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在課堂中,學生的“學”是教學活動的目的,而教師的工作,烏申斯基早就提出,“不是教,而只是幫助學”。教師應當最大程度地“閒”下來,而讓學生最大程度地“忙”起來,忙得不亦樂乎,忙得碩果累累。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他們才會盡情地“自由表達”與“自由參與”。所以強化課堂空間的自由度,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讓學生自由快樂地“忙”起來,在“忙”中體驗,在“忙”中發現,在“忙”中收穫,在“忙”中成長。

當然,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的“忙”,並非重複教育史上的“兒童中心論”,而是多給學生一些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機會。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和資訊交流中,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習得方法,訓練思維,培養能力,提高素質,豐富精神世界,形成個性氣質……可謂“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 

教師的“閒”也並非真正的無所事事、撒手不管,而是在更為精心的設計的基礎上,以更為巧妙的方式將學生全面啟用,力求做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稱砣雖小壓千斤”,力求用最少的時間去爭取最好的學習效果。從這種意義上說,教師的這種運籌帷幄的“閒”是要比殫精竭慮的“忙”要求更高的。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教學反饋能力和靈活的調控手段,能同時調控學生學習中的情緒和認知兩條軌道:什麼時候,何種引導有利於促進思維;什麼時候,何種評論有利於發展情緒,都要及時作出反應。

一、感知形象

1.獨白

自讀全文,以課文為依據,以行道樹的口吻用一句話作自我介紹。

2.旁白

以一朵花、一株草、一隻小鳥、一朵白雲、太陽、月亮、孩子、老人、城裡的居民或者路上的行人的口吻來介紹行道樹。可以描繪畫面,可以概括評價,也可以讚美抒情。

二、理解品味

1.欣賞朗讀,體會行道樹深沉真摯的情感。

作者藉助行道樹的形象與我們探討了一個怎樣的話題?(奉獻)

2.品味語言,理解行道樹無私奉獻的情懷。

你認為行道樹最動人的一句表白是什麼?找出來,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並結合有關詞語說說你對這種奉獻的理解和評價。

三、思維延展

行道樹的這種奉獻是不是很“傻”?你認為這種犧牲值得嗎?由樹聯想到我們人,我們又應當怎樣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2.聯絡生活,感謝生命的奉獻。

在現實生活中,你見過這樣的“傻子”嗎?(名人、凡人、親人、陌生人……)請你講講他們的故事,並以一種較為特別的形式對他(或她)說說你的心裡話,表達你的感謝、讚美或祝福。

可以是謝柬,可以是祝辭,可以是箴言,可以是頌歌。

3.配樂朗讀,體味生命的情懷。

四、探究創新

1.山上、森林裡的樹是否沒有奉獻?

2.作為一棵樹,站在馬路邊真的是一種墮落嗎?

3.在城市裡,行道樹的存在真的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嗎?

4.“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這句話你如何理解?你自己有沒有過類似的體驗?神聖的事業是否真的一定是痛苦的?

5.行道樹的命運真的是自己選擇的嗎?人能夠選擇的究竟是命運還是對待命運的態度?

6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考研人,到底是想要繼續深造,還是在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