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沈磊專欄】

盤點2020,我養成了10個習慣,並以此成為學生的榜樣

2020年就要結束了,當我坐在書桌前用“過電影”的方式盤點這一年時,我意識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改變與成長。如果用一個核心詞來概括我的變化,我想這個詞應該是“習慣”。

我在紙上列出“2020·我的新習慣清單”,我驚喜的發現有至少10個好習慣已經融入了我的教育教學工作和日常生活。更讓我驚喜的是,我的學生也在以我為榜樣,嘗試著養成其中一部分習慣。

01

列每日清單,要事優先

最直接讓我覺得時間不夠用的是“停課不停學”的那段線上時光。每天的健康上報打卡、提醒與督促、線上課程講授、小組互動答疑、作業批改與反饋、線上家長會、隨時根據最新防疫要求做好家長和學生的培訓工作......我深刻地意識到,如果沒有明確的任務清單和時間安排表,我可能需要24小時抱著手機且異常焦慮。

復學以後的這大半年,我成了“金牌代課”,把年級裡所有的班級都任教了一遍。原本就滿工作量的我,不斷地要主動調整多出來的課務安排和作業批改、反饋等工作。我如何尋找新的工作節奏,建立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我開始列每日工作清單並確保要事優先。每天花大概10分鐘的時間整理一下今天要做的事情並且思考每件事情的優先順序,然後把它們逐項列在我的周曆上,具體到每個單位時間內完成什麼。這是一個投入產出比非常高的習慣,讓我既不用再花額外的時間來思考要做什麼,也不會忘記重要的事情。

02

當晚覆盤,自主評價

結束一天的工作後,我會窩在沙發上休息,或閉目養神,或核對任務清單,用10幾分鐘的時間來複盤當天的重點工作。這裡要敲個重點,我只覆盤“重點工作”。

哪些是教師的重點工作呢?我認為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1. 課上的怎麼樣,有什麼亮點,存在什麼問題,需要第二節課如何跟進;

2. 跟學生的溝通是否順暢,是否及時肯定了學生的努力,發現了什麼問題,做了怎樣的引導;

3. 事務性工作處理得如何,是否是必須完成的,有沒有更簡潔的做法和新的創意。

當日覆盤不斷增強了我的自主感和勝任感,提升自我動機。同時,也為第二天的工作做了初步規劃。

隨時記錄下自己的想法,每一年竟留下了厚厚的工作手記。

03

真心讚美學生,而不是“賄賂”他們

我們都曾或多或少的採用“賄賂”的方式來討好學生。比如我會告訴孩子們,如果這次單元測驗考的好,我就減少甚至不佈置週末作業。這就是賄賂,把作業當成了籌碼。難道作業的功能僅是為了讓學生考出高分嗎?透過考試成績交換作業量,真的能長久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嗎?

疫情時期下的學習對學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賄賂”的弊端越來越明顯。

我開始用真心讚美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和生活。疫情後,學生戴著口罩,我就多與他們進行眼神的互動;儘管口罩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放聲朗讀,我仍然發現了他們讀書時的用心並及時表揚,說出我的感受;我開設“夥伴聊吧”,化身學生的傾聽者,利用課間和中午的時間與他們交換想法……每一次具體的、發自內心的對學生的讚美都拉近了我和學生的關係。

也許,真心的讚美沒有賄賂見效快,但是讚美對學生主動成長的積極意義更深遠。

04

堅持每天與學生互學打卡

我要求學生做到什麼,我就會同時要求自己做到什麼。

所以我重新帶頭,在群裡活躍起來。只要有學生髮布任務,我一定核對內容;有學生打卡的,我也一定點開仔細檢視。我還和學生一起堅持積累單詞,時常分享我最近默背的內容和感受。

當我也成為了學習者,我更能體會“打卡鼓勁”的作用。

05

充分信任學生並給他們提供平臺

疫情期間,我們迎接線上教育的挑戰,變身主播,十八般武藝齊上場。網路的那頭,學生是否線上、在場,我們不確定;教學的有效性是多少,我們心裡沒底;學生的答案是獨立完成還是網路搜題,手機和電腦的使用是可控還是已經失控……一些列問題,我們都沒有答案。

