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例子來看,我們很容易就能夠看到關於“學習改變命運”的真實案例,已經有不計其數的人透過學習這一途徑而擁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作為父母在職場場中拼搏時,也確實感受到了學歷高所能夠帶來的優勢,於是有很多父母都變成了“唯成績論主義者”。
慢慢的,一切評判孩子優秀與否的標準,變成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如何。家長之間也形成了一股特殊的攀比風氣,那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
但孩子學習成績如何,真的是決定他們優秀與否的標準嗎?其實不然,用學習成績判斷一個孩子優秀與否實在有些“以偏概全”了。
例如:雲南大學的馬加爵殺害4名同學被捕入獄,甚至在同樣的學校還出現了一位涉及分屍案的女版馬加爵;西安音樂學院的藥家鑫開車撞人後將被撞者殺害;北大高材生吳謝宇弒母。
教育孩子時,有哪些點比成績更重要?
保護孩子的興趣
紐約知名華裔設計師吳季剛所設計的禮服,曾被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伕人穿在了身上,隨後該禮服又被收藏在了史密森博物館中。
令人想不到的是,吳季剛之所以有如此的成就,是因為:雖然他從就小喜歡女孩才會喜歡的芭比娃娃,甚至被視為“另類”,但是他的這一興趣愛好卻得到了媽媽的尊重和保護。
如果吳季剛的媽媽像其他父母一樣,認為男孩子不應該玩芭比娃娃、認為玩玩具會影響學習,那麼吳季剛很可能不會有如今的成績。
因此,父母一定要學會去保護孩子的興趣愛好,說不定這些不起眼的興趣就會開出燦爛的花朵。
教會孩子感恩
前面提到的吳謝宇,他之所以會做出殺害親生母親的行為,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不懂得感恩。
除了一些極端案例外,如果是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他無論工作、生活中都一定會受到極大的阻力。
而導致孩子不懂得感恩的原因,往往是由於父母從小對孩子的溺愛,讓孩子產生出“他人對自己的父母是理所應當”的錯誤認知。
孩子的三觀形成往往都是來自於他們所處的環境、所接受過的家庭教育,因此家長一定要將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這件事放在重要位置。
在生活中,家長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充滿正能量的事、嚴格控制自身的言行並以此完成對孩子的教育等。
運用“多元智慧理論”來培養孩子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教授曾在其所著的書《智力的結構》中提出了“多元智慧理論”這一概念。
其包括有語言能力、視覺空間能力、運動能力、自我認識能力、觀察能力、社交能力、音樂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透過“多元智慧理論”來對孩子進行多方位培養,以此讓孩子能夠全身心全面發展。
父母要更多地去陪伴孩子
在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現狀,有很多父母完全將自己置身於工作之中,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甚至會直接將孩子送去寄宿學校中。
殊不知在沒有父母陪伴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在他們的內心中往往會缺乏安全感,甚至或形成不自信、自卑的心理,孩子一生的發展都很可能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同時父母還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師,有很多事情需要孩子跟在父母身邊學習,而其他人沒有責任和義務去教會孩子什麼。
所以如若父母缺席孩子的成長,也很可能會導致孩子的性格、認知等能力得不到良好的發展。
雖說如今依然是要靠足夠的分數才能夠考得理想的大學,且在工作中那些畢業於名牌大學的人也會更具優勢。
但相比之下如若孩子沒有正確的三觀、不懂得感恩,他即便是擁有上世界名牌大學的成績又有什麼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