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迴圈使用,並不是個新鮮詞語,早在2007年,教育部,財政部就下發了《關於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教科書免費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書迴圈使用的意見》。根據這份意見,納入迴圈使用的教材包括小學科學,音樂,美術,資訊科技;初中包括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資訊科技等科目。教材在使用過程中,肯定會有損耗,所以,迴圈的方式採用每年補充三分之一的新教材,三年實現教材的輪換。
十幾年過去了,迴圈教材落實得如何呢?在教育部新聞釋出會上,教育部教材局一級巡視員申繼亮對此事做出了迴應:根據幾年來的實踐,教材的迴圈使用確實還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我認為,申繼亮調研員說道道的幾個問題是迴圈教材使用過程中很典型的,我們學校同樣也碰到了這樣的問題。
這些年,我們學校也實行了教材的迴圈使用,老師,家長對於教材迴圈使用也是有話要說。教材迴圈使用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這個理念是好的,但是具體操作起來確實困難不少。首先是這項工作增加了老師和學校的工作負擔,迴圈教材需要有專門的地方進行保管,要有專門的人員進行統計,發放和回收。
使用迴圈教材的科目的老師在上課之前,需要先到倉庫領取教材,下課的時候要收集好教材,再送回教材倉庫。而且因為迴圈教材採用的是”上課發,下課收“的方式,所以學生是沒有辦法把教材拿回家做作業的。而且教材因為要迴圈使用,所以學生也不能在上面做筆記,這不符合學生養成的學習習慣。
其次,迴圈教材使用一兩年之後,破損比較嚴重,雖然每年有三分之一的補充,但是還是不能滿足學生的使用需求。尤其是家長擔心教材迴圈過程中的衛生狀況,加上今年這樣的特殊情況,家長更是憂心忡忡,教材收發過程中幾經轉手,學生上每堂課拿到的教材都不是自己使用過的,這中間的消毒衛生工作能跟上嗎?
學校方面雖說會進行消毒操作,但是教材使用那麼頻繁,數量那麼多,很難做到萬無一失。不少家長表示:寧願自己花錢買套新的教材,這樣使用起來比較放心。
一線老師擔心的還有一點,就是教材的迴圈使用會加劇學科歧視。迴圈使用的教材不包括語文,數學,外語,而是人們普遍認為的”副科“,這些科目在人們心裡本來就不十分重視,現在這些科目連教材都要迴圈了,家長,學生心裡更會覺得這些科目不那麼重要了。
雖說老師,家長對迴圈教材有話要說,實際操作中問題不少。但是目前各個學校還是在執行相關的規定,對於教材實行迴圈使用。教育主管部門也發現了這些實際操作中的困難,相信會拿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讓這項好的方案執行起來取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