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招生變成一場依據分數高低進行的拍賣,手持高分者待價而沽,手持低分者無條件出局。

一、家長群內公佈排名引爭議

2018年6月,重慶渝中區一位五年級英語老師在班級群中曬出了全班同學的成績單,本意是希望家長掌握孩子的學習動向,卻引起了某些家長的怒火:

“有沒有考慮排名靠下同學的感受?發這樣的成績單是想助長攀比嗎?”

2018年8月,河南省一位語文老師在家長群內公佈了孩子的默寫成績,直接引得家長以“學生自尊心受挫,可能產生自殘”為由向當地教育局投訴,當事教師惶惶辭職;

圖源網路,侵刪

2020年5月,江蘇省教育廳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積極穩妥推進全面復學的通知》中明文規定“不得公佈學生考試成績”

有人叫囂“成績算哪門子隱私?成績不公開考什麼試?上什麼學?!”

有人稱讚“不應該公開,對成績不好的學生會挫傷積極性,直接貼出來就是不太好。”

至此,家長批改作業的爭議還未過去,在家長群公開考試成績引不滿又明晃晃的衝上熱搜。

二、成績不公開,孩子就能輕鬆嗎?

爭議之下不乏這樣的聲音——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哪有這麼多事?

可越是這樣越應該慶幸,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們的教育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問題。

我們上學的時候,卷子按照從高到低排名老師一邊念成績一邊發;清楚的區分重點班和普通班,每個學期末位淘汰;更有甚者,會讓不及格的同學站在講臺上接受批評......

老師把成績單當做“利器”,像訓練特種兵一樣消磨你的自尊心。儘管有效,但這真的不是什麼太好的體驗。

從這樣的角度出發,我支援該政策的釋出。

圖源 電視劇《小歡喜》

但不公開成績,就能打發學生和家長對成績的關注嗎?

即使學校已經不讓貼成績、高科技手段加持開發APP、不公佈具體排名、只公佈分數段。但大家還是能把全班同學的成績摸個大概,還是能做到精準嘲諷、懷疑別人作弊。

同時,只要中高考的錄取規則不變,一切形式上的轉化都註定了只是掩耳盜鈴。

大資料顯示,深圳公辦公高中錄取率已經連續4年下降,從49%下降到43%

西安市將公辦高中與職高的錄取率從6:4調整為5:5

圖源網路,侵刪

在各方不斷的調控下,河南省的普高錄取率堪堪維持在50%

招生變成一場依據分數高低進行的拍賣,手持高分者待價而沽,手持低分者無條件出局,競拍者是所謂的名校或熱門專業。

高考686分的考生打算回爐復讀,非清北不上。因為如果這所大學不夠優秀,不夠榮耀、不夠稀缺,那就沒有市場競爭力,那這樣的標籤就是負面的。

即便成為那25%能進入大學校門的人,選修雙學位、保研、申請留學專案、好的工作機會。

在“績點為王”的囚徒困境裡,應運而生了專為刷績點而設的“水課”。即便在清華這樣的頂尖學府,也有學生坦言:

“考試70%出自往期試卷,20%是助教出的新題,10%是老師出的新題。為了排名,我按照高考邏輯追求高績點,而我的專業實際水平可能是倒數,我只是會考試而已。”

而走出象牙塔之後,被排名的不止分數,財力、聲譽、顏值等等也要排名,人們在各種TOP榜裡糾纏,整個社會無形之中都活在嚮往頂尖的一場競爭裡。

排名的魔障,掙不脫、逃不過。

這樣的大環境,要求我們必須清楚自己的分數,對於班級平均分年級平均分各分數段人數分佈都瞭然於心。

因為需要排名來“逆天改命”的,就是我們自己。

只有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差距,才能明白原來我還不夠努力。這場爭議中唯一可取的地方,便是我們不必要知道每一個成績背後對應的是誰的名字。

三、你不是在保護孩子,你只是在保護自己的面子

我為什麼支援公開考試成績?

因為對孩子來說,成績單、排名表是學習過程中再正常不過的東西。但群中赤裸裸的成績單,刺痛的只是家長的“面子”

80年代,考試單純只是為了檢測對知識的掌握;1998年,成績評定有了優秀率和不及格率;2007年,一場考試中的優秀率不超過30%,著名的“二八定律”應運而生。

考試再也不是單純的知識檢驗,而是同輩間的競爭。孩子的成績優秀,家長覺得有面子;孩子的成績吊車尾,家長覺得丟人。

在現代社會中,教育被賦予了改變命運的使命,在我們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中,依靠教育實現階級跨越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每一個孩子都揹負著家庭的期許,即使不再要求子女一定要成為人中龍鳳,也必然會以不再後跌為底線。不斷浮動的成績單加重了父母對“內卷”的焦慮——我的孩子會不會就此出局?

可是,公開成績真的會打擊孩子嗎?

從小到大,他們都在追求“小紅花”。即便小紅花並不具備任何價值,但它象徵著超越。在你接受小紅花的那一刻,你就承認了兩件事:

第一:我要在競爭中勝過他人

第二:我接受這樣的競爭規則

兒時的“紅花榜”與長大後的成績單,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孩子們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中長大,公佈成績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但家長卻固執的認為,公佈考試成績比少得一朵小紅花要嚴重的多。

後果就是,家長的過分關注與保護,削弱了孩子原本就具備的壓力應對機制。而隱藏成績單求得一時的“面子”,不過是一葉障目,並最終影響對學業的判斷。

反觀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不善於培養傑出人才?

因為卓越與平等是一對張力,而真正的成長只能來自於真實生活的痕跡。成績要靠自己掙,面子也是。

參考文獻:

[1] 助長攀比?老師在家長群曬期末成績但引家長不滿《重慶晨報》

[2] 老師曬學生成績引不滿,是家長太玻璃心嗎《燕趙都市報》

[3] 績點為王:中國頂尖高校年輕人的囚徒困境《三聯生活週刊》

[4] “雞娃”家長群:焦慮中產的教育爭奪戰 《三聯生活週刊》

7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王鷗童年令人心酸:抓住這些教育細節,才能養育獨立自信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