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支援孩子需要有適當的作業,對學習知識點及時鞏固練習。可是練習要有針對性,有選擇性,數量也要嚴格限制。不能讓作業佔據了孩子所有的時間。我被罷免輔導孩子作業的工作之後一直都沒有閒著,一直耐心的觀察、思考孩子的作業問題。我覺得作業讓孩子疲憊,會嚴重的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嚴重的制約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題記
不是不可以有作業,只是能不能控制好作業量?不用輔導作業,沒有了往日的煩躁。我注意觀察著孩子做作業的情況。
我家孩子放學就快六點了,回到家大概是六點半左右。 吃完飯半個小時。七點左右開始寫作業。
每天晚上的作業量大概都差不多。昨天晚上的情況, 寫完作業的時候是十一點十分。孩子洗漱的時候老公氣呼呼的給我說:“這孩子也太磨蹭了,寫個作業就慢的,把人急的。本來想看看 課外書,你買的那套《玩轉科學》那麼好的書,晚上都沒時間看。”
我說:“你好好想想,孩子這一個晚上有沒有閒著?孩子真的磨蹭嗎?”
老公想了想說:“你這麼說,孩子一晚上還真是都在寫作業。雖說事兒多,寫字比較慢,但也不是特別慢。你說怎麼每天晚上都這麼晚了,我們小時候那有這麼晚睡覺, 還不是什麼都做完了,還要好好玩一陣子呢。”
我說:“你上小學的時候有做過試卷嗎?”
老公笑笑說:“沒有!看來還是作業的問題,太多了。”
我說:“你終於說到點子上了。你在看孩子的時候覺得孩子慢,自己其實也是很浮躁的。你要是從側面去看,就像我現在這樣,我看到的情況,是孩子一直在做作業,沒有跑步的時間、沒有做遊戲的時間、沒有看課外書的時間、連調節的時間都沒有。”
我們陷入了沉思。孩子在最後速度越來越慢,我們越來越急,其實,孩子已經很累了,非常的疲憊,大腦反應也不靈敏了,還坐在那裡寫作業。讓孩子怎麼愛上學習?
不是不可以有作業,只是,作業能不能合適,能不能不讓孩子為作業而疲憊不堪?
不是不能做試卷,只是,能不能不要每一門學科在一個時間,同時都安排試卷?
為了完成任務而寫作業,完全沒有自主思考空間的學習真的有意義嗎?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了一個家長的吐槽,大概意思是說:孩子上初中,學習七門課程, 一個晚上,每門課都有一張試卷,就是每天連續不休息、不思考,只是機械性的完成作業,也要5、6個小時,孩子睡眠時間嚴重不足,上課也沒有飽滿的精神狀態,一直處於一種惡性迴圈狀態。家長反問,完全沒有自主思考空間的學習,真的有意義嗎?
看了這位家長的困惑,這何嘗不是我心中的困惑呢?
是啊,孩子不是機器,孩子是需要緩衝 。大量的作業,讓孩子疲憊不堪,又怎麼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再說,孩子沒有一點點自我調節、自我思考的空間,這樣的學習,就是死板的學習,即使成績上去了,那也是刷題的機械性結果,對一個成長中的好在來說,弊遠遠大於利。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的希望。
未來需要的是有創新意識,有持續學習能力,積極、樂觀、健康、有擔當的接班人。作業,能不能適量,能不能不影響孩子拓展知識、鍛鍊身體、 培養興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翻出我心愛的《玩轉科學》,多好的一本書,孩子可以在玩中學習到很多知識,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希望孩子能有時間好好的看看。不要讓作業變成孩子的負擔,不要讓作業成為影響孩子成長的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