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對於在中國讀國際學校的20萬精英家庭來說,教育被割裂成了兩個階段:

2020年之前,2020年之後。

在前一個階段,他們對體制內的教育充滿了憤怒,無論讀沒讀過公立,無論是幼兒園還是高中,他們堅信自己付出高額的學費,可以換回來一種理想化的、順應人性的教育。他們甚至認為,自己手裡掌握的,是治癒中國教育病灶的良方;

而在魔幻的2020年之後,在近距離被國際學校網課折磨之後,面對蹭蹭上漲的學費和縮水的課程,這群精英家庭的高知父母們,心態崩了。

用金錢構建起來的教育理想國,似乎並沒有那麼理想。

學校一邊學費大幅漲價(某校漲價6%,還要求繳納5萬佔位費),一邊要求家長不要用買賣來衡量給孩子的教育的價值。

2020年3月,北京兩個500人的國際家長群1個小時之內組建起來,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協商教學整改方案,或著退費。

一天之後,我的朋友被踢出了家長群。兩個群隨之也解散了,沸沸揚揚的一場退費風波,就這樣火速被某種不可言說的力量熄滅了。

教育還是要繼續,雖然信念有了裂縫。

有些資源深厚的家長,直接選擇了體制內名校登陸。高年級就轉四中、人朝分、陳分、101國際部,低年級的轉實驗、史家、府學衚衕…

也有人堅定地留下,他們覺得:一輪清洗過後,國際教育的圈子更純粹了。

但,還有不少人在觀望,盤算自己轉回公立的可行性。

有個家長說,如果要從國際學校離開,你就只能去公辦名校。一旦去了普通學校,就會暴露出你教育資源的短板,在精英階層的家長圈裡,面子掛不住。

留下還是離開,是個問題。

01離開的理由

魔幻的2020年,讓留學家庭坐了一把刺激的過山車。

脫口秀演員特朗普應該沒想到,他對中國精英家庭的教育決策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防疫政策失敗、民粹衝突升級,變臉一樣無常的政策,讓美國徹底淪為了中國人眼裡肥皂劇的主角。連我只愛廣場舞的婆婆都能隨口點評幾句,說打消毒水治病這不科學。

很多家長覺得,美國的教育再高大上,也沒少教出喪失理智的人間奇葩。

這種看法,一度成為國際學校招生的瓶頸,以至於圈裡的大咖紛紛跳出來洗地,讓大家冷靜看待美國的是非,國際教育還是很有意義的。

有沒有意義,中國家長用腳投票。

有個國際學校的資深專家說,離開國際學校的原因很複雜:

壓根沒想過留學,借疫情提前走了。

小學生家長說,自己從來沒考慮過送孩子去留學。至少現在是這樣。

當初選擇讀國際學校,只是因為感覺國際教育尊重個體,孩子可以按照人的發展規律成長。等他大一點,還是要參加中考去的。

這些家長的選擇,終究都要回到體制內。現在碰巧疫情的緣故,釐清了國際教育個性化培養的套路,抓緊時間,正好回去。

經濟不好,破產了

這個告別國際教育圈的理由相當直接。畢竟讀國際學校,第一個門檻,就是錢。

當年我勸過一個媽媽,家庭年收入20萬就不要考慮這條路徑。就算不生二胎,那也負擔不起國際教育路徑上的隱形成本:興趣培養、夏校冬令營、以及各種全球化考試。

況且,現在國際學校的圈子都是多子女家庭,兩個標配,仨娃的也很正常。精英雞娃的理論和生育數量有關聯性的。富豪為什麼都是大家族?孩子多了,總有個把爭氣的。

教育的投入上,要保障一碗水端平,總不能一個公立免費,一個國際學校三五十萬。

2020年生意難做,學費的壓力就凸顯出來,成為了他們離開國際學校的理由。

對國際學校不滿意

之前我有一個朋友,恨透了公立小學一天20多張卷子,就把娃送到國際學校。

送到國際學校,孩子是比之前要快樂了,但她又開始糾結,因為每次拿回來的成績單都是A。外教從來只說孩子好好好,她擔心這只是給家長的安慰劑。

她說,非標化成績的考卷咱也看不懂,孩子和同齡人比,到底是什麼水平?

說到底,中考成績最好的還是在民辦。

公參民,像人朝分、陳分這種,公辦名字,民辦性質,學費一年才10萬。比起30萬的貴族校,生源複雜,用成績說話的學校,似乎更符合精英家庭的教育訴求。

家長看中北京一流公辦國際班的生源整齊,都是中考560的,北京前10%的中考生。

而這些牛娃會自帶氣場,營造出一種“不努力是不可能的”的環境,吸引了國際學校高年級的牛娃們,躍躍欲試,想成為帝都教育最快軌上的一員。

國際學校昂貴的補習班

課外補習,無處可逃。

在國際學校讀書的中國孩子,幾乎人人都在補“大語文”。

校內中文課量太少,這在中國精英父母看來無法接受,因為孩子丟了中文,就相當於失去了跟體制內牛娃平等競爭的機會。

此外,還有IB全科補習。這特可笑,家長一年幾十萬學費,不就是為了學IB嗎?

