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編輯 | 張罐子

責編 | 五花鹿

最近和朋友聊天,聊到了「小鎮做題家」

大家都很感慨,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意思是,鄉鎮的一些年輕人,考試成績非常好,一直以來都有種“我很好”的感覺。

但進入大城市的好大學後, 發現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別人,成績也不出色,於是這份“我很好”的感覺就崩塌了。

換之而來的,是“我遠不如別人”的自卑感。

比如我一位朋友。

她說自己就是這樣的小鎮青年,考上了僅次於清華北大的名校。

到大學後,卻發現自己的成績絲毫不值得驕傲,自己的外貌、才藝、家境都明顯不如別人。

本來自信滿滿的她,一下子就覺得自己差勁到極點,甚至還產生一種很深的羞恥感:

我怎麼這麼差?我實在是太糟糕了。

她覺得人生太不盡人意了,大學四年都過得鬱郁不得志。

可以說,這位朋友的感受,也是「小鎮做題家」們的一個人生困局:

為什麼,一直保持著的“我很好”這種感覺,會瞬間崩塌。

在此,我想來講講「小鎮做題家」人生困局背後,隱藏的一些心理機制。

01

我的成長背景,其實和「小鎮做題家」家的境遇很像。

我是從河北地地道道的小村子裡出來的,而且家裡是村裡最窮的,但後來透過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學。

可以說,我其實很有可能成為一個“鄉村做題家”的,但奇怪的是,並沒有。

剛到北大時,我甚至還產生過一種深深的失望:

這真的是北大嗎?

怎麼跟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樣。

老師教授一點都沒有老師教授的樣子啊。

從這失望裡面,其實可以看出當時的我有種“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

但就是這種狂妄支撐著我,即便是進了北京大學,我也不覺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學。

那時我們班有36個人,我是唯一一個雙農村戶口的。

我上學的費用是家裡出三分之一,自己打工賺三分之一,剩下那三分之一靠助學金和獎學金。

但那幾年成績一般,獎學金比較少,所以大部分靠的是助學金。

雖然我從這麼窮的家庭出來,但花錢並沒有很節儉,所以經常有同學疑惑:憑什麼每次助學金都有你的份啊?

被這樣質疑,也許有些人的第一反應是自卑,可能再也不會申請助學金了。

但我完全沒有這種感覺,反而會理直氣壯地回覆他們:全班36個人,就我一個人是雙農村戶口,你們還有誰是啊?

可以說,我絲毫沒有因為自己是農村的,就有一種羞恥感。

為什麼?

因為我始終認為自己本身已經是很好的存在——這其實是一種「無條件的自信」

即自信和我的自身條件毫無關係,它緊緊地和我這個人綁在一起。

既不會因為自己條件好,而產生一種很深的傲慢;

也不會因為自己條件差,而產生一種很深的自卑。

02

和「無條件的自信」相反的,是「有條件的自信」。

他這句話,其實可以折射出他的自信,是一種「有條件的自信」。

把個人的自信,攀附在北京大學或者其他一些外在的條件之上。

類似的,開頭講的「小鎮做題家」也一樣,他們那種“我很好”的感覺,通常會建立在考試成績、排名等這一些條件上。

然而,這樣的自信,自我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基礎上的:

我覺得自己是好的,因為我有一個好的條件。

問題是,如果這個條件沒有了呢?

其實這裡面涉及到「有條件的自信」,所必然會帶來的一個結果——

當讓你自信的好條件都不成立了,而其他方面的自卑又開始一目瞭然時,一下子就感覺到自己掉入了低谷。

大多數「小鎮做題家」僅有的驕傲,是“我很會學習,很會考試”。

而當他們進入極好的大學後,發現自己一直引以為傲的東西,原來沒有任何值得驕傲的地方。

這時其他被忽略的東西又都呈現出來了,比如外形條件、人際交往能力、家境,才藝等,而且似乎都不如別人。

因此,便產生了一種極深的自卑感。

更嚴重的,還會面臨一種深刻的崩潰感,陷入一種深刻的自我危機,即「自我的瓦解」

有些孩子甚至因此就失去完整的自我功能,不能很好地應對各種各樣的事情了。

比如說不能好好上學、不能跟同學正常打交道等,這導致他們大學幾年過得極其的痛苦。

所以我們得說,所謂脆弱的自我、不夠堅韌的自我,其實都是和「有條件的自信」連在一起的。

當然,更糟糕的是,有些人一輩子似乎都沒有一個好的條件,連「有條件的自信」都沒有。

對於這樣的人來講,時時刻刻都處在低谷之中。

03

在我們社會,其實大多數人都是「有條件的自信」。

那麼,該如何應對「自我的瓦解」這個危機呢?

