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對於一個孩子、一個家庭來說,重要性毋庸置疑。越來越多的家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非常捨得投入。
但其實,我國的教育在一路走來的過程中,有關“應試教育”、“給孩子減負”等等話題的討論就從未停止過,甚至出現一些“讀書無用”、“倡導快樂教育”等等言論。我們很多家長由於對教育的瞭解不深,很容易走進誤區,甚至可能耽誤孩子一生。
今天, 魚sir 想跟大家聊一聊:
此前,針對教育方面的一些問題,一位清華大學教授在演講中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表示在我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中,存在一個非常大的騙局,那就是所謂的“快樂教育”, 正在一步步扭曲著中國孩子的成長,就像一種“新型癌症”,迅速席捲而來,毀了無數孩子。
從教授的話,看得出來,他很痛心疾首。但是他一語能否驚醒夢中人,尚不可知。
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社會的發展,很多家長看到一些普通人一夜暴富,甚至研究生給小學生老闆打工等等,於是滋生出讀書無用論、給孩子大量減負等等思想。
當然,我們不否認現在的孩子學習負擔很重,週一週五學校上課,週末紛紛湧進各大線下機構授課,這很不容易。所以適當的休息休閒還是很有必要的,我們不是要讓孩子成為學習機器,老祖宗都說過勞逸結合。
但是,家長要注意,讓孩子放鬆不意味著無限放鬆、盡情釋放天性。
所謂的“快樂教育”,追本溯源,其實站不住腳。
“快樂教育”最早是由歐美傳入我國,所以很多人以為外國的月亮一定圓,外國的孩子學習輕鬆成績又好。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那些倡導“快樂教育”的人不會告訴你,歐美教育分為精英教育和普通教育。
歐美國家的精英教育學習強度相比我們的孩子,有過之無不及,根本沒有你想象中那麼輕鬆。值得一提的一點就是,精英教育意味著學費很貴,普通家庭基本無力承擔。
所以,可能是出於達到一種心理平衡的目的,營造出所謂的“快樂教育”的理念,讓普通家長以為只要讓孩子快樂,就能學習起來事半功倍。
殊不知,一旦掌握不了快樂教育的度,很可能讓孩子跟精英家庭的孩子差距越拉越大,從而喪失更多機會。
不要以為沒有學歷也能平步青雲,當然這種情況存在,但是機率極低。比爾蓋茨退學創辦蘋果,別忘了他是從哈佛退學,是先考上才有資格,智商見識已然超乎常人。
還有每年烏鎮的企業家聚餐照曝光後,大家會發現在座的各位大佬無一不是畢業於名校。
所以,根本不是讀書無用,只是想得太簡單了。
所以,我們的家長一定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教育觀念,不要以偏概全,更不要對別人的學習方法生搬硬套,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適合其學習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只有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才能找對路子。
另外,家長朋友也不要總是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都是過來人,這種比來比去的感覺真不是很好受,讓孩子在自己的時區不斷超越自我,本就難能可貴。
如果家長朋友在孩子選課報班上存在任何疑問,都可以向我免費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