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最近關於年輕人的新聞實在是太多了,高考遇上天價狀元房、考研有天價考研房、實習有高額付費實習,唯一一個被調低的就是花唄額度。成長路上,這些也只是年輕人所揹負的壓力的冰山一角。

2021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已經進入第二天,過去的十年間,每到這個時候“考研房”的價格都會被討論,今年尤甚,且呼籲監管的聲量高。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地方賓館、酒店的“考研房”價格暴漲5倍至10倍之多;有的賓館、酒店為獲暴利,惡意對已預約的消費者毀約;還有的將大廳沙發、值班室按客房價賣出,甚至將不具備安全衛生經營資質的空間高價出售給考生過夜,攫取暴利。

這個話題引起不少網友的共鳴:

“不止考研啊,公務員事業編考試旁邊的酒店也是猛漲。”

“他們不僅是趁火打劫,而且是壟斷!政府該管管了!”

“最噁心的是明明訂好了房,結果打電話讓你退房或者和別人一起住。”

“之前國考的時候定好的房間,發簡訊過來說不營業了,結果在美團上依然能搜到,就是騙你退房,再高價賣給別人。”

“不僅酒店還有計程車,不打表一口價,平常幾倍,不走別人走。”

“每年如此,不是一直放任嗎。不止考研監管部門不知道在幹什麼。難以理解。”

在古代,連強盜都不打劫書生,沒想到到了現代社會,書生被商人打劫了。對比一下過去的科舉考試,考生的待遇真是大不如前了。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古代科舉制最早起源於隋代,是一種人才選拔制度,後朝一直沿用。科舉考試分為童生試、鄉試、會試和殿試。我們在書裡和影視劇中看到的“進京趕考”,其實已經是通過了童生試和鄉試的舉人。比如課文《范進中舉》中的范進。

赴京趕考的學子來自全國各地,為了能參加每年初春的會試,出發的時間各不相同。交通不方便,對於偏遠地區的考生來說,要更早動身,一般經過3~5個月的風雨兼程、長途跋涉才可以抵達,視乎每個人行進的速度。

科舉和今天的升學考試相似的地方,目的都為了招攬人才。窮秀才自然沒錢,但那時朝廷會想盡辦法他們提供幫助,最普遍、最實在的幫助就是發路費補貼了。

據清代的《大清會典》記載,例如安徽、廣東皆為20兩(雖然因為白銀的購買力不同,但是粗略地比較一下,當時的一兩銀子相當於如今的1000元人民幣。)廣東瓊州府(今海南島)可再多領10兩,加起來30兩,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甘肅雖然也很遠,卻只補助5兩。同樣位屬邊陲的雲南、貴州除補助3兩之外,再借一匹驛馬。每個朝代發放的補貼金額也不是固定的,推測路費津貼依路程遠近,以及地方財政狀況調整。明代官方還給予考生一種准許在驛站食宿及使用車馬的憑證,稱為“郵符”。

當然,除了官府資助之外,宗族內部也會資助考生,因為那個時候家族觀念重,整個家族的聲望都繫於中舉的弟子身上,如果高中,那自然就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

第三種方法是,地主鄉紳資助。古代社會以“士農工商”分為四個階層,商人處於鄙視鏈底端,他們往往為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而資助一些舉人趕考的費用,他們精挑細選,因為這相當於一種投資理財,說的難聽點也算是一場豪賭。因為這些商人想的是,一旦押寶押中了,自己資助的人日後入朝為官,對於自己往後的生意會如虎添翼,大有幫助。

關於沿路的住宿場所,經濟田間富裕的以旅店為主,至於經費有限的考生則是借宿於一般民家或是佛寺、道觀。最後,趕到了目的地京城的考生,還有住宿和吃飯的問題需要解決,怎麼辦呢?據明朝的沈德符記載:京師五方所聚,其鄉各有會館。意思是說,在寒冷的冬天,京城的官員或者商賈們會集資購置房產,建立供考生休息吃飯的“會館”,吃住都在裡面解決,屬於“一條龍式”、“一站式”服務。他們的錢也不是白花的,在為自己的“善行”取得好名聲的同時,還能趁機拉攏有真才實學的學子為自己所用,算盤打得精明著呢。

不過,考研、高考、考公務員這些人才選拔考試和古代的進京趕考也有不同之處,首先是人數不同,每次考試動輒幾百萬人,拿古人那一套政策也行不通。而且,現在是市場經濟的時代,商家把這些全國性考試當成了每年一度的“商機”,有人說這是供需關係決定的,商家自然有定價自由權,但不等於隨意漲價,打著“市場經濟”的旗號宰客,消費者在此時的利益依然需要受到保護。

考場上奮筆疾書為了爭奪一個晉升的名額,考試前還要砸錢競爭一個滿意的床位,現在考試可真是難。有俗語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如今秀才不怕遇上兵,就怕遇上獅子大開口的商人。到底動輒價格暴漲的“天價考研房”究竟是否違背市場規律?希望相關部門可以統一作出解釋。

7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越是事業有成的父母,越不相信孩子可以靠奮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