復學之後,學生急需身心適應性調整,我們又遇到了新的問題:零起點授課的起點究竟在哪裡?如何幫助“離線”數月的少數學生?心理調適的方法和尺度如何把握?重新培養習慣需要多長時間?……

這些問題最終歸為一個答案:唯有信任才能實現教育的可能。

信任學生個體的努力,我在班級裡開展“小老師講題”、“小主播讀報”、“思維導圖設計”等活動;信任學生團隊的相互影響,我保持線上小組合作模式,開展線下小組共建共享活動。

漸漸地,學生的狀態穩步回升了,給我的驚喜不斷。

信任學生吧,所有的成長都應該是學生的“我要”。

06

對每一種選擇模擬後果

2020年9月24日,教育部等八部委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再一次讓“有效排除對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干擾”成為熱點話題。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選擇”與“放棄”是一個重要的課題。面對各項工作,如果教師不具備“選擇”的能力,沒有“放棄”的勇氣,又如何教會學生學會選擇、適當放棄呢?

這一年,我減少了一些事務性工作,更聚焦於對學生成長問題的研究。對每一種選擇,我都會做好後果的模擬,即這件事帶來的損失和負面影響有多少,是否會牽連其他夥伴。寫到這裡,我要說聲抱歉,有時候我的任性給大家添了麻煩。

07

我改變了寫作策略,不再是“遇到問題---記錄問題”,而是根據我12年的工作經驗,前置性的丟擲問題,即在接下來的階段裡,學生和家長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我現有的經驗是什麼,能提供什麼建議。等新的經驗生成後,我再更新自己的視角。

這樣的轉變,讓我不斷學習和提升。

08

根據工作需要,主動學習

疫情後,教師的角色不斷升級,更加側重於心理健康觀察員和家庭教育指導師。

為了能夠更好地貼近學生、走近家長,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我開始參加心理諮詢方面的學習。目前我已參加了中科院心理所心理諮詢師的課程學習,明年上半年會參加證書考試。

我深切地知道,家長和孩子需要的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實實在在的支援與幫助。我相信更加專業的身份會讓我更有效的參與教書育人的工作,而在這其中受益的又何嘗不包括我?

我努力學習新的領域,也成為了學生求學過程中的榜樣。

09

關注飲食與健康,對自己負責

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保持身心健康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

經歷了疫情,我們所有人的健康意識都提高了。我曾經比較挑食,今年大有改觀,我會有意識的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多飲水。我也充分利用每天陽光體育大課間的機會,和學生一起跑操、鍛鍊,課餘也會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專案。

一開始,學生常問我:“沈老師,你今天和我們一起跑步嗎?”漸漸地就不再問了,他們會觀察我跑完步是否氣喘吁吁,因為他們總是喘得夠嗆,我也會告訴他們如何透過呼吸的調整來控制節奏。師生關係又擁有了一次增強的機會。

沒有什麼比身心健康更重要,教師更要保護好自己。

10

儘可能多的與家人相伴

結婚後的我,更加在意親情,會主動覺察我與家人的相處模式,更多的站在全域性的角度考慮問題。

仔細想想,或許我們在學校陪伴學生的時間要大於在家陪伴家人的時間;我們也都會覺得親人之間不需要太多的表達愛,偶爾忽略一下,他們也不介意。殊不知,家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是需要用心建立與維繫的。

用心扮演好家庭中的角色,這會給我們帶來另一種滿足和欣喜。生活穩定了,有足夠的家庭支援力,反過來會讓我們更加安心地參與學校工作。

我常和學生聊起我的家庭生活,說起我和父母之間的故事,說起我新婚後的變化。孩子們聽得很起勁,常追問我一些問題,若有所思。我想這是我用真實的角色參與學生成長的最好解釋。

感慨於2020年的不平凡,也感嘆於自己的變化。

關於教育,我們不過度“捲入”,便能與學生共成長。

5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把“色差”翻譯成color difference,錯得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