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輕的父母會花數千元學開車或把自己孩子送到培訓機構,卻鮮有自己參加家庭教育培訓。”
對於一個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父母英文水平不算高,家庭語言環境薄弱,加上普通學校少的可憐的英語基礎。
家長一個疏忽就錯過了幼兒的英語敏感期,想起來啟蒙的時候,孩子的母語意識已經很強了,對家長費心找來的英語繪本不感興趣甚至極度排斥。
這可能是大部分中式家庭在英語教育上的現狀。
孩子錯過敏感期,閱讀進度極慢,甚至排斥地撕書!都這樣了,是不是無望成為英語牛娃了?
完全不是,要是能遇上一個:“能掃盲、講策略、會偷懶”的家長,英語基礎再差的孩子,都有機會逆襲。
本文來自Luna家長的經驗談:5歲之前孩子只聽過幾首兒歌,剛開始非常反感英語,作為普媽,花了2年時間,孩子積累了大量的聽力和口語詞彙,實現獨立閱讀,掌握全英文對話,家長的指引很重要!
其實,英語學習,真的是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
如果你的孩子也只有聽唱過的那幾首英文兒歌,開始系統學習前,家長滿腦子都是各種疑問、各種焦慮:
孩子不認字,聽不懂怎麼辦? 需要用漢語解釋嗎?孩子只看圖畫,不認真學字詞,有什麼用嗎?她不會是看看熱鬧就算了吧?以上種種,其實是我們成人還活在自己當年學英語的套路里——背單詞句型、記語法筆記、狂刷測試題,但是一考聽力就心慌,一考口語就緊張。
帶著疑問和焦慮,家長們應該先給自己做一次“掃盲運動”,閱讀有關英語學習路線、英語閱讀的專著,先給自己啟蒙,了解“磨耳朵”“字母名”(Letter Name)等基本概念;明白閱讀是分階段的,從啟蒙聽讀、拼讀朗讀到獨立默讀……
經過掃盲,家長對孩子的英語路線規劃就會變得清晰,邊讀邊實踐,陪著孩子在英語之路上越走越堅定。
對於5歲的孩子來說,因為母語已經挺強勢了,對英文的接受度不像2、3歲孩子那麼高。所以,第一次拿著全英文的繪本嘗試用英語講時,大多數孩子都是排斥的,甚至把書給扔了!
受到暴擊的同時,家長也應該意識到了,簡單粗暴地硬跟孩子講英語,她不一定就能硬學會,家長可以採用以下兩個策略:
1. 扮成“學生”:家長讓孩子看著圖畫用中文講給自己聽,並表示很好奇圖畫下面那些文字怎麼讀。於是孩子會很樂意著家長一起聽音訊,不知不覺她就放鬆了戒備和排斥之心,覺得媽媽不是在教她,而只是陪她一起看圖畫書,聽故事而已。
2. 表演故事:聽讀完故事之後,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儘量讓故事在真實情景中還原,促進理解。這個階段遵循的學習步驟就是:陪孩子一起看圖——聽音——跟讀。
開始千萬彆著急,為什麼要慢呢?
一是因為學時少,孩子剛開始差不多是一週學兩次,每週才學一課;二是需要同步結合了聽歌、看動畫、做遊戲,反覆聽讀了無數遍課文,積累紮實的基礎。
這樣,孩子把初級的詞和句都學透了,基本上能做到脫口而出,在生活中還能與情境對應。
故事的情節、細節、畫面越來越吸引吸引孩子,孩子就會越讀越上癮,一個故事可以讀n遍!經過這樣的鞏固和重複之後,學起來超級輕鬆!
