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人非聖賢,非生而知之,此乃需教也。然教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教者,使人繼其志者也;故教者,人皆可為堯舜者也。

教為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為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做一個思考者、研究者、學習者、引領者。為此,必須基於研、長於教,從研究上下功夫:

研究政策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麼?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對這些問題的追問和研究,首先需要教師把握正確的方向,研究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

“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

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教育的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檔案精神,這些事關教育發展方向、育人原則、評價制度的問題,需要老師不斷地深入學習研究,順應時代的要求,做一個與時俱進的人。

研究技術

教育除了言傳身教,也需要技術支撐。尤其是人工智慧、區塊鏈、大資料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與教育的深度融合,AI教育正在蓬勃發展。利用AI教育技術,可以實現學情全方位採集、學習資料精準分析、個性化智慧評價等。減輕教師備課、批改作業、分析試卷等大量機械性勞動,提高教師有針對性的教學,促進學生有目的地糾錯練習等,真正實現高效學習。同時,也可以藉助遠端教育、空中課堂,實現名師施教、教育延伸,有助於教育公平,居家學習,個性化輔導,精準化的培優輔弱。對教育技術的學習研究,成為時代的潮流,勢不可擋。

研究教材

教材是落實課程標準、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載體,是教師施教的藍本。教師應該對課程標準、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掌握其知識結構、編寫意圖,吃透其能力要求,達成目標。教師要基於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將自然、生活,世界、國情引入課堂,形成自我加工、整合的能力。

研究考試

考試既有階段性的,也有終結性的;還有達標性的、選拔性的、競賽性的。不同考試,目的不同,要求不同。老師要根據學生參加的考試,研究其目的性質、試題結構、題型題量、分值比例、知能素養等,做到不降低要求,誤人子弟;也不增加難度,拔苗助長。適度的教育、適合的教育、適時的教育,這樣才能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樂,讓學生保持對學習持久的興趣、動力,不斷地收穫成功的體驗,師生真正享受教育的幸福。

研究課堂

課堂是立德樹人的主陣地,是技能素養提升的主戰場。什麼樣的課堂組織形式、活動設計,關乎師生的快樂指數、教與學的效能。課堂要為學生開啟希望之門、未來之門;要做到生奇、生趣、生樂、生美,最後生智、開悟。每一門學科均有其奇妙,引人入勝的地方;都有其激發興趣,產生快樂的方式;都有其獨特的美感與審美思維。例如語言課程的閱讀聲音美,詩歌意境美,格律修辭美;化學的物質變化美、分子結構美、過程神奇美等等。讓課堂“奇、趣、美”起來,師生“樂”起來,課堂就回歸了自然,迴歸了人,迴歸了幸福。為此,課堂可以成為一場妙趣橫生、美不勝收的快樂旅程;也可以成為一場脫口秀,唇槍舌劍的視聽盛宴;智慧交融碰撞,挑戰不可能的腦力大餐。

研究作業

作業是教師和學生除課堂之外,所佔用和花費時間最多的領域。學生在浩瀚的題海中遨遊,有刷不完的題目;老師在堆積如山的作業中,星夜批改,花白了頭。研究作業,才能減輕作業,減輕老師和學生的負擔。老師和學生均可藉助AI教育技術,建立學生“錯題庫”,老師精選、精批、精輔;學生精練、強練、個性化地練。透過老師的研究,藉助教育技術,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學生作業可以不那麼多,老師批改可以不那麼累,成績一樣能優秀。

研究學生

對學生的研究應該是老師最主要的研究領域。學生是不斷變化的群體、個體。老師所教的學生永遠不一樣,同一個學生今天與明天也絕對不一樣。班級學生的整體狀態,存在的共性問題;表現出的思維偏向,突出的個性差異;整體學風與學習狀態,個體基礎與潛能發展。關注到每一個學生,不放棄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進步,成長為最好的自己。老師研究的越多,陪伴的越多,一定收穫的越多,受益的越多。對學生的研究,不可一日停止;對學生的研究,最有可為。

研究自己

什麼樣的老師,帶出什麼樣的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三年、六年的時光,學生可能成為你的粉絲,你是學生的偶像,模仿的物件。老師要愛學生,研究學生;也要研究自己,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如何降低身份,與學生平等,收穫學生的愛。老師在研究自己的同時,也要研究同行,自信起來,用自己的教學自信,引領學生的學習自信,讓自己成為學生的“神”。

4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12歲森碟代言字帖被罵字醜,英文寫得比中文好,國際學校教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