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馬太效應這個心理學常見的概念,常被用於教育領域。這個概念本身是指那些好的事情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好,而壞的事情則會隨著事情越來越壞。對於學習這個過程而言,基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通常情況下,如果沒有十分的決心或者是超人的毅力,那麼很難扭轉既定的結果。
在重點中學任教已經有30年的語文教師曾言渠,不僅是班級裡受學生尊敬的老師,更是在學校裡有名的“黃金手”,因為只要是進了他所在的班級,受他教育幾年,連差生也能提高一大截。曾言渠認為,要想把一張150分的卷子提分,那麼就離不開3個方法。
1、字詞框架的徹底梳理曾言渠提出,語文有20%的分數是基礎分,也就是一張卷子最前面的字詞分數,之所以很多學生認為自己明明已經把學過的內容背過了,但是遇到新內容還是做不對的情況,其實還是沒有掌握系統的字詞框架。
平時常用的語文字詞大約為3500個字,但是常見的卻不過其中一半,尤其到了高中階段,學生驚呼自己怎麼忽然見到了很多生僻或者是生澀的字詞,那麼這個時候,不僅要單純的背誦記憶,還要運用字詞框架的梳理整合。
把一些生僻的字詞,與之前學過相似的字詞整理到一起,辯證記憶的學習方法,能夠大大減少犯錯的機率,也能提高考試拿分的可能性。
2、總結固定題型的解題步驟
類似於閱讀理解或者是文言文理解的時候,題目出題範圍大致都是固定的,只不過每篇文章不同,所以答案中的一些關鍵詞也會發生改變。
當內容是作者抑鬱不得志的時候,往往是抒發他憂國憂民或者是報答國家的哀思;當作者描寫類似於海燕的文章時,那就是歌頌對xx的堅韌不拔的品質,以及對成為xx的嚮往之情。
對於一些固定題目,其實都是有固定的解答步驟,這個時候是需要背誦也是需要總結的,是需要自己平時多下心思,就可以多拿分的部分。
3、勤練手、多反思一張語文試卷,作文佔了將近二分之一,很多學生就是寫作苦手,曾言渠給出的建議,是要平時自己去練習,多去總結反思,自己寫的內容與滿分作文的差距在那裡。
曾言渠指出,作文並不是一定要求文筆,但是一定要書寫邏輯清晰、內容完整,有了基本的框架後,再去填充細節,才能在考試的時候多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