但中國不少IB學校在摸魚,拿不出讓家長接受的成績單。學校理直氣壯,覺得這就是純粹的IB教育,寫作業提分是作弊。當然學校也不保證你的分數,讀不好是自己的事兒。

之前一個上海媽媽就吐槽說,自己2年100萬都花在了孩子的補習班上。

政策多變,安全不保,不再考慮留學

海外疫情爆發的時候,我有有個朋友在英國陪娃讀書。眼瞅著單日新增五千,英國政府還佛系躺倒搞全民免疫,這個媽媽當時就急了,到處找黃牛買回國的機票。3、4萬一張的根本買不到,5、6萬的商務艙也要,但真的沒有票。

母子兩人被困英國數月,膽戰心驚地居家隔離,去超市搶衛生紙和大米…

熬到了7月份,花了五萬搶了兩張機票,一路輾轉到倫敦做了核酸檢測,才終於回了國。

有了這段經歷,她覺得,在哪裡讀書都一樣,只要安全就很好。

美國對中國留學生連續打擊性的簽證政策,讓中國精英家庭喪失了海外教育的信心,也順便明白了一件事:留學這件事,到底誰說了算。

知乎上有一個NYU學經濟的女生吐槽,說返校被美國海關刁難,被懷疑性工作者關小黑屋,還強制遣返,要求五年內不得入境。下面立刻就有人跟帖,說自己入關的時候也遇到各種刁難,威脅,最後遣返,5年禁止入境,學生籤取消。

現在坐等美國換總統。

網課價效比低,花錢買不到外教課

有人賭疫情過不去,外教回不來,盤算繼續網課,還付那麼多學費不划算。她們大多是暫時離開的,沒想過放棄未來出國這個目標。

只是,沒想到外教迴歸的這麼迅速,下半年開學才一個月,就和往年一樣的師資配備了。

家長賭錯了,卻沒辦法轉學。新的學年已經開始,只能在公立學校混上一年。

好在,小學教育也沒有什麼連貫性。在公立學校修煉一年,也省一年的錢,中文基礎強化一下,再回來。

反正在教育的選擇上,他們總是有很多條路的。

此外,還有一些家庭是從公立校轉國際的,本來就不適應國際教育,而因為留學變冷,公辦國際部還有了空位,有些高中生就借勢轉去了這些學校。

不管家長是佛系還是雞娃,都知道在北京這個地方,公立國際部四大金剛始終站在國際教育之巔:學費低、生源整齊,而且成績好,就連和世界頂尖大學之間的距離,似乎也更近一些。

02融入的陣痛

然而,從國際學校轉入體制內學校,並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教育方法、課程體系、周遭的同學環境,甚至家長群的氛圍,都會讓初入公立校的家長,感覺各種的不得勁兒。

有個最近把娃轉入公立學校的媽媽吐槽,說剛開學全班訂全科練習冊,輔導資料,自己入校晚錯過了,就在家長群裡問都買啥,買什麼樣的?

結果,沒有一個人理。

她說,這在國際學校是不可能的。國際學校家長群裡那些媽媽們,都恨不得拉著你、帶著你去買,甚至替你買了都沒問題。但在這所公立校的群裡,她只能憑藉想象,拼湊出屏幕後那一張張冷漠臉。

而且每個學校都一樣,各忙各的,就像一盤散沙,沒有一點團隊精神。

國際轉公立,家長不適應,孩子也有不適應。

有個男生在國際學校里長大,小班教學精心培養,情商就特別高,很招女生喜歡。公立學校的老師看不慣,覺得他會影響教學秩序,就拒絕他去學校上晚自習。

還有一個孩子,在道法課上對同性戀表示理解和尊重,就被公立的老師認為三觀有待提高,最後還驚動了德育處,叫來家長,一起對其幼小的心靈進行拯救式圍剿。

有個老母親剛轉公立學校的時候,隔三差五的就被叫家長。

她讓我見識到了,一個女強人在公立學校的老師面前如何畢恭畢敬。天大的事,沒有孩子的事大,老師的一個叫家長的電話,碾壓一個上千萬的專案會。

但是,最不適應的還是考試。

有個媽媽憤慨地吐槽,公立學校必須執行標準化答案,否則就是個錯。這對於國際學校的孩子來說,是最難轉變的,所以拿不到高分。

轉入西城某尖校的老母親,最近忙瘋了,天天帶著孩子從朝陽往海淀跑,去上全科補習班。

我說,國際學校的孩子語數要補這也就算了,英語怎麼還要補習呢?

