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組織心理學家、觀點欄目作者亞當·格蘭特在其文章《全A學生搞錯了什麼》中問到:做一個科科全A的學霸,就真的意味著成功嗎?

不。

他列舉了這個群體對GPA,即學業平均成績的過分痴迷:有些人犧牲了自己的健康、所有人都陷入了對完美主義的病態崇拜。他在文末這樣寫道:

“全A學生們:你們需要知道,在學校得低分也能讓你在人生中得高分。所以,是時候把你們的堅毅精神用到一個新目標上了——在畢業前至少得一次B。”

(Straight-A students: Recognize that underachieving in school can prepare you to overachieve in life. So maybe it’s time to apply your grit to a new goal — getting at least one B before you graduate.)

這句話中的grit可以被理解為“勇氣、毅力”,但事實上,其涵義遠比毅力和勇氣豐富得多。

源於古英語greot的grit一詞,原本的意思是沙子、沙礫,這種細小的物質是在千萬次打磨後保留下來的,是沙堆中堅硬耐磨的顆粒。

▲grit:對長期目標的堅持和熱情

美籍亞裔心理學家、賓夕法尼亞大學副教授安琪拉·達克沃斯受到了2010年科恩兄弟拍攝的電影《真正的勇氣》(True Grit,又譯《大地驚雷》)的啟發,將其研究成果更名為Grit Research,並開始推廣她的毅力教育理念。

在她的代表作《毅力:激情和堅持到力量》中,她將grit定義為“perseverance and passion for long-term goals”,即對長期目標的堅持和熱情。

她提出,比起智力或學習成績,面對困難但仍然能夠積極堅持下去的毅力才是最可靠的、預示成功的指標。

13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自從同事孩子考了班級倒數第一,他徹底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