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到了期末衝刺階段,小飛媽媽卻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
小飛今年上二年級,學習成績一直保持在班級中下游的位置,老師也經常反映他上課分心走神,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回到家做作業,爸媽不催就不會主動學習。
就拿寫作業的事情來說吧,孩子回家後總是要先玩上一會兒,媽媽不指著鼻子罵,孩子就不肯開動。
好不容易拿起了筆,孩子又拖拉、磨蹭,不是發呆,就是吃零食、喝水、上廁所,注意力根本就不在題目上,寫下的答案錯漏百出……
媽媽無奈之下,只好虎著臉給孩子立了幾條“規矩”:
放學回家後稍作休息,就要開始寫作業;
寫完作業要預習、複習功課;
每天堅持半小時課外閱讀;
九點半以前必須上床睡覺。
媽媽本以為有了規矩,就能約束孩子的行為,可孩子照樣陽奉陰違,讓她感覺無計可施。
一直致力於研究大腦發育與育兒方法關聯性的精神病科臨床教授Daniel J. Siegel博士為“discipline立規矩”提供了新的科學研究維度。
首創性地揭示了大腦結構發育與“立規矩”方式之間的關聯,解釋了為何有些方法對孩子是無效的。使用不當還會對孩子整體的大腦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Daniel J. Siegel教授透過大量的臨床實驗發現,自我控制與大腦結構之間存在著普遍規律。試著將大腦結構想象成一所複式房子,有樓上和樓下兩層。
“樓下大腦”包括邊緣系統和腦幹。這是大腦中體現原始功能的一部分。
負責:
呼吸、眨眼、心率等基本功能
先天反應(戰鬥、逃跑或僵持)
強烈的情緒比如憤怒和恐懼
其他強烈的情緒、身體本能
“樓上大腦”則主要包括大腦皮層,這部分和思考、想象力、制定計劃等能力相關。
掌管:
合理的決策和計劃
控制情緒和身體
自我認知
同理心
道德品格
如果孩子的“樓上大腦”運作良好,他們就會非常善於平衡“樓下大腦”帶來的情緒和身體上的強烈反應與衝動,很好地調控自己的情緒、預見後果、在行動之前深思熟慮、並且善於體諒他人的感受。
“立規矩”的本質是教導孩子正確的行為、以及訓練他們有足夠的理性和自控力保持正確的行為,而這些都是由“樓上大腦”掌管。
“立規矩”的方式將影響“樓上大腦”的健康發育
關於神經可塑性—大腦適應性的研究已經證明,重複的經驗將會改變大腦的生理結構。
立規矩這件事幾乎每天發生,包含了孩子早期人生中大量的經驗體驗,父母應對孩子錯誤行為的方式毫無疑問將影響到孩子大腦的發育。
不如,當孩子學習不專注、做事拖拉磨蹭效率低的時候,很多家長會對孩子使用冷處理方式(面壁思過、關小房間),讓孩子獨自反省。
這種方式看似是平和有效的,但是實際上給孩子留下的經驗體驗是“孤立感”。
如果掃描當時孩子的腦圖,你就會發現“孤立感”造成的痛苦,在大腦中的反應和身體暴力造成的痛苦程度幾乎一致。
長期以往,這種痛苦體驗將改變大腦生理結構,讓負責恐懼的杏仁核和“樓下大腦”的影響力越來強大。
而在“樓上大腦”有一個簡稱為TPJ(顳頂聯合區)的組織,它在幫助我們理解他人的想法上扮演了很特殊的角色。
當我們感覺自己被理解時,TPJ就活躍起來,並與大腦額前葉皮質共同作用,讓我們的同理心激增。
這意味著,如果父母能經常用同理心和孩子溝通,那麼TPJ就能受到更多良性的經驗刺激,從而幫助孩子發展出更多的同理心,更加善於理解和體諒他人。
透過上文的分享,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正確地給孩子“立規矩”,從而在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讓大腦健康發育。
多點位訓練,確保高效學習
“樓上大腦”-大腦皮層的健康發育才能從根源上保證孩子擁有理性思考的能力、自控力和辨識正確行為的能力。讓“立規矩”達到我們想要的終極目標。為此,我們可以藉助腦電生物反饋技術來達成。
競思腦電生物反饋訓練可以根據孩子實際需求情況,對大腦相關腦區進行針對性鍛鍊、開發功能。多點位的訓練方式可以讓大腦整體連線得到全面的發展。
透過這樣的科學訓練,孩子大腦對於注意力、自控力、記憶力、反應力等都能得到磨練和提升!
在面對任務時,能夠自主切換學習模式,專注快速處理問題,反映到行為上,孩子能更加有條不紊的規劃自己的時間和學習任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貼合孩子實際情況,制定學習“規矩”
想要透過給孩子“立規矩”的方式,幫助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學習成績,並不是一味以自己的想法來增加對孩子的控制感,而是結合孩子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計劃。
競思心理認知訓練,就是從孩子的習慣、興趣等入手,幫助孩子更科學的掌握學習方法,合理規劃安排任務,告別低效甚至無效的學習。
訓練過程由競思老師全程跟蹤,給孩子一個良性指導,讓孩子慢慢摸索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怎麼交替學習穿插學習,透過一些輔助訓練或技巧,逐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讓學習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