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外出吃飯,同桌有位老師提到,現在的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要麼愛講話,要麼愛走神,甚至還有些,一上課就一副沒睡醒的樣子。
但每次請家長來,家長又氣又怒,就只會朝孩子吼罵,然後警告他們,晚上早點睡覺,不準再打遊戲,看電視,要管好自己等。
但老師接著又說,其實我倒覺得,這些家長,應該首先好好管一下自己才對。
他們讓孩子早睡覺,自己倒是玩手機到深夜。
他們讓孩子上課認真聽老師講,但他們卻沒有耐心聽孩子講一句話。
他們讓孩子努力學習,但孩子在一旁做作業,他們卻在一旁悠哉悠哉地追著劇。
我們都知道,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但有太多時刻,父母們自己做了壞的示範,卻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父母們都沒以身作則,卻要求孩子可以做到優秀。
有一句話說,只有能管好自己的人,才有資格去管別人。
作為父母,也許你有權利去管教自己的孩子。
但當你連自己都沒管好時,無論你再怎麼苦口婆心,再怎麼嚴厲施威,再怎麼勞心勞力,都不太可能管好孩子。
認識一對夫妻,兩個人的性格都很強勢,他們在一起,不是吵架,就是冷戰,總之,彼此都活得累。
比如丈夫常常覺得,一個好的妻子就應該是一個賢妻良母,況且以他的經濟能力,也能供養起一個家庭。
於是他總勸自己事業心很強的妻子,辭掉工作,或者把更多精力,迴歸到家庭中。
但妻子無論如何也不同意,因為她在工作中,不僅可以擁有經濟獨立,還可以找到更大的自我價值。
同時,妻子在生活中,也是一個過於較真的人。
比如她要求他牙膏必須從下往上擠,用過的菸灰缸必須立馬倒掉,外出聚會應酬,一定不可以超過12點。
如果不和她的心意,就會大發雷霆,但這些在丈夫看來,並不算什麼大事,也沒必要上崗上線。
於是兩個人,就在這樣互相的折磨中,讓感情越來越淡,同時彼此也沒做出任何改變。
在感情中,我們常常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試圖以自己的意願,去改變對方,讓他們變成你眼中的完美樣子。
但你最終會發現,往往越想改變另一半的人,不僅改變不了對方,還會讓彼此越來越疏遠,乃至心生厭倦。
許多時刻,接納和包容對方的缺點,以及尊重對方的個性和習慣,才是幸福婚姻的祕訣和法則。
一個朋友曾跟我提到,他的母親,最大的愛好,就是喜歡往家裡囤積廢舊物品,尤其是許多斷了的傘,壞了的傢俱,過時的衣物等。
他每次回到老家,都要強行幫母親收拾,並且把他認為該扔的東西清理好幾袋,直接給扔了。
但等到他汗流浹背,忙活了一上午後,母親不僅不認為兒子孝順,甚至怪他不知好歹,還為此跟他置氣。
因為在母親看來,這些東西,說不定還有用,就這麼隨隨便便扔了,太可惜了。
當然這位朋友,也覺得委屈,畢竟這些東西,其實既不值錢,還佔地方,留在那兒,跟囤積垃圾,沒什麼兩樣。
但他忽略了一點,年老的母親,有著他們那一代人多年形成的勤儉節約習慣。這很難在一時半刻改變,也不必非要改變。
也許我們的父母,他們在日漸衰老的過程中,有許多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在當下看來,已經落伍,已經淘汰,甚至跟不上時代的節奏了。
但誠如《禮記》裡,有一句話說,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比起去做一件,你認為對的,但讓父母難受的事,還不如在無傷大礙的情況下,儘量順著他們的心意。
有很多人,在家庭生活中,感到很疲憊。
因為他們雖然也花費了不少心力,但依舊無法讓親子,夫妻,或者父母的關係,處得融洽,甚至還時常有挫敗感。
有很大的一個原因,就在於我們“管的太多”。
比如,我們總希望孩子能用功讀書,有個良好的行為習慣,性格脾性好等,
但我們往往把重心放在管教上,而忽略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管的再多,不如身體力行做給孩子看。
比如,我們總希望伴侶,可以按照我們想要的樣子去改變,但我們忘了夫妻的相處,是兩個不同個體之間的結合。總想要改變對方的人,是自私的,也是難以做到的,而學會包容對方,才能讓關係更融洽。
再比如,父母和我們之間,原本就存在一定的年齡鴻溝。也許他們會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也許他們身上也有諸多缺點,但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上,我們又何必面紅耳赤地去跟父母爭對錯呢。畢竟讓他們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說,家和萬事興。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能夠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能夠從家人的角度去著想和考慮,那麼我們就能營造出和睦友愛的家庭氛圍。
好的家庭,不是管出來的,而是理解,體諒和愛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