等到每一課的音訊聽的次數足夠多以後,可以引導孩子開始有意識地按照圖片的順序,邊講邊指著文字了。
劃重點:這個階段孩子是根據聲音去對應文字,而不是真的識字了!也就是說孩子已經明白了這些聲音和文字是有對應關係的,這對於孩子來說是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變。
接下來,家長就要學會“偷懶了”,目標就是讓孩子能夠儘快學會認讀,能夠獨立閱讀。
自然拼讀和高頻詞(sight words)在母語國家的受重視程度極高,這也是教孩子學會認讀、拼讀的好方法,所以,這個階段,家長除了陪聽故事,還要充分利用熟悉的原文,教會孩子認讀。
文中Luna媽媽是這樣學的:
一方面我陪Luna反覆認讀典範裡面的sight words,另一方面我和她看了一些視訊動畫,把看到的詞在典範課本里找出來。有個很好的檢驗孩子是否認字的辦法,就是把原文打出來,讓孩子只讀文字。就這樣,220個sight words中的第一級、子音字母和短母音的發音,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都弄得明明白白了。
總結來說,獨立認讀的學習方式如下:
1)從頭到尾聽唱一遍字母歌,認識一個字母,觀察字母的形狀、仔細聽字母名和字母音、瀏覽一遍以該字母為首字母的單詞;2)每天學一個英文故事;3)在繪本和生活裡找到當天學習的字母,問一問孩子。如果答對了,就說明字母音和形她都熟悉了,如果答不對或忘了也沒關係,以後學習時重點複習一下就好。學拼讀和高頻詞不是枯燥地記規則記發音,跟遊戲、視訊結合可以很好玩。
玩閃卡遊戲(認讀+說出含有該詞的典範句子+單詞連連看、排火車遊戲等),拼讀卡片或者拼讀積木都是不錯的選擇。玩蒼蠅拍遊戲(將單詞做成詞卡,準備1-2個蒼蠅拍,一個人讀單詞,另外1~2個人迅速拿起蒼蠅拍去拍剛剛唸的單詞,誰先拍對算誰贏,特別適合學高頻詞。)打通了拼讀和sight words這二脈之後,孩子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明顯增強,陌生的詞讀對了之後孩子特別有成就感,也更加關注語言背後的意義。
愛上英語之後,孩子會迫不及待地想要“升級”,比如Luna學典範2時,保持的是兩天進行一個故事的進度,同時通過做活動手冊複習鞏固典1的內容。
首先,有了一定的輸入,媽媽可以慢慢開始遮住文字,引導孩子邊看圖邊用英語描述細節:
這時候,如果她自然地用上一級裡的句型和詞彙,遇到實在不會表達的詞再查詞典,還用原文中的詞或短語造句子,也說明孩子開始有輸出啦!
接著,閱讀的速度也可以緊隨其上,每天進行一個故事:
可以調整順序,媽媽和孩子一起先裸聽(有基礎再裸聽才能聽懂,才有意義),試試能聽到多少資訊,聽到陌生的詞重複兩遍,聽完一遍之後再開啟書看圖畫和文字,這時對那些生詞的印象就會特別深刻。
再者,當故事的內容對孩子認知能力來說偏高的時候,就正是用英語來漲知識的好時機:
Luna媽媽分享到:多數孩子對於諾亞方舟、圓桌騎士的了解是通過中文學到的,而Luna是用英語學到的,這一點非常符合典範“學文化,啟心智”的編寫思路。
讀完故事,家長可以藉助網路搜尋相關主題的動畫視訊,讓孩子有個更全面的了解,看的過程中孩子又會提出新的問題。英語對孩子來說絕不僅僅是一門考試科目,而是為她探索未知開啟了一扇門,是照亮她前行路上的一束火把。
最後,建議每天花在英語的時間大概在30~40分鐘,安排讀一課新課,同時複習上冊的兩課。
複習不是乾巴巴地重新學一下,而是有多種形式:裸聽音訊、朗讀課文、做活動手冊、挑出裡面符合拼讀規律的詞多看幾眼。
每次看和讀,孩子都會有新收穫,讀得也比上一次熟練,自然娃就更有成就感,更自信了!
Luna 媽媽寫在最後:兩年來的“陪學”經歷,讓我徹底打消了最初的擔憂和顧慮,看到了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典範神奇魔力。英語學習真的沒有所謂的捷徑、速成法或祕訣,唯有紮紮實實地堅守自然習得的規律,探索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記住:在英語學習的路上,正確的站位應該是“孩子在前,家長在後”!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