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01引言學習不難,但高效學習真的很難

不知道你有沒有關注過,在我們身邊,總有一小撮人:他們在學習上其實非常刻苦,幾乎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學,但最後結果卻出乎意料。

因為收效,真的很差!

可能連他自己都覺得,有點辜負投入的時間。

但九年義務教育以及後續教育培養,這樣一個人人可學人人受教育的社會里,幾乎沒有人能算是完全不會學習,但真正能夠把學習學出高效率的,卻也的確少之又少。

可是,我們的身邊卻總經常出現,類似“天才”“神童”“別人家的孩子”這樣充滿羨慕的詞語。不過平心而論,拋開少見的天賦之外的大部分人,也確實分佈在正態曲線中間嘛。

所以,與其把問題歸因於外部天才太多,倒不如用心向內求索。不妨仔細反思一下,自己的內在努力是否達標,內驅力跟主動性是不是出了問題等,反而會比較有意義。

擁有10年麥肯錫戰略規劃經驗,5年華潤醫療集團創始心得,5年中信資本投資管理體系的馮唐,也是詩人馮唐和作家馮唐。他在高強度工作中,還是在20餘年裡寫出了16本書。並且,他還抽時間擠時間,翻譯了眾多名作。

那這種強大的輸出能力,放在很多人身上簡直是無法想象的。可仔細想想,牛人的一天,也一樣只是24小時而已啊!

所以,這背後的背後,雖離不開他深厚的文化修養與堅實底蘊,但我覺得,更重要的還是他在高效學習能力中,才逐漸養成了高效解決問題的能力。

時間很公正,沒人能拓寬時間的長度,只能想辦法挖掘時間的深度。所以,想要在學習上有所收穫,努力培養學習方法,提高效率,至關重要。

02學習第一關,如何專注是基石

《無限可能》這本書的作者吉姆·奎克,目前是一名大腦教練,在記憶力提升、腦力最佳化、快速學習方面,已經是公認的世界級專家。

但誰能想到,早在童年時期,他就因大腦受傷而一度在學習方面表現地非常困難。所以,雖然他一直很用功,很努力,很勤奮,但他的學業成績卻是一直不佳。

好在,後來他獨闢蹊徑透過自己一套獨創的方法,終於顯著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水平。

而且,他此後還將自己全部精力也投入到幫助他人釋放潛能和能力上。如今,每年至少有20多萬人受他影響,加入到腦力開發中來。

現在,他主持的播客節目《奎克大腦》一直穩居iTunes教育培訓節目排行榜前列,他的線上課程也被190多個國家學生所使用,廣受好評。

那麼,讓我們跟他一起來學習一下,如何在學習中做到專注吧。

一直以來,在心理學界都有一個共識,注意力是有限資源。而我們在提高專注度的同時,其實就是要最佳化分配我們的注意力。

可以說,專注對所有事情來說,都是最關鍵的一環。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也需要努力練習專心能力。但不幸的是,我們大多數人擅長的卻恰好是分心。

那如何做才能讓自己變得專注呢?

(1)一次只做一件事

對於這一點我的理解是,很多人都以能同時高效處理好幾件事為榮,但這時我們有限的注意力就會被分配到不同的事情上。

可這些事情又因重要性程度不同,而很難被加以詳細配比區分,所以無形中其實反而會造成一定的注意力損耗。也就是說,我們只是維持了表面的高效而已。因此在學習中,也是如此。事要一件一件做,千萬不要一團亂麻。

(2)整理所處環境,使其井井有條

普林斯頓大學有項研究發現,雜亂的環境與事物會爭奪我們的注意力,悄悄導致我們學習效率下降,可焦慮和壓力水平卻反而會上升。

所以,限制所處環境中物品的數量,是高效率,高產出工作中,保持大腦空間能不被額外擠佔的好方式。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學會透過進行有意識的呼吸練習、及時解決一直造成壓力的事情、安排專門的“分心時間”這三個小妙招,來讓自己忙碌的思維儘量平靜下來。

張弛有度,才能長遠。

從科學家已有研究來看,大腦其實需要更多的處於平靜狀態,然後才是在我們需要時能被快速調動起專注能力來。

03學習第二關,提升效率是法門

心理學家早就將學習分為4個層次無意識無能(人們沒有意識到自己不知道);有意識無能(意識到自己不知道);有意識能力(意識到技能存在,並能有意施展);無意識努力(知道如何施展一項技能,幾乎可以自動化)。

奎克又在這4個層次上,又添加了第5個層次,也就是我們中國人經常強調的學習中的“融會貫通能力”,能力的施展如同天性一般。

那麼該如何提升學習效率呢?這個問題其實對大家來說都有點難。

比如期末考試之前,大多數學生其實是會選擇填鴨式突擊學習,然後考完很快忘光光。完全不是,早有準備,有條不紊的狀態。

那這種方式掌握下來的知識點,真的理解了嗎?以後真的會運用嗎?當然不會。

關於這一點奎克給出了7個簡單習慣

(1)主動回憶

比如我自己,每天會在白天進行學習後,抽晚上睡前時間閉上眼睛,在大腦裡把當天所學的知識快速的過一遍,找到問題所在。

第2天,再去有針對性地複習。

(2)間隔重複

這種方式非常簡單,但卻非常有效。

眾所周知,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當天學習的內容,如果不及時進行復習,到第2天就會遺忘掉大多數了。所以,如果能在當天複習基礎上,再加上間隔重複,效果就更完美了。

