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柳智宇這個名字,大多數人都會想到,05年為國家贏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迴圈賽金牌的那個男孩。
柳智宇一戰成名,進入國家奧數隊,又在06年的國際中學生奧數競賽中贏得冠軍。
數學界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被保送進了北京大學數學系,在畢業前還拿到了世界頂尖名校麻省理工學院的全額獎學金。在大家都認為這個少年會順著光明前途前行的時候,柳智宇做了一個怎麼都令人想不到的決定——出家當了和尚。
當時柳智宇的父母也是意想不到,哭著喊著求柳智宇不要出家,他的母親甚至為此大病一場的,但依然沒有改變柳智宇的決定。
出家後的柳智宇在龍泉寺潛心研究佛法,順利考取了3級心理諮詢執照,8年後還俗投身於心理諮詢,普度眾生。但是在這段時間沒有人知道柳智宇為什麼會出家,直到第9年的一次專訪中,柳智宇才說出了自己出家的原因。
從小沒有什麼玩伴,喜歡自己玩。同學們玩的遊戲,我不太感興趣。
可以說是比較孤獨的一個人,也不知道怎麼跟人相處,但其實內心潛在著要尋找一群夥伴。
直到遇到佛法,才找到真正能懂得自己的一群人。
柳智宇的這番話每一句都透露著孤獨。
談起小時候的經歷,柳智宇提到從小到大不管什麼都聽父母的決定,在所有人眼中他都是一個聽話、不怎麼說話的孩子。
畢業後出家做和尚,是柳智宇唯一一次反駁父母的決定,也是最叛逆的一次。
其實柳智宇的叛逆早有徵兆,剛上大學沒多久,柳智宇的性格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向不喜歡與人接觸的他,開始頻繁參加各種聚會活動,也因此接觸了佛學。
縱觀柳智宇的這段人生,我突然明白了李玫瑾教授說的那句話:
“性格教育比智力更重要。”
身為中國心理學會法律心理學分會副會長的李玫瑾教授,在40年的上千例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發現:性格比智力更決定命運。
李玫瑾教授還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
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會滯後反應,這意味著孩子的性格、心理特徵與早期撫養有密切的關係。
簡單來說,孩子的性格如何,取決於家長怎麼教。
我國知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說:
“從出生到7歲是人生重要時期,兒童的習慣、語言、才能、思想、態度、情緒等都要在此時期打好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造就了”。
這句話提醒家長們,要抓住3-7歲這段性格培養關鍵期。
在經典的性格理論基礎上,美國心理學家科斯塔與麥克雷將人格特質分為五大類:
開放性、責任心、外傾向性、宜人性以及情緒穩定性。
想要培養孩子健全的性格、人格,家長們就要從這5方面入手。如果你家有3-7歲的孩子,別錯過這段時間的性格教育,等孩子長大了再想管可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