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這兩天疫情的零星出現,讓很多人呼籲著應該早點給孩子們放假。

同樣,有了上半年居家學習的經歷,也有部分家長,深深的感受到,如果孩子居家學習,對於親子關係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如果沒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學習習慣,那家長這個臨時“班主任”,即使是一對一,那也是很難當的。

有人說,孩子太難管了。

是孩子太難管嗎?

很重要的一點是,小時候你對於孩子的陪伴是否足夠,你和孩子的關係是否真的像你想像的那樣好,家長的榜樣作用是否到位,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我這麼忙,不都是為了孩子嗎?

家長很忙,忙著生活,忙著賺錢,這是每個為人父母的人,都必須要經歷的。但這並不能成為我們不陪伴孩子的理由。在不上班的時候,我們陪孩子了嗎?

相信很多人說,陪了啊。我帶著他出去玩,看電影,買玩具,去吃飯,可這些,是陪著還是陪伴呢?

我採訪過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問2020年,你覺得最幸福的時候是什麼?

她告訴我說,就是每天和媽媽一起散散步,聊聊天。

有人說,我和孩子說話,她不願意理我?你說的是什麼?今天怎麼樣?作業寫完了嗎?考試準備的怎麼樣了?

這些,是你想要知道的內容,並不是孩子想要和你交流的事情。

為了孩子忙,但不能因為忙而忽略了孩子。

每天不帶著情緒回家,每天看到孩子給一個好臉,這樣孩子才感受你的真實和你對她的在意。

越小的孩子,越常說的話是:你能陪我玩嗎?你可能會覺得,我一直在陪著你啊。陪著並不等於陪伴。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一起,做孩子想做的事。

有多少人,因為忙碌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長,當發現孩子出現問題,和自己無話可說時,後悔當初不該為了錢而忽略孩子。

這世上真的沒有後悔藥,孩子的成長是不能走回頭路的。

二、我都努力去陪他了,可他根本就不理我

當家長髮現孩子已經自己疏遠時,想要彌補。可你要知道,孩子一次次想要你陪的時候,你是如何對待孩子的?

我在忙,你自己去玩;

先去把作業寫了,然後再玩;

孩子說我想玩過家家,你說,那有什麼好玩的,我帶你去逛公園,又好玩,又能鍛鍊身體。

孩子一次次的被拒絕,於是封閉了自己。當他小的時候,對於父母是依賴,他為了讓自己過的好些,會順著你的心意,儘管那些事情並不是他自己想做的。

但當他慢慢長大了,開始思考自己的時候,你想說,我聽聽你的建議?孩子覺得,我相信了你那麼多次,你都沒有做到?我如何能夠相信你?

就像一個經常在你面前做出承諾而沒有做到的人,在你這裡的信用值可能根本就不及格一樣,有時候,我們在孩子面前的信用值,也是在我們不經意的失信中一點點扣除了。

“他就是個孩子,懂什麼”

是啊,他是個孩子,他什麼都不懂,越小的孩子,越不按道理出牌。對於他們而言,一個天天說著為了他的人,遠不如一個可以經常陪他,聽他說話,和他一起玩的人更親近。

以下是一個很著名的心理實驗:

Harlow與他的小猴子們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哈洛(H. Harlow),做過一個有名的心理學實驗。

他把剛出生的小猴子與媽媽分離,給小猴子找了兩個替代“母親”。兩個母親外形上都相同,身體裡都塞了一個提供溫暖的燈泡。不同的是,一個是鐵絲做的媽媽,但身上掛著一個奶瓶;而另一個是用木頭做的,外面還包裹一層海綿的絨布媽媽,但是沒奶瓶。說白了,一個是“柔軟、抱著舒服的媽媽”,另一個是 “耐心,24小時都有奶喝的媽媽。”

