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前一段時間雲南華坪女子高中的校長張桂梅和清華副教授劉瑜的不同教育理念的碰撞,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一個是拼命地填鴨式教育,目標明確,必須走出大山,造福社會。

一個是提倡解放孩子的天性,不要強迫孩子,讓孩子輕鬆自由成長,就算成為普通人也沒關係。

這兩個觀點有沒有對錯之分呢?

這兩天,在《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裡看到一個有意思的小片段,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說的是1672年,俄國沙皇亞歷克西斯一世任命一位牧師為自己的兒子察列維奇.彼得編寫教科書。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很多人一輩子都是文盲,根本不知道教科書是什麼,更不用說有人專門為自己編寫教科書了。

這個差距的本質,源於階層和所在位置的不同。

反觀今天張桂梅校長和劉瑜教授會秉持不同的教育觀點,也是因為彼此的孩子處在不同的階層和位置。(張桂梅校長無兒無女,把學生當孩子)

這就像,人只有不愁吃喝了,才會講究營養,當快餓死時,觀音土也能吃的。

當然,《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主要不是講教育的,如書名所示,這本書的大主題是“童書”,開始我以為是推薦100本值得讀的經典優秀童書,事實上,不是,這100本童書,是從過去幾百年間,挑選出值得說一說的,“值得說一說”的標準並非指最經典或最好的書,而是要有特點代表某些時代意義

比如,第一次出現的耐撕書,第一次出現的立體書,第一次引入動物當主人翁的書,還有某些用新穎廣告形式推廣的書,代表讀者閱讀趣味變化的書,響應不同教育觀的書,被父母極力反對的書,深受孩子喜歡的書,甚至包括特別討人厭的書,如此等等。

簡而言之,選中的這100本書,都是有故事的,不管是好故事還是壞故事。

本書作者是羅德里克.凱夫薩拉.阿亞德,兩位都是英國人,所以,100本童書中以英國的居多,其餘的包括美國、法國這些歐洲國家的,印度、日本、中國的書也有一些,中國的只有一本《猴》,哈哈,也就是我們的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啦。

針對選好的100本書, 作者把它們按幾個主題來介紹,分別是:

書的外在形式變化引起孩子閱讀興趣的各種方式兒童出版物的發展童書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受歷史變革影響不斷變化的童書主題各種新媒介對書產生的影響

當然,這些主題,也可以囊括在社會發展這個大主題下,畢竟童書只是社會發展中的一個小環節,社會的每一次變革,都會影響人的思想、行為、價值觀,小的如印刷技術的發展,大的如一戰、二戰,都會影響童書的展現形式。

所以,與其說,我們是在閱讀童書,不如說,是在藉助童書回顧過去,當然,目的更是為了展望未來。

說實話,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屬於好讀的型別,主要是因為太陌生。書裡涉及到的100本童書(其實不止100本),我看過的不到10本,此外,童書背後的那些歷史、地理、人物也是相當陌生,完全暴露了知識儲備薄弱的短板,也嚴重挫傷了我的自戀,哈哈,以至於一度看不下去。

因而,在讀第一遍時,基本沒記住什麼,看完還是腦子一片空白,不,是一片混亂,甚至是焦慮。

多虧《高分閱讀法》這本書幫了我大忙,用了裡面介紹的“帶著問題閱讀”這個方法。

先看目錄,瞭解書裡大概講些什麼,分為哪幾個大主題,再問自己想從書裡瞭解到什麼,然後帶著問題進行“主動閱讀”

之後,又讀了兩遍,這回腦子清楚多了,事實證明,所謂的“難讀”的書,可能是因為沒找到適合的方法。

接下來,我要重點分享此次在《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裡的三大收穫。

書在兒童教育中承擔的角色?從文章開頭俄國沙皇請人為他兒子編寫教科書就可見一斑。書除了介紹客觀的科學知識,還傳遞價值觀,換句話說,“你讀什麼書,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比如,後來的凱瑟琳大帝因為讀了洛克、盧梭和狄德羅等人的作品,獲得了許多關於教育和進步的觀點,在1764年,創辦了第一所女子學校,並開啟了全國性的學校教育專案,這是了不起的惠民行為。執政者們當然也知道閱讀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在納粹德國,戈培爾利用民間故事“格林兄弟”來宣傳他們的意識形態,宣稱“每個童話故事在政治上都是一致的,而不必強求其內在的詩情畫意。”真是細思極恐。什麼才叫好書,成人和孩子對好書的定義是否一樣?這個其實很難定義,尤其是成人和孩子認為的好書,往往是不一樣的,簡單來說,成人眼中的好書是帶有強烈道德觀的,就是那種讓“壞孩子”看了也會變成“好孩子”的書。退而求其次,至少不能讓孩子“學壞”的書。成人對“壞”的標準,跟自己所處的時代也有關,像《長襪子皮皮》就一度不被接受,因為這個叫“皮皮”的主人公,是一個非常強大、任性且頗有破壞精神的女孩,這樣搗亂又不聽話的女孩,嚇壞了戰爭時期持有傳統思想的大人。當然,孩子們不僅不討厭“壞孩子”,還相當喜歡,除了《長襪子皮皮》裡的皮皮,還有《湯姆索亞歷險記》裡的湯姆,《淘氣小威廉》裡的威廉、《查理與巧克力工廠》裡的查理等。如果說皮皮、湯姆、威廉、查理的“壞”還能被成人所勉強容忍的話,那麼關於“性、暴力”的壞就是成人所不能容忍的,比如《失蹤的百萬富翁》、《這個女兒人就是死亡》等。這種低俗小說被稱為“廉價恐怖小說”,給成人造成極大的道德恐慌,大人們一發現會馬上銷燬,還制定了相關法案(如坎貝爾伯爵法案)來限制出版,不過沒完全限制住,總有“聰明”的出版商能想到應對之策,畢竟,市場有巨大的需求,成千上萬的人前赴後繼地購買。大男孩們拿到這類書後,常常拆下書皮,以便瞞天過海,真是有趣的較量。值得一提的是,這類書,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在收集,這些人通常是些老男人,他們從年輕時就對這類故事情有獨鍾,至今不能忘懷。有哪些歷經百年還值得一看的書?(有些還不到百年)

成人和孩子之間對書的評價標準,常常不一致,當然,也有一致的時候,哪怕這個一致需要多年的磨合,而這些書,往往也是那些經久不衰,值得一看的。

比如《魯賓遜漂流記》、《彼得兔》、《柳林風聲》、《金銀島》、《小婦人》、《黑駿馬》、《秘密花園》、《愛麗絲夢遊仙境》、《湯姆索亞歷險記》、《格列夫遊記》、《草原上的小木屋》、《長襪子皮皮》、《時間的折皺》也叫《梅格時空大冒險》、《哈利波特》、《小王子》、《老虎來喝下午茶》、《納尼亞傳奇》、《夏洛的網》、《精靈鼠小弟》……

對我個人而言,單純發現這些值得一讀的好書,就算是沒白看這本書了。

其實從書裡收穫到的,遠不止這三點,比如歷史變革對童書的影響以及童書出版的部分,都很有意思,但鑑於篇幅有限,其他內容就下次再分享了。

《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這本書,推薦給對童書感興趣的人或者童書從業者,看完對童書的瞭解會更多些,或者說,在看待童書時能有更高的視野。

12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學生和老師發生衝突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