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費盡心思督促寫作業?會讓孩子潛意識裡逐漸認為:學習不重要
相信作為家長的你,一定和孩子無數次地講過,學習有多麼的重要。說到孩子的學習,其中有一個非常讓家長頭疼的問題,就是"寫作業"的問題。一看到孩子寫作業的模樣,不少家長就"蹭蹭蹭"上火。
家長1:"怎麼又要上廁所,這作業還沒開始寫,廁所都上了3次了!"
家長2:"寫完作業再玩手機、看電視!"
家長3:"你要是把花在玩兒上的時間,花在寫作業上,你成績就不是現在這樣了!"
家長4:"你現在只要學習就行了,其他事情,你不要管!"
你,是這樣的家長嗎?無論何時,都將孩子的學習、寫作業放在第一位?
只是家長不知道的是,自以為這樣的督促,會讓孩子重視學習,卻不知這樣的督促已經無形中讓孩子的"認知失調"了,孩子的潛意識裡,會自動降低學習、寫作業的優先順序,重視家長所禁止、延遲的玩。
什麼是"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其實是人的一種心理作用,是美國的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提出的。他指出:人們為自己想要做的行為找理由,然後總是會為自己辯解,進行自我說服。
那麼,為什麼家長督促孩子寫作業,會讓孩子"認知失調"呢?其實,這主要是源於家長的督促方式不太正確。
家長費盡心思督促寫作業?會讓孩子潛意識裡逐漸認為:學習不重要
1、孩子寫完作業,才能獎勵看電視等娛樂活動
媽媽:"你必須得寫完作業,才能看電視。"
這句話,似乎沒毛病,讓孩子寫完作業再看電視,家長有錯嗎?還真錯了。家長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其實就是在用"看電視"來交換孩子"寫作業"。
寫作業和看電視這兩件事情,在孩子心目中原本並沒有什麼排序,孩子或許只會覺得看電視有趣,但是在家長說出這句話之後,孩子便會潛意識裡認為"看電視"更重要,寫完作業,只是為了能夠看電視。
如果孩子寫完作業,才能做什麼,對於孩子而言,後者就如同一個獎勵一般,促使孩子去完成作業。只是,孩子也逐漸認為,學習沒那麼重要。
2、孩子"玩過頭",家長用"學習相關"內容進行懲罰
家長:"你捉蜜蜂捉一天了,還在玩兒蜜蜂,晚上寫5篇關於蜜蜂的作文!"
這件事是開心果媽媽自己親身經歷的,小學4、5年紀的時候,在老家有個瓦房,牆面上有很多洞眼,我便開心地捉蜜蜂,一天捉了好多。然後晚上爸爸下班回來了,看到我玩兒了一天的蜜蜂,別的啥也沒做,就生氣地罰我去寫關於蜜蜂的作文。
說真的,以前並不覺得寫作文、寫日記是一件多麼煩人的事情,但是自此之後,就非常不喜歡寫作文。
現在的家長,在孩子看電視看手機時間過長,也喜歡對孩子進行懲罰,讓孩子抄這個,寫那個。
這個過程,其實已經讓孩子"認知失調"了,讓孩子覺得"玩兒樂"已經上升為需要冒險才能進行的事情,這隻會讓孩子更熱愛"玩兒樂",更不喜歡學習。
如果家長換一個說法:超時了。這時候孩子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能玩兒太過,應該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
3、孩子認真寫作業、成績有進步,有大獎勵
媽媽:"你這一個月內都認真完成作業,我們就去動物園玩。"
孩子做作業、成績有提高,家長就用錢、物質等進行獎勵,這已經司空見慣了。只是,這樣的"大獎勵"也會讓孩子認知失調。
孩子在獲取到獎勵的時候,會覺得,這是因為我認真做作業、成績提高,而獲得的獎勵。此時孩子的關注點,會在"獎勵"上,而不是在學習本身上。
如果家長只是獎勵孩子一隻新的筆等一些簡單的東西,那麼孩子的關注點,依舊會在學習上。
想讓孩子"好好寫作業",家長不妨試試這幾個方法
1、將時間,交給孩子自己
讓孩子自己規劃時間,看電視、寫作業等。孩子在安排的時候,自己會意識到,什麼事情是必須完成的,什麼事情是可以壓縮時間的。這時候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將必需要完成的事情提前做。這樣的引導,會讓孩子重視寫作業這件事情。
2、逆向思維:別學了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笑話:孩子不愛看書,然後爸爸在出差前對孩子說,書架上的書,孩子一眼都不許看,碰都不要碰。然後孩子想,你不讓我看,我非得看。最後,一個不愛看書的孩子,竟然將書架上的書,津津有味的看完了。
這看似是一個笑話,但是卻也是有人親身經歷過的。
有時候,家長可以適當"打斷"孩子學習。比如晚上孩子寫作業到很晚,比如到了吃飯的時間等,打斷孩子學習,孩子內心有點不願意,其實這時候孩子的內心已經在"強化學習"了。
開心果媽媽寄語
孩子愛不愛學習,愛不愛寫作業,有時候是靠孩子本身,而有時候,家長們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只是,這個作用是推進還是扯後腿,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