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同事小麥是一個愛玩的人,他不但自己愛玩,還帶著兒子一起玩。

當知道我幫兩個娃報了一大堆文化課興趣課後,小麥對此嗤之以鼻,說輔導班都是給輔導機構交的智商稅。

直到上學期期末考試後,小麥黑著臉過來問我附近有沒有哪個輔導班比較好能推薦下。

原來,他小孩平時上課老坐不住,老師說他專注力有問題,不僅家長會上被作為反面教材點名批評,這學期還考了個班級倒數第一。

而我家的孩子,老大很爭氣的拿了個年級第二,作文再寫好點拿年級第一也有可能。老二表現也不錯,語文數學都接近滿分,還被學校選為文藝團代表,派去北京參加比賽,一時間成了校內小有名氣的“小明星”!

從那以後,小麥徹底變了,他再也不敢不過問孩子的學習,一到週末就拉著孩子去才藝興趣班和文化輔導班,一有空就向我和其他同事請教孩子提升學習成績的事宜。

我看著現在的他,像極了幾年前的自己。當時我妻子說要幫孩子報班,我也曾一臉鄙視。

誰不想孩子能快樂玩耍,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當別人家孩子都在拼命學習,自家孩子年年考試倒數,你還能不急嗎?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產生的教育焦慮,大概是每個家長都難以避免的事情。

01

70後,80後和90後這幾代人,很多都是散養長大,我們偶爾會偷看電視,偷溜去遊戲廳,翻牆去網咖,這些搗蛋事估計很多人都幹過。但學習時也從不含糊,自己自覺做作業,考試前拼命複習。

就是這樣,我們每學期也能考個不錯的分數,大學上個還不賴的學校。

但如果你覺得還能把這套教育模式,套在現在的小孩身上,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在近十多年來,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中國人同存在嚴重“內卷”行為。

什麼是內卷?

用人類學家項飆的話來說,內卷就像一種“不斷抽打自己的陀螺式的死迴圈”——我們每天要不斷抽打自己,不斷地自己動員自己,讓自己就這麼空轉。所以內卷是一個高度動態的陷阱,所以非常耗能。它的背後是高度一體化的,不允許退出的競爭。

近年來,學生中高考的錄取分數線連年提高,這一場教育內卷化競爭愈演愈烈:錄取名額增幅有限,參與這個遊戲的孩子,除了不斷增加“勞動投入”,力圖在確定的總量中為自己爭取儘量大的份額,多半沒有其他選擇。

於是,一代學生更比一代累,直到壓榨出生理極限為止。

我認識一位幼兒園的媽媽,她孩子才4歲,就已經在擔心孩子以後中考會被刷下來。

很多家長都不忍心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競賽,可我們必須要承認,不是所有家長都有能力護著自己孩子一世無憂,我們也必須要面對,在我們東亞文化圈中,爭奪資源和群體生存方式,是未來相當長時間內都不會發生改變的事實。

我們既要讓孩子擁有獨立的幸福觀和個體存在感,也要讓孩子擁有面對現實考驗的生存能力,如果沒有提前打磨好利刃,又怎麼能上陣殺敵?

在很多家長一直以來的認知裡,學習教育和快樂童年是無法並存,必須捨棄一個才能獲得另一個,由此導致了最終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錯誤決定。

中國教育產業發展到了今天,優質的教育資源早已做到了讓孩子們能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快樂。越來越優質的教育方式,讓學習早已不再像很多家長從小經歷過的“填鴨式學習”、“PPT說教”,而能夠做到真正的快樂學習。

退一萬步說,就算孩子真的在刻苦學習的道理上感覺不到快樂,那這份苦澀也是必須要去品嚐的。

畢竟,如果小時候不想受努力的苦,長大後就只能受貧困的苦。

02

一直都很認可一句話:好的孩子都是管出來的,差的孩子都是慣出來的。

想培養出一個差生很簡單,由疼愛到溺愛,孩子被嬌慣放縱久了,就會變成老師和同學都嫌棄的差生。

而想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也很簡單,那就是要父母恰到好處的管束!

著名男歌星周杰倫的個人經歷,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他曾在自己的代表作《聽媽媽的話》中唱道:

“為什麼別人在那看漫畫,我卻在學畫畫,對著鋼琴說話,別人在玩遊戲,我卻靠在牆壁揹我的ABC。我說我要一臺大大的飛機,但卻得到一臺舊舊錄音機,為什麼要聽媽媽的話,長大後你就會開始懂了這段話...”

其實,這段歌詞他是在述說自己的童年往事。

周杰倫從4歲開始,就被母親逼著學鋼琴學鋼琴,他媽媽對他要求極為嚴格,嚴令他每天最少練2個小時。小時候好動的杰倫根本坐不住,媽媽葉惠美就會拿著藤條,默默地坐在一旁督促。

每當聽見窗外別的孩子們在外頭嬉戲打鬧玩遊戲的聲音,周杰倫心裡就一陣難過:為什麼別人都在玩,而我要學鋼琴。

媽媽從不放鬆對他的要求,每天都逼迫他練琴,十年如一日,周杰倫就此打下夯實的音樂基礎以及驚人的學習意志。

成名之後的周杰倫,才終於明白媽媽的一番苦心。正是因為媽媽的高要求,才讓周杰倫成為了華語樂壇流行音樂天王。

在《嚮往的生活》中,加拿大籍華裔歌手劉憲華也同樣自曝了自己被父母逼著學拉小提琴的經歷。

而在一旁的Angelababy看到劉憲華能把小提琴彈奏得那麼棒,不禁感嘆:“為什麼當初沒人逼我呢?”

那些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難免會帶點狠。

畢竟誰的人生都只有一次,不能再重來,錯過了再悔恨當初也沒有任何意義。

03

雖說人生是一場長跑,但每一個階段的落後,最後差距就只能越拉越大。

孩子的求學之路大多集中青少年時期,這時父母如果不逼他們一把,他們就會錯過最好的學習時機。

作為父母,我們最應該做的,是時刻陪伴、督導以及管束孩子的成長。幫助孩子做一份長遠的成長計劃,讓孩子成為一個進可適應社會,退可堅守自我的人,就是為人父母的光榮使命。

每一個天才橫溢的學生,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而父母的每一分努力,都是為了讓孩子日後能有更多選擇。

9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白巖松:打死不讓孩子寄宿,真相如何?需要辯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