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為何兒童厭學?為什麼逃學?這個問題令許多家長感到困惑。可說,小孩厭學也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幼童到幼童,少年到大學,最奇怪的是一些成績好的小孩,也會有厭學的表現。

厭學的初期表現為:不想學習,不想寫作業,但迫於父母的催促還是會寫;中期則表現為:老師不願意寫作業,到了學校以後才會為了敷衍了事而抄同學;如果這段時間沒有得到家長或老師的指導,後期就會表現為不願意提起學習,逃課,無故曠課等等,甚至還因為厭學嚴重,一到學校門口就想吐。

大家都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父母要想改變孩子厭學問題,首先要了解厭學的深層心理原因:

本身原因:思想壓力過大導致厭學,這也與父母的家庭教育有關,孩子年紀尚小,承受著來自家庭和學校的各種壓力,所以,孩子有了逃避的心理,只想逃避學習,逃避學校。

缺乏學習興趣,在學習中找不到樂趣,因而覺得枯燥,不想學習,越不想學習越困難,這個疙瘩越大,最後,孩子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

缺乏學習自信,因為學習成績不好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再加上老師和父母的責怪,變得失去了以前的自信,開始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

基礎不太紮實,以前的學習成績本來就不高,又跟不上新課,於是一步一步跟不上,最後,沒有動力去學習,產生厭學情緒。

學習方法不得當,自己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因為方法不得當影響成績,最後由於成績不好而厭學。

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給孩子造成過大的心理壓力,除了學校老師的作業外,回家還要面對家長的壓力,因此,學習上也會產生消極情緒。

家庭教育方式不當,父母太過嘮叨或嚴厲,增加了不切實際的學習量,使孩子產生牴觸情緒,慢慢演變成厭學。家庭氣氛不夠融洽,在家時面對父母爭吵,在這種氣氛下,孩子肯定不會有心學習。

父母工作忙缺乏陪伴,有的父母因工作很少陪伴孩子,使孩子有了一些消極情緒,一個心理健康積極的孩子,必然缺乏父母的陪伴和關愛。

學校原因:有些老師上課效率不高嗎,為了彌補上課拖拉、佔用孩子的課餘時間,甚至會佈置大量的課後作業,這樣,孩子就沒有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活動,導致產生厭學情緒。

上述三個方面是孩子厭學的主要深層原因,其實,孩子厭學是由於平時沒有注意到,最後爆發的結果,所以,家長平時一定要多注意孩子,可以適當抽一些時間陪孩子;如果發現孩子有厭學情緒,一定要及時引導。

7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希望有一天漢語能夠成為更多國家的必修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