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之前,我要跟大家解釋一下人品這兩個字的含義。
我偶然看到一個影片,這裡面主要探討的是一個人為什麼不能成功的問題,影片的中心觀點就是人品的問題。
她說:“努力算不算一個人的品質?堅持算不算人的品質?如果這些算的話,那麼就要問問自己有沒有努力,有沒有堅持。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很努力,你真的努力了嗎?如果你覺得自己努力了,那你堅持到底了嗎?”
看了這個影片,我的心驀然被擊中了,於是想到了那些孩子們。我曾經單純地以為,人品指的是一個人的善良和道德的好壞;但我突然明白了,人品還有更廣闊的意思。它不只是指一個人德行的好壞,還有其他各方面的品質。
比如說是否尊重別人,是否懂得感恩,是否努力而不是一味的抱怨,是否堅持不懈而不是輕言放棄等等方面。
疫情再襲,學生逃課最近三週時間,我們這邊雖然新冠鬧得挺嚴重的,但也沒有鬧到我們生活的片區,而且現在都強調戴口罩,各方面消毒措施也做得很完善,注意一下也不會出什麼事。
但還是有幾個孩子害怕過來上課,於是上課的人從原來的六個變成了兩個(不過今天來了三個)。還有三個同學連續三週都沒來了。校長說疫情期間嘛,情有可原。但我想說,在人人都還可以在外面東奔西跑的時候,如果只是因為害怕就不來的話,那這孩子的意氣也就散掉了,ta找到了不用上課的理由,以後遇事就很容易產生退縮的心理。這缺少的是堅持的品質。
奶奶走,娃娃哭再來說說下午上一年級語文課的那個小朋友,一來就粘著他奶奶不讓她走,奶奶一走還哭的稀里嘩啦,校長聽到了還跑過來安慰他,溫溫柔柔的勸著孩子不要哭。我站在一旁看著他哭,沒有動。
那一刻我突然就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冷漠的大惡人,但我堅持自己的想法,任他哭,沒有理他。我心裡是想說一下他的,但是又想到人家校長都來安慰了,我要是說那孩子會適得其反,而且害怕他哭的更厲害會惹來其他麻煩,所以就乾脆的站著沒動。心裡一時間湧上了千萬個念頭,到最後都只能化作一聲嘆息。
耐心地等他哭了好一會兒,我試著指著他要寫的作業轉移他的注意力,這一招果然管用,隨後四十多分鐘孩子都在專心的寫作業,認真地聽我講。但等他心情一好,“老師,我要上廁所。”
好吧,考慮到他上了大半節課,是該讓他去上個廁所了,回來讓他改錯,他哀求道:“老師我想回去改,回去改完了,下週星期給你看。”
回去改?開玩笑,這是我的工作,我要是沒完成,家長絕對跟我沒完,肯定怪我。那是堅決不行的,再說我怎麼能被一個孩子要求到?再怎麼民主,再怎麼尊重孩子的意見也不行。
我果斷回絕:“回去怎麼改?你都不相信你奶奶會來接你,在那裡又哭又鬧,你讓我怎麼相信你真的會改?再說回家有誰能指導你?”
他頓時啞口無言,在我的強硬之下一邊跟我嘴硬,一邊改錯。這缺少的是努力的品質。
這或許就是你為什麼花了那麼多錢,孩子卻依然學不好的原因。我週末只上這兩堂課,一個是三年級的閱讀,一個一年級的拼音。兩個年級,七個人,我來談談我對他們的觀察。
三年級有三個女孩,其中有兩個女孩最令人頭疼。一個女孩基礎差,從一年級就開始欠賬,很多字都不認識,我才上她的課的第二週她家長就拿著孩子只考了五十多分的成績找到我們。家長滿面愁雲,我們也在帶著她分析試卷,幫助她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建議她把一到三年級的語文書拿來複習一下,從最開始一步一步的識字把基礎打好,其實不用報那麼多補習班的,但家長滿臉不以為然,一個勁兒的說孩子考得好差,有點責怪老師的意思。
那沒辦法了,她不想聽,我也懶得多費唇舌,徑直走開了。後來聽一個老師說,她果然在其他地方報了好幾個補習班,其中就有專門輔導基礎的,但效果還不是很好。
我笑了,家長樂意多花錢,也不願意花功夫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那有什麼辦法?
其實說實在的,那個女孩表面上看起來很乖很聽話,實際上對一切都是不以為然的態度,學習只知道做筆記,真正聽進去的又有多少?每次說她 ,她都說好,答應的好好的,結果完全是在應付任務,這樣又能學好什麼?
另一個孩子人長得很高,才三年級就已經有一米五左右了。她的同班同學是這樣跟我說的:“老師,我覺得小朱太厲害了,她經常去弄別人,把別人弄哭,還說別人先欺負她的,老師讓她道歉跟別人換座位,她都不聽。我們都沒做什麼,她就說我們欺負她。動不動就哭。還不尊重老師。”
是的,我也發現了。上次我讓他們寫作文《什麼樣的一天》,她寫了個《生氣的一天》。我很好奇發生了什麼讓她生氣,結果通篇就一個意思:國慶節那天去成都洛帶古城玩,小余和小張走在了最前面,哼!居然不等我。我生氣了,很生氣,很生氣。你們(小余和小張)不要再跟我說話。
正好那兩個同學也在我的班上,他們湊過來看到這篇文章,也大呼冤枉:“就是嘛,我們都不知道他為什麼生氣,就感覺挺莫名其妙的。”
我給她的評語是:沒有體現生氣這個主題。這樣的作文牛頭不對馬嘴肯定是不合格的。
她依然很生氣 說:“我就是生氣。”正好下課了,說完這句話,轉身就氣呼呼地走了。
我也是無可奈何啊。
這兩個孩子一個是學習本身的態度問題,一個是由自身性格引起的學習態度問題。
由此可見,其實想要讓孩子的學習成績變好,不只是但從學習本身入手。我想很多孩子都有類似的問題。
我一直在跟一個老師探討,為什麼好多孩子的成績不好?
她的觀點是孩子的行為習慣不好,如果行為習慣好的話,能解決很大一部分孩子的學習的問題。而這是由原生家庭的環境帶出來的,家長如果不配合管教,老師是真的沒有辦法管的,最主要的是不敢管太多。
如今我想再加上人品這個論點:不愛學習,不想學習,只想著玩耍的孩子,是一群不懂感恩,唯我獨尊的人。
懂得感恩的人,心裡有所依託,ta會想著自己要多加努力,去回報ta想要感謝的人,而不是隻想著玩樂,只顧自己,全然不在乎家長的辛苦,師長的教誨。
而這一切都是很多家長溺愛的效果。
寫到最後,其實我最想反映的一個問題是,教育不應該本末倒置,教育孩子最根本的一定是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德行修養,不然花再多錢供出來一個不懂感恩的孩子到最後痛苦的還是家長自己。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