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痛點》課程感悟——

林格先生《痛點》課程第三十三課,守舊與創新。先生打的比方太形象了,一下子就印入了腦海,發人深思。守舊、守住傳統,如同是守護一個棵樹的根,而創新就如同是樹上長出來新的枝葉樹梢。

先生強調了紮根,沒有傳統文化的底子,沒有根的人,其實不用談創新,沒有根本,沒有土壤,卻要開花結果,猶如緣木求魚,到頭來一定成空。唯有牢牢紮根,才是我們創新的土壤,是基礎。我們基礎教育的頭等大事就應該是紮根,迴歸常識,迴歸到傳統文化的土壤中去,北師大教育理念——紮根的教育,很是符合當今教育之潮流。

先生在年初《打通》課程中就講到過,凡事需要七分守,才有三分為。守,就是踐跡,就是踩著聖賢走過的路亦步亦趨地走。只有在正道上,才能登堂入室,才能先行後知,知了再行,照著做,然後接著做,不偏離,才能真正深入到根本,最終才能知行合一,所以只有守住了根本,才會有創新的可能。

課程前後比較學習,有幾點體會。

一.守,守舊,可不是僵化。

認識事物,瞭解世界,都要在前人的基礎上,只有紮根在前人的積累上,接著做,再探索,才會有新的發現。如追求所謂的創新,另起爐灶,還自以為是,把創新當標籤。回頭發現,只是在做別人已做過的事,浪費的是人力和物力。孰不知,你所研究的地方,前人早已耕耘無數遍,只是讀書少、無知者無畏罷了。

守,守住常識,守住規律,而非守住所有一切。人的思想裡有守,才會有為,守的目的是為了為,不是思想腐朽,僵化一成不變。

世界是變易的,人的思想認識,不可停留在一個原地,人的認識確實需要有發展的眼光。所以,先生的守,絕對不是保守一切,不是僵化,要守的是基礎、是根本。如,教育,就得守住“立德樹人”這個育人的根本,文化就得守住“仁、義、禮、智、信”這是華夏族人的根性。

二.守的是精華,是根基。

從歷史中承接過來的東西里,不全是精華,需要做出篩選,優秀的東西,精華的部分,我們要傳承,還要發揚光大,而對一些糟粕的東西,還得要抵制,攔截。學習也如此,攔截一些無用的東西,不讓其消耗掉你有限的氣血,讓好東西在身上存留,養活,併成為你的精神支柱,讓自己成為有根的人。總之,我們要學習,傳承和守住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精華部分。

三.守就是踐行,是紮根。

只有行動才能帶來認識,當你還不“知”,只能先“守舊”、先學習、先“踐跡”,先行動,在“行”的過程中體會,慢慢獲得屬於自己的“知”,最後才能實現“知行合一”。

沿著前人的足跡,老老實實,一步一步,不貪婪,不求速,堅定往前走。這就是紮根的過程,是一切創新的前提。人類是在迴圈中演化,迴圈的部分叫“守”,演化的部分叫“創新”,先守住常識,守住良知、守住規律,再談創新,等根基守住,基礎牢固了,土壤肥沃了,開花結果,就是時間問題了。

四.守是因,創新是果。

先生指出,人性的弱點從未改變:一是追新逐異,以引人注意;二是自以為是,把創新當作標籤,招搖欺世。

從克服人性弱點出發,理解守舊是創新的前提,改變觀念,改變認識,從常識出發,不做無意義的形式創新,從守出發,從鞏固基礎出發,不亂作為,先耕耘栽培,從培土施肥開始,等有了基礎,才能水到渠成,創新就有了土壤,果實則會自成。

12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教師講評優課的準備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