剛幵始,小猴子喜歡“鐵絲媽媽”,很簡單, 有奶喝。但是沒過幾天,小猴子只會在飢餓的時候才到“鐵絲媽媽”那喝幾口奶,其餘大部分時間都是與“絨布媽媽”待一塊。

小猴子會爬到“絨布媽媽”的身上,趴在她的胸前,時不時用手去撫摸她的臉,或者在“絨布媽媽”的腹部磨蹭好幾個小時。似乎,“絨布媽媽”身上會有更多的安全感。

(注:橫座標是小猴子的年齡,縱座標是小猴子每天和媽媽接觸的時間。其中,實線表示的是“絨布”媽媽,虛線表示的是“鐵絲媽媽”,我們可以圖中看到,雖然剛幵始小猴子和“絨布媽媽”接觸的 時間和“鐵絲媽媽”接近,但是在16 ~ 20個月之後,小猴子又黏上了“絨布媽媽”。)

當小生命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頭兩週,溫暖也許是當媽媽必須給孩子的主要的一部分。為什麼在熱度一樣的情況下,小猴子放棄了可以24小時提供食物的媽媽,選擇了 “絨布媽媽”呢?

哈洛說這因為“接觸安慰”,小猴子長時間依偎在絨布媽媽的懷裡,緊緊地抓住絨布,儘可能使自己的身體與“絨布媽媽”接觸。而且無論什麼時候,只要小猴子感到驚嚇、煩惱和生氣時,它就會緊緊擁抱“絨布媽媽”。

可見,媽媽所擔任的角色並非只是給寶寶提供奶水的物質支援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孩子接觸感和安全感這樣的心理支援。孩子在嬰幼兒階段,父母尤其是媽媽要多抱抱孩子,多給孩子一些溫暖的撫觸。

網上有很多“歪門邪道”的新手媽媽課程,甚至鼓吹媽媽們在孩子哭的時候不要抱孩子,對孩子要進行“哭聲免疫”訓練,真是害人不淺,我真的不知道怎麼還會有人相信呢!

那麼,是否只需要每天抱抱孩子,多給孩子一些肢體接觸就可以了呢?

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2

幾年後,與“絨布媽媽”共同生活的小猴子,成長並不順利。哈洛把小猴子移出隔離的籠子,與其他正常成長的小猴子共同生活,小猴子出現了極度不合群的行為。有些猴子甚至出現了類似自閉的症狀,例如:不停搖晃、啃咬自己的手臂等一些可怕的行為。

哈洛很失望,他自認為已經找出影響養育後代的重要因素——身體接觸,認為只要能提供肢體接觸,任何人都可以勝任成後代的工作。卻發現遠沒有那麼簡單。

問題出在哪呢?

於是,哈洛對實驗進行了改進,為小猴子製作了一個可以搖擺的“絨布媽媽”,並保證小猴子每天都會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和真正的猴子媽媽在一起玩耍。

幾年後,哈洛的研究小組告訴大家:“我們終於知道,是什麼影響養育後代的變數,不只是接觸。我們後來讓幼猴和會動的代理母猴一起生活,此外,幼猴每天可以和一隻真的猴子游戲半個小時。這樣一來,幼猴成長得就很正常。這表示養育後代與“愛”這種情感有關。

哈洛的一系列關於小猴子的實驗,我們今天看來是殘忍的。以現在西方對動物實驗中的道德要求,這樣的實驗也不可能再被重複。但是我們可以從這些實驗中看到:互動,特別是母親和孩子之間的互動,是人類所必需的。

並不是我們生下孩子,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條件,吃好、穿好,這個孩子就能發展的很好。

事實上,孩子更需要的是一個會給予他安慰、擁抱的人 ,也需要一個能和他們互動、情感上有交流的人。

你覺得只給孩子創造好的生活條件就夠了?你覺得你有了錢,給孩子提供了基本就是愛嗎?

我是悠悠媽,40+創業寶媽,兒童心理教育從業者。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陪伴在孩子身邊,但現實有時就是不能實現。

衝入職場陪不了你,放下工作養活不了你是很多人面臨的問題。但,儘可能的陪伴孩子,真的很重要。

當家庭只是孩子睡覺的地方,那和旅館又有什麼區別呢?

當每個個都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最重要而把孩子放在次要的位置時,那孩子又怎麼辦呢?

生活中,總有些事情不能兩全,有時,你選擇了工作,而放下了孩子,那就要承擔放下後的結果;如果你選擇了孩子,而放下了工作,那就承擔這樣選擇的結果。

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如果是你,你該何選擇呢?

12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更好的生活,不是語數外可以教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