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家長和老師因為一道題產生誤會的事情引起了我的興趣,張女士在檢查自家孩子作業的時候,發現有一道題乎被老師判錯了:
鋼琴店進了9把鋼琴共計3600元,請問每一把售價多少元?3600÷9=400,似乎是一道非常簡單的四則運算習題。
但孩子選擇了正確的答案D,卻遭到了老師錯誤的判決,這一下子不僅讓張女士開始懷疑其是不是老師對自家孩子有意見,甚至是不是在暗示自己要"表示表示"。於是第2天張女士便拿著孩子的卷子,急匆匆地找到老師質問“我女兒錯哪兒了”,但哪成想卻被老師打了臉。
老師說,你仔細看這道題,題目中給的條件是進價3600元,而問的卻是售價,售價當然要比進價高,因此正確答案應該是比400元/把更高的價格,也就是A選項,這讓張女士一下子覺得面上無光誤會了老師,趕緊領著孩子回了教室。
這種題型究竟有沒有必要簡單的一件老師和家長之間的小矛盾,卻引起了眾多網友們的討論,有的網友覺得老師出這種題是在數學題中考語文,是不合時宜的,但也有的家長覺得這種別出心裁的題型能夠拓展孩子的視野和思路,是有助於孩子的學習能力提升的。
關於這兩種看法,其實我都認同,但做一件事情有沒有必要,並不一定要看事情本身,而更多的應該看這件事情所造成的影響,對於孩子來說,出這種題我覺得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豐富孩子的常識
首先做這種題可以豐富孩子的常識,“售價要比進價高”,這些事情對於成年人來說是天經地義的,但孩子卻可能沒有這個概念也沒想過,雖然這個道理顯而易見,但直接明瞭的點出來讓孩子意識到這一點,卻是一件有助於孩子成長,豐富常識的事情。
二、開拓孩子的思路
同時讓孩子多做一些這種類似於腦筋急轉彎的題目也可以開拓孩子的思路,我們的學習中一向鼓勵孩子努力學習,卻很少鼓勵孩子靈活思考。在強大的題海戰術下,孩子就很可能養成僵化的思維模式,看到一個題,馬上透過做過的類似其他題型不假思索的給出了答案,但最終答案卻有可能和問的並不是一回事。
在2015年的高考全國一卷中就出現了這樣的事情,那一年的數學第19題第1問,按照往年的考試規律,應當是一道“證明兩條線段垂直或者平行”的題,但在那一年卻變成了“畫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就一下子讓很多熟悉題型,但卻不懂得靈活思考的學生“麻了爪”,其中包括很多成績非常好的優秀學生,讓孩子在平時的練習中遇到這種不按套路出牌但題,總歸要比在考試裡再遇到要來得好。
三、鍛鍊孩子的觀察力
同時這種題目往往也並非無的放矢,而是有理有據的,比如這道題中主要考察的其實就是孩子的觀察力,“進價”和“售價”,“元/把”和“把/元”,這些小小的陷阱可以有效的讓孩子對審題這件事情加以認真,並因此而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對孩子的綜合素質培養也有著相當顯著的提升。
優秀的孩子不會害怕考察只要題目在教學大綱之內,那麼無論細節處如何改動,優秀的孩子都不應該害怕考察,而家長要做的就是要鍛鍊孩子的思維,讓孩子成為一個擁有優秀的邏輯思維的孩子。
關於孩子邏輯思維的培養,我一向鼓勵家長鍛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豐富孩子的思維複雜程度,而下面這本《兒童全腦思維訓練》相信就可以幫上家長們的忙。
這套兒童全腦思維訓練共計4冊,分別是《酷玩》、《歡樂、《奇趣》、《創想》,專注於對孩子的靈活思維、創新啟發,每一篇都對孩子有著非常強烈的吸引力,是幫助孩子進行更好思維成長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