當我在微博上提起這個話題時,很多人想到的辦法是:在大學前就多去經歷一些挫敗。

然而,在中學時就受到深刻打擊,同時又沒有形成其他好條件去支撐自己的信心。

這意味著在大學時的那種自我崩潰,在中學就已經發生過了。

所以在我看來,挫折教育並不可取。

真正可以應對的,是要去形成一種「無條件的自信」,這背後藏著一個邏輯——「無條件的愛」

即我愛你,不為別的,僅僅是因為你的存在本身。

當一個孩子獲得無條件的愛後,他就可以知道,自己在父母眼裡這麼好,沒有和任何條件綁在一起,因而形成一種「無條件的自信」。

講到這,我分享一些自己的考試經歷。

小學時,我有次考試退步非常大,怕爸媽覺得丟臉,直到開學前一天,才拿通知書給我媽簽名,她看到後,的確很驚訝。

但我對她說“你放心,下次就好”後,她沒再多說一句,就簽了字,這莫名地給了我一種信心,並且在下一次考試,我少有地考了第一名。

後來我以全村第一的成績考上初中,但在初中第一次考試,我只考了三十三名,這對一些人來講,也許是個不小的打擊。

然而,這時我已經形成一種「無條件的自信」,堅信這次只是因為提前交卷才考差的,下次認真點就好。

回家後我還坦然告訴我媽,並且我又說了句“你放心,下次就好”,她同樣不多說一句。等到下次考試,我意外考了第八名,她毫不吝嗇地誇了我。

如果換到別的家庭,別的父母可能會這樣說:

之前的成績忘了嗎?考個第八名有什麼好嘚瑟的?

但在我家不會發生這種情形,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也塑造了我的一種風格:

越到關鍵時刻,我越坦蕩自信。

父母無條件的愛,在我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

我的自我,超越了一切條件,而有了一份自信。

而這份自信,最初是我母親給的。

看到這裡,可能有一些人會問:

自己似乎從未從父母那獲得過無條件的愛,作為一個成年人,我還能形成一種「無條件的自信」嗎?

我的父母不會無條件地愛我,可朋友會,我自己會。

的確如此,除了從父母那裡,我們還能從其他關係、從自己身上獲得這種感受——

不依附任何條件,自己就已經是很好的存在,就已經值得被愛。

假如我們對自己有這樣一種無條件的愛,儘量善待自己,在關係中不委屈自己,堅信自己無論遇到什麼挑戰,表現多糟糕,最多隻不過是迷路了,始終能走出來的。

當我們對自己有了這樣的信心,就能不斷去跨越挑戰,不斷去成長。

而當我們不斷地去覺察這些的感受,去接納自己的原本模樣,去肯定自己的價值,逐漸地就會形成一種內聚型的自我

也許我的家境、外形、社交能力等的確比不上其他人,但並不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因為我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很好的存在。

這是一種堅韌的自我,它超越了一切具體的條件,哪怕在我們面臨一次次人生寒冬時,也不會輕易瓦解。

就如《當下的力量》的作者埃克哈特·託利,講的一段話:

想象你是一座湖泊,湖面隨季節、風雨等等變化,但是湖泊的深邃始終未被幹擾。

湖泊的深髓即是你內在的狀態,不依賴於外在的事物。

這份結實的自我,能陪著我們穿越各種挑戰,幫助我們度過一次次崩潰的寒冬。

最後,也祝大家可以很好地度過這一個寒冬。END

20
最新評論
  • 1 #
    名次成績都不是自己接受別人崇拜的根源,理由,藉口。放下競爭,爭強好勝,開啟自己的領悟力,學習力,感受力去學習別人的優點,在實際生活中去運用自己的知識,才容易增長自信。
  • 2 #
    想象你是一座湖泊,湖面隨季節、風雨等等變化,但是湖泊的深邃始終未被幹擾。 湖泊的深髓即是你內在的狀態,不依賴於外在的事物。
  • 3 #
    學一下男人,都迷之自信,所以在工作上都還不錯
  • 4 #
    每個人都在與自己能力相似的人面前遊刃有餘,在低於自己的人面前傲慢,在比自己高的人面前自卑……
  • 5 #
    我確定我是有條件的自信,意識到了,但不好破!
  • 6 #
    我正在經歷這個,目前是高校階段,會自我崩潰,我的方法是哪裡的能力不足,就想辦法去發展哪裡的能力。我在內心深處告訴自己,這是一件好事,畢竟在走向社會之前發現了自己是一個“跛子”,是一個不合格的人才,還不算晚還可以補救,重要的是行動力,有腦子有毅力,那些缺失的能力一定能補回來,一定會慢慢變好。不怕慢,就怕站。也許我骨子裡既有一種深刻的自卑,但也有一種強大的不甘心的力量,那種潛意識裡的不甘心支撐著自己不可以放棄自己,自我瓦解
  • 7 #
    我認為自信也跟基因有關,當然後天環境影響也很重要,所以有的人容易自信,即便在某段時間經歷不少挫折,可能自信被淹沒不少,但一旦給點兒陽光,就會馬上燦爛,樂觀者更容易自信。
  • 8 #
    自信是一種踏實的擁有,而不是一種攀比的結局。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古城區一中這名90後女老師最近被學生在朋友圈刷屏了,原因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