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2020年的特殊影響,高校畢業生求職難度隨之增加。海投數十份甚至上百份簡歷、為了增加就業砝碼瘋狂考證的例子,屢見不鮮。
據顯示,2020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874萬人,2021屆大學畢業生預計將達1000萬人左右。
但另一方面,一些朝陽產業依然面臨著被主流社會忽視的人才短缺問題。未來五年,我國雲計算產業將面臨高達150萬的人才缺口。
科技正持續地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從理論當中走出的學生對行業的真實認知卻差強人意。
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怎麼樣才能培養出實用型人才?
為職業祛魅、提供更多的試錯機會和就業崗位,成了亟需解決的問題。
為了彌合理論和實戰之間的巨大溝壑。2020年,騰訊釋出“雲梯計劃”,首批為全國3000名不同背景的學生免費提供騰訊雲認證的名額,讓更多面臨就業的學生們拾起一塊有力的雲行業敲門磚。
雲梯計劃中的“優才計劃”更是以就業為牽引,為透過騰訊雲認證的學子們提供更多的就業資源。
有的人曾面臨就業迷茫和焦慮、一度把瘋狂考證當作終身成長目標,但最終透過一次“命好”的實習找到了人生方向;
有的人看好雲計算行業,但零基礎卻讓他捱過了不少尷尬時刻,以至於轉正後第一時間考了雲認證;
還有的人從文科生誤打誤撞闖入雲,跨界帶給她痛苦但也歷練了她的全新成長。
以下是關於他們的真實故事:
文 | 清淮
編輯 | 卓然
曾是日夜刷題的“考證狂魔”
興趣是找到理想工作的第一驅動力
趙智勇 26歲 北京郵電大學資訊保安碩士
騰訊雲伺服器產品技術支援
我的本科是個“雙非”(非211、非985),這一度讓我很焦慮。
因為認識到本科學歷並不能幫助到我更好地就業,所以我在大二就決定要考研到北京,並在後來順利考上了北京郵電大學的研究生。
但就業的焦慮依然沒有減輕。我還沒有真的踏入社會,總覺得需要在就業之前不斷“鍍金”,透過各種方式減少就業障礙、增加得到優秀企業Offer的機會。
我研究生的專業是資訊保安。讀研期間,我發現自己特別熱愛鑽研虛擬化、雲計算技術知識。
為了滿足我在雲計算方面的好奇心,我幾乎每晚看書自學2小時、課餘時間就上網查閱相關知識。
但這些內容依然有限,滿足不了我巨大的好奇。
為此我特意報了認證輔導班、考了紅帽的RHCE(雲計算運維工程師)、RHCA(雲計算架構師)的認證,一年多以來花了很多時間和費用在雲計算相關培訓和考試上。
同時,我也透過各種方式參加雲計算的行業大會、論壇、沙龍,聽得越多,越是熱血澎湃。
其中有一則行業資料吸引到我:2018年,國內雲計算人才在網際網路崗位佔比不到5%,而未來5年內我國雲計算產業卻將面臨高達150萬的人才缺口,這更是堅定了我進入雲行業的決心。
跟很多應屆生一樣,校招時我把網際網路大廠都投了個遍,還曾先後在愛奇藝、百度實習,但實習崗位大多屬於CDN的運維,跟我職業規劃有出入。最後我決定主動出擊,主攻騰訊雲相關的崗位。
我參加的是秋招提前批,三輪技術面試下來,順利地拿下了offer。
進騰訊雲後,我依然沒有停下考證的腳步。雲行業瞬息萬變,如果我成長的速度不能跟行業的變化同步,短板會越來越多。
我導師曾提過,目前不管是金融、工業軌道交通、醫療,都會有云計算的交叉滲透,如果不去擁抱雲計算這種大趨勢的話,很快就會被時代淘汰。
因此,加入騰訊雲後我就開始考騰訊雲認證。官網上羅列的高階運維工程師、高階架構工程師、雲開發工程師……我都考下來了,前後花了四個多月。
在騰訊雲工作一年後,我開始獨立負責專案。之所以可以這麼快速地上手,大概是因為拿到雲認證後,我在腦海中建立起了關於“雲”更宏大的框架體系,對整個行業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不過,除了雲認證培訓外,還需要不斷實戰,才能幫助你更快理解雲行業。
比如,校招生怎麼跟不熟悉的團隊協作完成一個專案?對於剛步入社會的學生來說,紙上得來終覺淺,多去實戰才是進步最快的途徑。
今年就業形勢確實嚴峻,我也更深刻地意識到這屆學弟、學妹可能處於比我當時還要焦慮的狀態。
為此我想說,如果要提高就業競爭力,考證還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現在不少大廠校招生的門檻加高到研究生學歷,有些崗位甚至要求博士學位。
但同處一個實驗室、學同一個課程,怎麼能凸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呢?這種時候,你有多一個證,就多一條路。
