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二十年前,大學生畢業包分配,吃上國家糧,成為人上人,不為未來而擔憂;二十年後,畢業即失業,即使就業,也為房子、車子、票子三座大山壓迫,窮於奔波,再無別的人生追求。

於是乎,現在的人拼命的想擠入上流階層。從而教育已成為當前社會最矛盾和倍受爭議的問題。

底層:"一畢業就等於失業"、"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越來越多社會底層家庭的孩子放棄高中、大學,直接選擇技工學校,學門手藝和技術;

中層:中產階級可以為了孩子的教育不惜一切代價,他們是對教育最抓狂和焦慮的人群,他們的認為孩子輸不起,稍不努力考不上一本、985、211大學,他們的社會流動軌跡就將滑向底層。

上層:高考只是場遊戲而已,其中5%的上層家庭根本看不上國內的本科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就選擇學費高達數十萬的國際學校,高中大學就到歐美髮達國家留學。這就是當下社會,最生動的階層教育畫像。

"讀書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教育是中國億萬家庭,特別是貧困家庭子弟的一劑強心針。這個曾是底層人向上流動期盼以此改變命運的獨木橋,如今充滿的許多因素讓其在實際生活中不知不覺的改變了這種改變命運的方式:

第一、教育的起點已經在當前社會環境下逐漸提高,如今教育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但得到的也不過是最基礎與必須的教育。在遍地大學的時代,受教育已經不再是提高個人檔次的問題,而是當下維持最低生活所必須的問題。

第二、教育不再是最好的出路。相對於底層家庭而言,大學學費這筆天文數字,讓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加之就業壓力不斷增加,城市生活成本趨高,大學畢業,對家庭的回報也沒有保障。

第三、在"資訊橫飛、網紅遍地"的資訊時代,欠缺高等教育,同樣可以獲得高的社會地位。加之"土豪"、富二代、官二代的不斷湧現,使得"讀書無用論"有了生存的土壤。

種種現象似乎表明,教育促進社會成員的升遷性社會流動的功能減弱了,高層次的教育並不必然帶來好的收入和職業地位。"教育改變命運"的口號不再像過去那麼令人信服了。

那麼讀書是真的沒有用嗎?教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中科院社會學博士後的調查發現,越貧窮越認同"讀書無用":村莊貧困層認同度62.32%、農村中間層37.24%;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村莊貧困層認為讀書無用的比例最高。

由此可見,認為"讀書無用"的結論並不正確。中高層從未說過讀書無用,相反,他們對子女的教育問題更加的瘋狂。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都會疑惑,前面寫了那麼多教育沒有用的論證,後面怎麼又說教育有用了呢?其實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現實社會中確實存在沒受過什麼高等教育而腰纏萬貫的人,但同時也有很多"寒門學子"靠著教育而改變了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所以我認為教育不是用經濟和物質來評比有用和無用的:

打個比喻:人為什麼叫人,因為人擁有智慧、思想、感情、品格等等,而教育就是一把開啟這些因素的鑰匙,讓人變成真正的"人"。

因此教育是促進人的個性全面發展,使人成為真正的人的過程,是鮮活生命的成長曆程。其意義在於透過各種知識豐富大腦,從而改變和提高你對世間事物的認知。

最後我想明確的告訴大家,教育是絕對有用的。一個人成就的高與低,最大的問題不是教育,而是個人是否在真正的努力。

人生科學系統:你的人生 不止如此!

10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家長們:與其逼孩子寫作業,不如陪孩子看課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