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身邊當高中老師的朋友,有次告訴我,他的學生在晚自習期間,嚎啕大哭並且渾身抽搐。
在送到醫院之後,這個孩子被檢查出重度抑鬱。
這一點令我感到既詫異也合理。
因為,我尚在讀初一的堂妹,也被診斷出了抑鬱。
做不完作業,會哭;遇到太多不會做的題目,也哭;成績不理想了,還會哭……
她感到了如同置身汪洋中的無助感。
而這種無力感,卻沒有人能給予相應的幫助。
如今的時代,年輕且疲倦的父母們太喜歡抱怨了。他們似乎沒有精力,幫助孩子總結學習的辦法和經驗,但卻有時間把自己在社會上的不滿遭遇和壓力,傾訴也是恐嚇給孩子們聽。
不好好學習,不全力以赴的拼命,你就面臨著淘汰、生存淘汰。
而早早接觸了網路的孩子,不被家人察覺的內心,其實很成熟、細膩。
他們不像80、90那一代,對社會沒有感知的留守兒童,對父母的話感到是放屁……他們真的會想,沒有好的成績,考不上好的大學,我該怎麼辦?
並且這種壓力,在擁有著較高學歷和社會經歷的父母教導下,被描述的更加添油加醋和具由畫面感。
加之網路中的影片裡,所描述的美好生活。
你要哪一種?
孩子們懂了,自己不能輸在起跑線。於是,在老師的KPI壓力下和父母的期待中,把學習變得不再純粹了,彷彿寫的每一個字,做得每一道題,都是自己的未來命運。
揹負這樣的壓力,初中生們就已經開始焦慮了,而這種焦慮會在高中時,演變成抑鬱。
“生存競爭”
就像自然中的動物、野獸那樣,從出生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02
在上大學的“絞肉機”戰場上,歷經槍林彈雨的學生們,衝破了防線,進入了大學。
大學,在30年前,是就業、生活的保障;在10年前,是高考結束後的“補償”的青春;在今天,是臺兒莊、是諾曼底。
名校的尖子生,開始帶起了節奏,誓要把因為大學擴招,沒能和中等生拉開的差距補上來。
凌晨的圖書館,坐滿了自習的人。
考研之戰,從大一伊始。
研究生輔導機構,和提前大學畢業進入社會的哥哥、姐姐們,都在瘋狂的告訴他們,就業的困難。
而考上研究生,以至於名校研究生,將給你迥然不同的就業機會。
我的一個表妹,用她的行動,向我展示了這場戰爭的殘酷性。
來自小地方的她,接受的是農村學校的教育,所以大學是一所並不理想的北方院校,選擇那裡也是一種從未去過遠方的補償心理。
但很快,她意識到這種普通的院校和所在的城市,使得她無法獲得好的就業,她開始了亡羊補牢式的考研準備。
意料之中的是,第一年考研失敗。
她用寒暑假裡,在餐廳做服務員,省吃儉用賺到的錢,來到她希翼的大城市,夢想中的985、211大學,在學校門口租下了一間單臥。
隨身帶著的就是一點生活用品,還有一口鍋,用來煮飯吃。
整整幾個月,作為在這種城市裡同樣工作、生活的哥哥,我都不知道她也來了。
如果說,“996”就苦到令人難以忍受,那我不知道她是怎麼熬過苦行僧式的“007”。每天看書到睡著,醒來接著看書,除了她的母親,時常帶著做好的菜餚送去,給她改善下伙食,她幾乎沒有見過任何人,也幾乎不出門。
是什麼樣的追求,還是怎樣刻骨的生存壓力,給予了她超於常人的毅力?
幸運的是,她考上了,還瘦了20斤。
但是,我不知道等到她就業的時候,社會給予她的回報,是否能符合她的預期。
而到那時,她的信念亦能否像今天這樣堅韌。
03
和表妹同齡的表弟,在大學畢業後選擇了就業,雙非的本科院校,讓他在一家大型製造業裡過了一段打工人的生活。
我的表弟,屬於那種,你一看到他,就知道他是小時候,喝到過正經奶粉的男人。
185的個子,非常帥氣,但是性格內向、極其靦腆。
大企業裡的,一切按照制度、規定的流水線反覆作業工作,和壓抑的上下級關係,令他感到了不適。
冷門的專業,加之大學生多如過江之鯽的行情。
焦慮壓抑的他,在選擇了離職之後,只能進入一家小企業裡,從事底薪微薄的銷售工作。
家裡的長輩,總是勸解他,十年寒窗苦讀上了大學,就選擇了這樣一份小學生學歷門檻的工作麼?對得起自己的努力和接受的教育麼?而且,這不讓自己很沒面子嗎?