而我也一直在路上,不敢鬆懈。最近我剛看到騰訊雲伺服器開放了高階認證,接下來我應該會找個時間把這個證拿下。
文科生跨界上雲
解決就業迷茫的關鍵是走出去、堅持下來
夏坤 25歲 北大新媒體專碩
騰訊雲拓展業務部
我可能算是大家所定義的那種“別人家的孩子”。
從小到大,我只一門心思讀書,成績一直不錯,還考入北大讀了新媒體專業研究生。
很多人會對北大出來的學生多抱幾分幻想,總覺得頂級學府培養出來的人才應該更善規劃、有著清晰的自我認知。
但臨近畢業時,我依然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陷入了就業焦慮。
當時我們導師總嘮叨,“你們是近十年來就業最難的一屆畢業生……”這句話,剛開始聽得時候特別刺耳,畢竟我們沒出過校門,沒人知道自己能不能找到一份合心意、前途好的工作。
為了能夠儘快證明自己,在校招季的時候我採用了廣撒網的策略,國企、事業單位、各大網際網路企業,哪裡有招聘通道我就投哪裡,不管對不對口,先投再說。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了去騰訊雲實習的機會,但彼時我對“雲”一知半解。在我的既往概念裡,這是一個朝陽行業,但具體做什麼我卻一無所知。
也許是焦慮驅動,我想盡快證明自己,所以幾乎沒有經過太多猶豫就選擇了進入騰訊雲商務拓展部實習。
剛開始實習的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是在挫敗中度過的。
我對“雲”的認知還停留在to C層面,認為這是未來大眾都會接觸到的技術。但實際上,我所在的部門是和所有需要用到雲技術的企業打交道的,這需要我首先懂“雲”、然後才能普及給更多企業雲技術的重要性。
在國內,整個雲計算產業都還在一個上升、摸索階段,而我也是一張白紙,沒經歷過企業實習、不懂技術,更別提去普及和推廣雲技術了。
但我又是個特別“軸”的人。面對這種困難,一方面是壓力,但另一面也是挑戰。為了能夠儘快跟上團隊的進度,我把工作之餘的時間都拿來惡補雲計算知識、瞭解騰訊雲業務。
騰訊雲本身也會做很多相關知識培訓、派行業資深前輩給我們做雲計算、以及雲計算應用層面的普及,每次培訓我都不敢落下。
此外,騰訊雲內部也會鼓勵員工參加騰訊雲從業者認證資格考試,幫助員工系統性地掌握雲計算基礎知識、理解騰訊雲基礎產品的功能和使用場景。
我雖不是“考證狂魔”,但一進部門我就意識到這個騰訊雲認證是必須要拿下的。
一方面是因為團隊內部的員工都會考,大家想透過資格認證來檢驗自己的工作成果;另一方面,證書培訓內容覆蓋了所有云計算產業相關知識,培訓能夠幫助我更快地上手手頭工作。
如果考證之前,我在騰訊雲工作就像是游擊隊一樣分散式摸索、突擊,那麼考證後就能變成“正規軍”,把七零八碎的知識系統性地組裝起來。
2019年7月,我主動申請成為了部門內考騰訊雲認證第一批員工,並用兩個多月時間完成了培訓和資格考試。
憑藉在實習期的優異表現,我順利成為騰訊雲的正式員工。過去三週裡,除了有一個工作日在公司,其他時間我都在各地輾轉、幫助騰訊雲做商務拓展。
我喜歡這種“空中飛人”的感覺,忙碌之餘內心也多了一絲篤定——我比以往更清楚地知道雲計算在未來的前景、更有信心能透過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國內傳統企業透過騰訊雲實現產業網際網路升級。
回憶讀書那段時間,我曾以為自己已經讀懂了很多東西,但真的踏出校門才發現這是被象牙塔保護出來的“錯覺”——努力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找到一份工作而已,而是要找到一份有價值、值得追求的工作才行。
如果要問我對應屆生的寄語,我想說現在社會發展迅速,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擺在我們面前的可能是一百萬種、上千萬種可能通往那些路的證書,但並不是每個證書我們都需要花時間去考。
現在應屆生普遍有“考證熱”的風氣,不管什麼證書,先考再說,但機會也許往往就在你耗費過多精力準備沒意義的考試時錯過了。
比如,類似的雲從業者認證的考試,除了騰訊雲以外也有其他網際網路企業在做。但就業上,騰訊雲及其子公司、合作伙伴都會優先考慮透過騰訊雲認證的人才。
一路走來,我很慶幸當時騰訊雲給我丟來了“橄欖枝”。雖然現在也會遇到工作壓力大到到崩潰的時刻,但看到團隊裡的大家都在共同承擔、大家攜手並肩一起作戰,一比較下來自己的問題也不算問題了。
