時曾經發生過了巨大的自然災害,如大地震、海嘯、泥石流或不明原因的其他災難,所以杞人才會“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

6.這則故事揭示的道理是:

6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學習成績好壞,決定孩子優秀與否?警惕教育陷阱,聰明家長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