表弟的同學們,都做出了“政治正確”的選擇。
留在校招時進入的大企業。
起碼家人會覺得沒讓你白讀書,朋友也會羨慕你能在一流的公司上班,哪怕你是在外地,負擔著高昂的生活成本,做著看不見上升通道的工作,拿著不高不低的工資。
但,就是說出去好聽,穩定,有五險一金,面子上過得去。
大學生太多了,多得超出了時代得需要,變得沒有價值。
真正福利好、發展前景好的企業,在今天就像考公務員。甚至於對於很多學歷優秀的重本生和碩士生而言,進阿里、騰訊等巨頭已然成為了首選。
數千人爭奪一個崗位,頗有前些年大學生們考體制的架勢。
國內不斷野蠻生長的寡頭,已然有了三星之於韓國的架勢,對一流的人才而言,具有比ZF崗位更具吸引力的條件。
輕鬆扔出去的橄欖枝,便會引來高學歷畢業生們的群狼環伺,也不管是不是真香,先搶再說。
望梅生津的雙非本科生們,連參與競選的資格都沒有。
一個在底層做著重複性工作的運營崗位,每週會收到700-1000份簡歷。別問我為什麼知道,我之前負責過扔簡歷,學歷不達標的,不貼照片的,一律扔。
就這樣,還有一半符合標準。
領導說,那就只留好看的。
努力和內在,可能還是敗給了顏值。
04
因為在同一座城市裡奮鬥的原因,一些老同學們,慢慢的開始了交集。
那是一個自我管理嚴格的姑娘,曼妙的身材、姣好的容貌,還是我們那一批同學中,擁有著最好學歷的人,本科、碩士都是985/211。
畢業之後的她,也透過自己的努力,進入一家國企科研單位。
但是這些年,她卻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了迷惑和焦慮。
稅前令人羨慕的工資,真實到手卻並沒有那麼多,在市區負擔的房租成本,接近於在老家買房的月供,然而換來的居住條件,卻仍然有點差強人意。
看似美好的朝九晚五,背後是2個小時上下班通勤時間,其實離公司不遠,但這個城市太擁堵了。
老家的父母期盼著作為獨女的她,可以回來嫁人。
可是,在家鄉並沒有能匹配她的就業機會。這麼好的學歷,在大公司的履歷,如果選擇回家鄉做個小生意,先不說她能不能應付得來,她又怎麼能忍受?
拼了命的努力,考好的學校、讀研,來到大城市,進入大企業,然後選擇回家鄉待業麼?
所有的付出,到最後剩下一地雞毛?
然而,在能給予她匹配且體面工作的大城市裡,戶口、住房、教育,是她繞不過去的門檻。
李佳琪、楊超越可以作為特殊人才引進。#楊超越李佳琦落戶上海#
可她不行,即便她是做研究的,因為像她這樣的碩士生還有很多。
鯉魚越過龍門,才知龍不過是條“坐騎”?
05
考上重本研究生的朋友,即便熬的再痛苦,也拿到了進入下一輪關卡的鑰匙。
而沒有這張通行券的朋友,似乎只能存檔了。
婚姻、家庭、孩子。
生而為人子女,誰也沒有任何藉口逃避這點。
作為父母用心供養的孩子,未來的頂樑柱,消耗了父母半生積蓄後,絕大多數年輕人都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是這樣的窘迫。
需要年過半百的父母,幫襯著自己支付購房、購車、婚禮等開支的絕大部分。
任何一個落到這種境地的年輕人,心裡都是愧疚的,縱然是嘴上還吵著架,也無非口是心非的倔強與小性子。
我們這個時代人總是太焦躁,而不善於溝通了。
命運到這裡似乎開始了輪迴。
年輕人把自己未盡的夢想和期盼,輸出給自己的下一代,最終卻大機率的活成了自己父母們的樣子。
在孩子成年後,期盼著他們成家,為了他們的幸福,開始燃燒自己,在下半生的日子裡,依舊拼搏勞碌,只為幫助子女可以過得更好一些。
今天你治癒/致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