更重要的是,雲計算的行業起步晚、發展快,現在更是進入了騰飛之前的是試飛階段。我們這些從業者就是試飛階段的探路者,探路的過程總有磨難,但只要是保持前進,就有更大的天空在等待我們。
零基礎實現雲行業彎道超車
從“開會啞巴”變成客戶面前最懂雲的專家
雪超 南開大學企業管理碩士
雲業務拓展部
進入雲行業之前,我是一個完全零基礎的新人。
我專業是企業管理, 學到中後期就發現各行各業要進一步發展,就必須進行產業網際網路改革,上雲、資料化、雲上管理是大勢所趨。
我幾乎沒有任何猶豫,意識到自己未來必須從事雲計算行業,於是,我到了一家專門做雲的公司實習。
剛進公司那天,公司正好開週會,大家說的話我每個字都認識,但是連起來卻一句話都聽不懂,尷尬的像個潛入會議室的啞巴。
這種尷尬讓我決定惡補雲行業知識。我跟同事要了很多資料和PPT,每天下班回家學到10點多,分成不同板塊集中學習。
兩週之後,我終於能在會議上插上話了,還能梳理客戶的痛點、提出簡單的解決方案。領導的肯定反饋給我一種巨大的成就感,更有鑽研的動力了。
沒行業背景、零基礎,在實習期間我依然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為了儘快讓自己掌握行業知識,我做了個決定——要在最短時間內考下行業內權威的相關雲認證證書。
因為只有透過雲從業者培訓、得到專業認證後,我才能夠在拓展業務時不止停留在“授人魚”,而是“授人以漁”。
於是,我一邊在導師的帶領下,跟進客戶專案,瞭解核對需求;另一邊報名參加了雲認證培訓。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努力,我不僅拿到了相關的證書,也有幸收穫了來自騰訊雲的offer。
成為騰訊雲的員工後,我發現自己之前在雲認證培訓中所學到的知識可以非常好被運用到工作中。
比如,我經常會遇到客戶因為對雲不夠了解,習慣性地抗拒改變。為了消解他們的顧慮,我從他們最熟悉的業務場景切入,就這些相關環節上雲、資料化的好處一一講述清楚,給出清晰又有效的解決方案。
最近,騰訊雲推出了一個公益專案,叫“雲梯計劃”:免費幫助在校生和騰訊內部的專家以及HR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樑,更直觀地把雲行業的面貌展現給同學——大多都是書本里沒有的內容。
並且,透過雲梯計劃、考到雲認證證書後,簡歷可以直接登入騰訊雲優才計劃官網進行投遞,直通騰訊和生態企業的優質崗位,也幫助應屆生直接解決了就業難題。
我覺得非常好。回顧我面臨就業時,由於此前試錯的機會較少,常會給學生帶來就認知偏差——“我覺得這個工作是這樣的”,但入職後才發現現象和實際差距很大。另外,我當時為了學習相關的雲知識,自己去網上搜索資料、找實習導師介紹學習途徑,著實費了點功夫。現在,有了“雲梯計劃”,學弟學妹們就可以輕鬆地獲得學習雲知識的途徑,也為自己未來就業,增加了一塊有份量的“敲門磚”。
如果需要我給出一點經驗,我覺得,雲行業還屬於新興行業,行業內的認證通道有限,如果想要從事相關行業,最好的方式就是得到大廠的雲認證證書。
後記
對於理想職業,年輕人需要從不同行業形形色色的從業者中比對著自己的興趣所在,擅長與否,在三維空間中探索自己的座標。
而樹立起明確的職業風向標後,他們卻迎來了更多問題:如何把這個崗位做得更好?如何進入一個不甚熟悉的領域?如何為自己爭取更多的選擇機會?
問題像雪花砸來,而往往卻難以尋求一個具體的答案。
騰訊“雲梯計劃”的出現,為全國3000名學子提供了問題的參考樣本:透過高含金量的騰訊雲認證提升行業競爭力;在雲梯計劃的引導下建立起對雲行業微觀到宏觀的認知;進入“優才計劃”為學子們拓寬就業資源。
人才培訓是騰訊雲一直以來的戰略部署中的重要一環。“雲梯計劃”是騰訊基於人才培訓的初衷、結合國家的校企合作政策,推出的免費公益職業培訓。
培訓體系中的騰訊雲認證證書,填補了雲行業標準化認證的缺口,讓眾多雲從業者找到了可供提升的方向。
另外,在騰訊內部,還有一個部門,專注於產業網際網路人才的培養——隸屬於騰訊教育旗下的騰實學院。來自官方的資料顯示,迄今為止,騰實學院已與全國600多所院校合作,透過共建實驗室、產業學院等校企合作、產學融合的模式,共同發力新型產業人才的培養。
至此,理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落實到實踐中,以往的那些關於人才培養的問號,終於透過騰訊的人才體系收到完整的迴應。
可以預見,“雲梯計劃”將為高校學子搭建起一架架雲梯,讓他們可以看見雲、觸碰雲,運用雲技術掀起一場持續而深遠的行業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