除此之外,還有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狀態(端正坐姿),利用好嗅覺(刻意營造新增環境味道),為大腦播放音樂(巴洛克風格音樂助力營造專注氛圍),用整個大腦去傾聽(共情),注意做筆記(捕獲和創造)等方式,可以很好輔助提升學習效率。

04學習第三關,長久記憶是源泉

明明平時學會的知識點,記住的知識點,怎麼一到考試卻突然忘了,這是困擾多少學生的噩夢啊。但仔細想想,卻也很好理解。

只有真正進入到我們長時記憶中的內容,才可以在大腦搜尋並試圖再現資訊時得以復現。

那麼我們該如何提升自己嘗試記憶的能力呢?刻意鍛鍊記憶方法,並規避影響記憶力的那些不良學習方式,就是解藥。

首先,大家都知道,死記硬背是非常不可取的記憶方式。

而抓住記憶的主動焦點,將要記住的記憶材料,在大腦中加工成畫面感很強的影象輔助記憶,充分善用聯想、情感、地點等方式加深印象,都能夠事半功倍。

除此之外,作者提出的MOM記憶法,告訴我們充滿動力去記住的東西,往往被記住的機率更大。而注意力沒集中時記住的資訊,將很快會被遺忘。

所以,實現長時記憶的關鍵,是意記而不是死記。再結合主動回憶,間隔重複這些具體方法,效果會更好。

05學習第四關,快速閱讀是助力

閱讀能力對於學習來說重要嗎?重要。

按照作者的說法,閱讀可以讓我們的大腦快速運轉起來,可以提高我們的記憶力,可以改善我們的注意力,可以增加我們的詞彙量,可以提升我們的想象力,可以提高我們的理解力。

那如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做到快速閱讀,高效理解並記憶呢?其實大多數人都錯了。

現在市面上鋪天蓋地的快速閱讀法,數不勝數,但其實那些方法未必真的能夠實現高效。

比如我自己嘗試過的快速閱讀法,20分鐘快速讀完一本書。當時覺得很神奇,但讀完之後發現,根本無法記住書中的內容,包括一些核心的重要資訊也很難將其記住。

不過,最近這段時間,在得到聽到脫不花的一門課程後,我對該如何快速閱讀有了重新認知和深刻體驗。

脫不花說“指讀法”是最高效的閱讀方法,這點與奎克的觀點不謀而合。指讀法就是讀書的時候,用一根手指指著你要看的那行字,逐字閱讀。手指移動到哪,視線就跟到哪。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看書時,你以為自己很專注,其實並沒有。你的目光,可能被分散在了一整頁紙上。

指讀法的優勢是,讓我們在閱讀時專注於重點要看的那一行,而且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手指的滑動速度有多快,閱讀的速度就可以達到多快。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自己高度聚焦的注意力,以及更到位的理解力。

正如脫不花所說:“只有聰明人才用笨辦法,那些笨人反而都在自作聰明、投機取巧。”而奎克也認為,指讀法是最佳快速閱讀方法。並且,還提出了閱讀鍛鍊法,拓展外圍視覺法等其他方法。

06學習第五關,敏銳思考是大成

在前面幾點中,我們重點掌握瞭如何做到專注,如此有效學習,如何長久記憶,以及如何快速閱讀的一些方法與技巧。

那麼掌握了這些內容以後,如何敏銳思考成為下一步的重點思考,將學到的知識可以很好的進行融合並提出新思路,甚至可以創造性地發展出解決問題的新辦法。

思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學習中擁有獨立而深刻的思考能力,才是真正能跟他人拉開差距的重要法器。那如何培養這種能力呢?

第一步,充分了解並判斷自己的學習風格是怎樣形成的,以及學習風格,屬於哪種型別。關於這點我們可以使用VAK學習風格模型,來進行自我瞭解與精確判斷。

第二步,利用心智模型,幫助自己快速敏銳做出決策,創造性解決問題。在這兒作者推薦了40/70法則,在獲取40%資訊之前別做莽撞決定,同時資訊也儘量別因超過70%後而猶豫不決。

除此之外,奎克提倡在自己的錯誤中進行研究總結出新知,並透過二階思維指數型思維的方式去訓練自己,找到根本問題和提出新方法的外推能力。

在這一系列方法的學習與實踐中,我們的思考能力會逐步提升並越發敏銳。

小結

《無限可能》這本書一共分為“開啟平凡大腦非凡之旅,打破充滿限制的思維模式,創造強大且可持續動力,以及學會如何學習”4大部分,而每部分之間所涉及到的方式方法,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但本文僅就“學會如何高效學習”這一模組進行剖析與探究,願每一個被學習困擾著的你,能從中有所收穫。

13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適當的教育懲戒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