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咱們家長,最怕啥呢?

孩子學習“不自覺”!

這個最讓人頭疼。

怎麼治?

我的處方是:看懂學習,看懂孩子!

從今天起,來講細節,把“學習”講到位。

上一篇文章中,您一定對“尖子生”的故事印象深刻:

他們不用教,私下裡就把課程“自學”了!

我不禁感嘆啊:“好學生”不是我教出來的!“差學生”才跟我有關——沒教好嘛!或者說,做老師的,沒吊起學生“胃口”!

這不完全沒道理。

當年,我就是想不通“後進生”怎麼辦,毅然辭了職。

我聽了很多“名師”和“專家”的課,但沒有找到答案。講大道理,誰不懂呢!

很巧,有幸結識了一位資深的心理諮詢師。在她的“家長課”上,我慢慢從“人性”的視角,看到了我要的答案!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

學習的“自覺性”,究竟是什麼?

前面說過,學習是啥?

就是給大腦“送糧食”,要透過感官體驗。

嬰兒碰響了鈴鐺,就一遍遍去嘗試,樂此不疲……“好奇心”使然。

幼兒學會了走路,就降不住了,連狗都煩,卻自得其樂……“探索欲”罷了。

幼兒園小朋友,開始了群體生活,競爭、妥協、合作、陪伴、分享、思考、運動,不亦樂乎……“交往”的需要,在遊戲中產生。

慢著,等一下,有沒有“跑題”啊?

沒有,嬰幼兒,就是這麼學習的。

你看,自覺性,幾乎就是天生的!

小學生學習,“遊戲規則”變了,先坐好、腰挺直、看前方、跟著念,慢慢變習慣了,也能樂在其中……

這裡提一下,學習嘛,當然還有“深加工”的過程:記憶、理解、想象、創造等等。

這就是我們“世俗”意義上的學習,因為強調“腦力活動”,把孩子的遊戲規則一下子“成人化”了!

在這個節點上,老師和家長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當學習的“自覺性”:

不再是自發的——遠離了好奇、探索、交往等人類天性;

變成有條件的——依賴於獎懲、價值、關係等高階情感;

老師和家長,該怎樣調動孩子的意願呢?

這得細細來聊,敬請期待。

7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上了985、211的孩子就了不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