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現在上小學一年級了,有一天她回家突然問我:“媽媽,唐老師問我們,究竟是學校的學習最重要,還是課外的興趣班最重要?”我有些好奇地問孩子:“那你覺得呢?”孩子回答著:“我覺得都很重要,但我們唐老師說學校的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近年來,在興趣班的問題上爭議一直比較大。有的家長認為學習才藝不過是家長為了掙面子的行為;有的家長認為學習才藝是幫助孩子找到課本學習以外的樂趣;有的家長認為中國只出了一個朗朗,而其他的都只是在浪費金錢;有的家長認為無關才藝學得精不精,重在孩子多了一種情緒發洩的工具,尤其是在青春期和迷惘的時候,多了一個陪伴孩子的“好朋友”;有的家長認為所有讓孩子學習才藝的家長,都是把自己的遺憾或夢想施加在孩子身上的體現……這的確是一個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的事情。
面臨小升初,家長自然是希望孩子能夠以學校的學業為主,那才藝興趣課究竟要不要停呢?我相信這個問題其實也正在困擾很多家長,對此,曦曦媽給出幾點建議,或許對你有所啟迪——
(1)擔心孩子沒時間練琴,這種想法完全是多餘的。
眼看孩子就要進入六年級了,再看看身邊各個家長的緊張程度,更是把小升初的緊張度提高了一個層次,弄得家長也無比焦灼。把興趣課停了吧,又覺得這些年的堅持就這樣放棄很不捨、很不值;繼續堅持吧,又擔心孩子沒時間練習,也擔心孩子把時間花了一部分到才藝之上,從而耽誤了文化課的學習。
我們常說“時間就像海綿,擠一擠總會有的”,如果孩子真的喜歡這門才藝,必定是肯花時間在訓練上面的。當然,為了能夠文化課和才藝課共同兼顧,孩子必定會約束自己在文化課的學習上更加專心、用功,並在在作業的時候絕不會出現拖拖拉拉的情況。
(2)孩子對才藝的堅持,其魅力值會伴隨孩子一生。
在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中王迅用小提琴和劉憲華合作了一首我願意,驚豔全場,認識王迅的人恐怕都驚呆了,想不到他竟然深藏不漏。他說小時候媽媽曾經花了兩個月工資給他買了一把小提琴,從此走上了琴童之路。但是他和大多數的孩子一樣,剛開始學琴的時候鬥志滿滿,激情昂揚,但時間久了,就變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了,現在想起來他後悔萬分,想要是當初堅持下來了,現在也算個特長了。
沒有特長的孩子,其心理活動是怎樣的?面對臺上其他同學的精彩呈現,坐在臺下的他極其自卑,也曾幻想自己能夠站在舞臺之上光芒四射;公司年會,看見其他同事精彩紛呈的展示,自己便覺得當初沒有學一門才藝好吃虧;在難受落寞的時候,除了一個人宅在家裡睡覺、暴飲暴食、玩手機還能幹嘛?再看看那些有才藝的人,至少有琴傍身,以發洩哀愁……
有才藝的孩子,常常會很有魅力,也非常自信,當然業餘生活也會過得很充實,而除了學習一無所長的同學,往往會有些許的失落。所以曦曦媽認為,既然孩子對才藝有興趣和天賦,作為父母我們就應該鼓勵孩子堅持下去,而不是自以為是強硬地幫孩子停掉。如果能夠把才藝作為課業的補充,就算是在升學時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但有藝傍身之後,孩子的魅力值也會伴其一生。
(3)只要孩子真心喜歡,不停比停掉更合適。
朋友的孩子今年上六年級,在一所民辦重點小學讀。他們孩子之前報過的興趣課也挺多的,比如鋼琴、長笛、畫畫、網球等,後來發現孩子對樂器的興趣不是太大,他們就把樂器相關的停了,而畫畫和網球哪怕現在六年級了,也一直堅持著。
朋友說,只要孩子真心喜歡,家長就沒有必要瞻前顧後地替孩子停掉。與其停掉孩子喜歡的興趣課,還不如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時間,把每門課的時間安排好,這樣一來不僅效率提高了,而興趣課的堅持也就成為了孩子調節心情的好幫手。
家長為什麼會滋生停掉孩子興趣課的想法,其實就是過分擔心文化課太緊而導致孩子沒有時間練習。鄰居說她培訓班所帶的班級,之前有個六年級的學生沒有去上興趣班,當時鄰居問孩子,孩子的回答是作業太多了沒有空。結果後來孩子說漏嘴了,原來他根本不是因為作業太多而沒有去興趣班,而是因為他和爸爸釣魚去了。
女兒纏著我報了鋼琴、國畫和舞蹈,班上很多一個才藝也沒學的家長總是會問:“你的孩子學那麼多,她不累嗎?她忙得過來嗎?”但其實我想說,當你的孩子真的喜歡時,她的自覺性自然會很高,而當孩子堅持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孩子自然也就習以為常了,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了她自己潛意識裡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