她說語法沒有強化訓練,考試一塌糊塗,更不要說寫作了!寫作,在公立是有套路的,比如怎麼開頭,怎麼收尾。她家孩子統統不在乎,隨心所欲的就把文章寫成了一首詩…

拿不到該拿的分數,一個國際學校的鈦合金牛娃,就這樣摔成了公立學校的學渣。

也許很多人會問,拿到分數這件事重要嗎?很重要。

但重要的不是分數本身,而是為了讓一個驕傲的孩子,在公立名校的牛娃包圍圈裡,還保有奮鬥下去的堅定信心。

當然,也不是全面潰敗吧,她說。國際學校上百萬的學費,還剩了英文口語和聽力,對了,體育非常好,中長跑都是全年級第一,為娃在公立名校裡實力挽尊。

因為離開國際校的家長,都會為孩子選的最頂尖公立學校。

所以孩子們被牛娃們圍剿,很辛苦、自信被摧毀、語文壓力特別大,時間總是不夠用,很想要成績,但又習慣性地不想放棄各種活動,特別掙扎。

最近轉公立已經一年的孩子拿回家科技節設計大獎,但他還是悶悶不樂。

因為爸爸剛剛為他揭示了一個真相:

你的中考,只看分數。

03留下,還是離開

留在國際學校的媽媽們還在觀望,比拜登還操心美國大選的結局。

她們找每個上岸公立的媽媽諮詢,你為什麼會選北大附?是戶口劃片還是學校好?你說海淀的學校咱們國際學校孩子會不會不適應?是不是先選一個學校,跟不跟得上再說?

但,她們又不需要答案。

提問,只是為了緩解某個時刻強烈的教育焦慮。

這個有很多問題的媽媽,最終還是選擇留在了國際學校。她擔心,海淀初中成績太好娃跟不上,又擔心青春期的孩子因為喪失信心更加逆反…

當你不想選擇一條路的時候,總能找出100個理由來說服自己,說這是合理的。

三年前,有一個老母親也考慮過離開,就去參加了101國際部的招生會。

她發現公立國際部頂流者的招生說明會上,只有雞血媽媽,那種陪娃刷奧數刷分級閱讀,請假也會坐在學而思創新班的後排,認真做筆記的彪悍女性。

像自己這種醉心工作,堅持多年對娃放養的、只剩下有錢的老母親,根本就不可能進入這個已經搭建了十幾年的深度雞娃患者的教育圈層。

想明白這件事之後,她在國際學校的斜對面買了一套2000萬的別墅。

在她看來,與其回去和普通家庭爭搶那些本已經很稀缺的公立優質資源,不如跨越這片山海,直達自己的教育目標。

有個上海的爸爸,把娃從公立校轉進了一個每年都斬獲藤校offer的國際學校,順手發掘出了一個國際教育的隕石坑。

在讀的兩年,孩子好像一直在補課的路上。公立學校轉入國際學校,撇開教學方法差異不說,功課上要對齊的東西太多。整個家庭都在為了升學疲於奔命,花費巨大,效果不佳。

他不是沒有考慮過再轉回公立校,但是馬上要申請大學了,時間折騰不起。

一狠心就把娃直接送去澳洲念高中,唸完升澳洲八大,避開和美本牛娃的正面剛。

反正目的地是幸福,何必在奔向幸福的路上庸人自擾。

04凡是選擇,總是具有兩面性。

任何一種教育,都沒有你想的那麼好,但也沒有你想的那麼糟。

它只是不同的兩條路。

有個轉入一流公辦國際部的女生,用了兩首詩來形容國際和公立的區別。她說,

在國際學校,尤其是IB學校學習的感覺像這首詩:

胡馬胡馬,遠放焉支山下,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

曠野裡獨自奔跑,很容易迷失方向,但也有可能一回頭就看到獨特的風景。

在公立學校的學習更像下面這首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簡潔(沙如雪),有方向(月亮),還有明確的考核約束(金絡腦),容易在專業領域快速精進,達成目標。

但可能又會少一些獨立探索和發掘意外潛能的可能性。

(兩種教育)確實就只是存在差異,並沒有高下之分。

(只是)不同的環境需要用不同的策略去適應。

反而是那些被2020改變的孩子們,並沒有外界的反應那麼強烈,他們只是接受、融入,然後繼續在學業上前進。

逃離國際學校。

有人選擇放棄,也有人選擇留下;更多人仍在糾結觀望,左顧右盼。

這合成了2020年國際教育圈的一張底片。

轉學後搬家到西城的老母親調侃自己是現代孟母三遷。

世界總歸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要出去看看世界的終究也會出去。

只是穩定的日子過去了,變化會成為生活的常態。

她也並沒有想好孩子未來要走哪條路,

說,看看中考成績再說吧。

9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英語寫作練習,第2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