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反應,自己孩子每天寫作業寫到11點多,考試還回回不及格,真恨不得坐到教室去陪孩子聽課。
也有家長說我家娃娃接受能力差,做事磨蹭。他班班長每天在學校裡作業就寫完了。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學習花的時間更少,收效還更高呢?
真的是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聰明嗎?
其實,時間對於每個學生都是公平的。
你家孩子和所謂的“別人家孩子”差距就在於,他們對時間的認識和把握不同。
因為,不是學的時間越久,學習成績越好。
在學習過程中自我欺騙、自我感動式是不會讓孩子有質的進步,反而會讓孩子因為成績沒有提升而抱怨客觀原因,或者陷入自我否定的狀態。
那麼,要幫孩子提高成績應該如何去做呢?
1、不被作業綁架時間
現實生活中80%的事情是隻需要花費20%的時間和努力就足夠實現的,而另外20%的事情才是更重要,更值得做的,這些事情應當享有優先權。
對於孩子而言掌握課本上的知識點,就是孩子最需要做的,這就是那20%享有優先權的事。
做對的事情永遠要比做更多事情更重要!
具體來說,作為學生,最忌諱的是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而這也恰恰是孩子們最常犯的錯誤。
作業反映的是課堂知識掌握情況,課堂知識沒掌握的情況下,只能在同類不會的題型上浪費時間。
這樣的學習效率極低,對掌握知識點這個最終目的而言,也沒有太大幫助。
所以這時候不如回到課本,梳理到底是哪個知識點沒搞懂,專項突破。
如果孩子自己搞不定,可以尋求他人幫助,搞懂知識點後再去寫作業則會事半功倍,而且也可以透過寫作業來驗證自己的掌握情況。
家長們需要注意,作業只是手段、方法,並不是最終目的,而是為了孩子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點而設定的工具。
2、合理設定階段性目標
首先,設定一個目標需要滿足這5個元素:目標是具體的;可以衡量的;可實現的;與其他目標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有明確的截止期限。
設定目標後,就要開始制定計劃。將目標分解成階段小目標和日常小任務,這就是制定計劃的過程。
比如,有同學說“我每天背10個單詞”,這就不是目標,而是計劃。為了達到我們的大目標,我們得將其細化,分成一個個小計劃,再付諸實現。
合理的目標、具體化的時間安排,能幫助孩子更快速找到努力的方向,正確評估階段性的學習效果。
3、學會讓大腦休息
讓大腦休息的最高效方法——切換不同型別的工作
透過切換不同型別的工作,你可以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恢復一部分精力;而恢復的這部分精力,又能為你不停運轉的大腦繼續提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