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隨著時代的變遷,教育這件事變成許多家長所看重的事情,因為教育不只是立人之本,還能讓人實現階級的躍遷,比方說很多寒門學子,就是透過寒窗苦讀十幾載,然後透過自己的學識達到人生更高的境界。

然而,有些家長卻因為過度注重孩子的教育,而忽略一些本質上的東西,甚至出現超前教育這樣的現象,然而超前教育對孩子有害無益,這樣的案例並不是沒有過。

案例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裡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不得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

這句話其實反映的就是小張目前的教育理念,小張在孩子還沒生出來的時候,就積極地進行胎教,然後等孩子出生以後也不忘給孩子灌輸各式各樣的知識。

因為當時孩子還小,所以丈夫也沒有阻止她的做法,但是等孩子上幼兒園以後,孩子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了,有個明顯的比較就是,其他同齡的孩子眼光當中有著活潑的神采,但是自己的孩子非常木楞,只會機械式地學習。

小張的理念確實沒有問題,然而凡事要有一個度,如果說小張只顧著灌輸孩子而枉顧孩子這個階段應該經歷的其他東西,那麼所謂的超教育對孩子只會有害無益,因此父母要格外注意,不要因為不懂而害了孩子。

超前教育過度會有哪些危害?

危害一:不會交友

過度的超前教育,意味著要佔用更多的時間,以至於孩子交朋友的時間也被拿來學習了,並且,在實施過度超前教育的家長眼裡,其實交友這件事等同於浪費時間,因為在他們功利化的想法當中,幼兒園的孩子並不會對孩子產生實質性的幫助。

等孩子長大以後,自然也就忘了幼兒園的同學,但其實,交朋友的本質是啟用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不會因此缺乏社交能力。

危害二:性格過於內向

適度的玩耍對孩子有益無害,因為孩子能在玩耍當中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除此之外也能讓性格更加外向和張揚。如果說一味地拿來學習,那麼不僅會讓孩子的身體素質變差,還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被動且內向,甚至不愛說話和溝通。

超前教育過度還有諸多不利於孩子的因素,家長可以結合一些鮮明的例子去比較,也因此,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進行健康且良性的"超前教育",就成了家長們應當提前學習的"功課"。

家長如何進行健康且良性的"超前教育"?

第一:循序漸進

凡事都要穩紮穩打,將根基鞏固好再考慮上層建築的搭建,如果說孩子本身的基礎並不牢靠,而家長只會填鴨式地讓孩子學習,那麼孩子的基礎則會非常鬆散,同時也會因為長期被家長控制學習而對學習出現厭惡情緒。

如果控制不好的話,則會讓這樣的厭學情緒放大化,以至於孩子變得不願意上學。因此,家長需要懂得如何循序漸進地讓孩子喜歡上學,並且點燃熱情自覺地學習。

譬如說,家長可以跟孩子溝通好未來的夢想,並且鼓勵孩子透過努力去學習去實現它,或者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以此為契機努力前進。

第二:寓教於樂

寓教於樂是非常適合學齡前孩子的教育方式,包括孩子上了小學以後,家長仍舊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孩子認識學習,並且喜歡上學習。

因為寓教於樂本身就是在孩子玩耍的基礎上讓孩子學習,從小培養孩子對學習的好感,而要完成這樣的教育方式便需要家長積極和孩子溝通和互動。

比方說家長可以帶孩子到外面逛逛,在見識風景的同時,透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告訴孩子這個世界的許多東西,然後再引導他們的好奇心去挖掘那些他們感到不解的東西,在家長的引領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喜歡"探索"未知領域的知識。

超前教育固然是家長害怕"內卷化"而做出的預防措施,然而即使要進行超前教育也要把握在一個適合的尺度。

如果像是我的同事小張那樣把壓力都放在孩子身上,那麼會讓孩子因為不適合的教育方式出現一系列發的"學習負面效應"——叛逆乖張、無法社交,或者說討厭學校。

8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方案」數字校園助力發展,高校協同管理平臺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