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專欄】
開啟班集體性格的一把鑰匙
一個人有自己的性格,一個班集體同樣也有自己的性格,而班集體的性格就是由班集體中絕大部分學生的性格決定的。一個人的性格和自己的成長、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絡,一個班集體的性格同樣也和這個班集體的成長、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絡。
也許是機緣巧合,那一年性格內向的學生都分到了我這個班;也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性格也會感染”的緣故,班級中的學生個個都是沉默寡言。新初一開學已經兩個多月了,班裡許多學生還是像剛開學時那樣拘謹內向。課堂提問,沒人敢舉手回答問題;上班會課,沒人敢主動發言講話。面對這樣一個性格內向的班集體,我感到很苦惱。
有一天語文課上,遇到了這樣一道題:要求模仿課文中“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這句話寫一個句子。根據以往的經驗,這種開放性的語言表達題學生是不會做的,只等著老師念參考答案;即便有人做了,也不敢說出來,怕別人笑話自己寫得不好。但我還是執著地向全班學生說:“哪位同學做出了這道題?讓我們大家欣賞一下。”
短暫的沉默之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位我自認為是班裡最內向的小女孩舉起了手——“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小孩頑皮的的眼睛在眨呀眨”,她羞怯地念出了自己寫的句子。聽完她的回答我幾乎不加思索就鼓起了掌。然後我跟全班學生說:“這個句子仿寫的太好了。她不僅漂亮地完成了一道習題,還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願望。”
這時全班學生都用驚異的目光注視著我,期待我為他們點破玄機。我不急不躁地說:“‘眼睛’代表什麼?代表關注。她首先能想到‘眼睛’這個詞,這說明她潛意識中特別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我的解釋讓全班學生的目光由驚異變為了敬佩。這是自然的,因為我瞭解她在前,她寫句子在後。
第二位學生舉起了手——“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大青石板上釘了無數銀釘。”這是一位性格有點兒倔強的學生。我胸有成竹地說:“石板釘銀釘,好!斬釘截鐵,能看出你性格中有執著堅強的一面。”
第三位學生舉起了手——“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數不清的銀魚在深藍的海面上跳躍。”這是班裡我自認為最活潑的一個學生,我激動地說:“好,我透過你的句子看出你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學生,希望以你的活潑帶動我們班集體的活潑,讓我們這個班集體的海面上也總有數不清的可愛銀魚在跳躍。”
第四個學生舉手啦,第五個學生舉手啦,第六個學生舉手啦,……。學生們爭先恐後地舉著手,木訥的孩子活躍了,沉悶的課堂活潑了。我告訴學生們不用著急,每個人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
那段時間我正看了法國著名心理學家、性格學家克雷芒·布蘭的《開啟性格的十二把鑰匙》,可能受了其中的啟發,靈光乍現。我一面極力回憶著學生平時的表現,一面快速分析著學生仿寫的句子。基本上我給每位回答問題的學生都作出了令他們信服的解釋。
這一節語文課不僅解決了學生不善於表達這個教學難題,也打開了班集體的內向性格。此後,班集體的性格逐步由內向走向外向。性格的轉變使一個開學初令老師們擔心的班集體漸漸變成了一個人人讚美的優秀班集體。
一道難題如果能換個角度思考也許就不再是難題了。我透過一節語文課打開了班集體的內向性格,也領悟出了“借教學情景解治班難題”這一工作技巧。
借教學情景解治班難題,就是不與治班難題正面交鋒,而是借教學情景迂迴解之。這一工作技巧的妙處在於:將教育與教學相結合,使治班的時機由有限變為無限;避開治班難題的鋒芒,使班級學生健康成長而不受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