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被網友拉進一個家長教育群,分享了一些關於如何熱愛學習,如何學好某些科目的心得體會。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中國解決了溫飽問題,正在向更高階的社會階段進發,首要問題就是教育。每個家庭都重視對子女教育的培養,不計成本投入,證明知識的力量無處不在。
中國所經歷的社會教育現象,有點類似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中產階級的教育軍備競賽,他們那一代教育問題的過去時就是中國目前發展階段的現在時。
*1
有家長提到,現在孩子正處於叛逆期,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不認真,老愛玩手機和談戀愛,非常頭疼,應該怎麼辦是好?弱弱問一句,家長何時放下了手機,真正拿起書本翻上一頁?
初中是孩子的叛逆期,孩子比較活躍,這是人的自然發展歷程,千萬別大驚小怪,陪伴孩子度過叛逆期,或者說做他們的好朋友,重要在於家庭教養。
從心理學上來講,一般有四種比較典型的家庭教養方式,權威型,專制型,放縱型和忽視型,有時候會模糊了界限,有時候會相互融合,有時候又相互排斥,主要看家長的情況。比如:
權威型教養方式,鼓勵孩子獨立,同時也會有一些限制和控制親子,言語交流較多,父母對孩子溫和並且充滿感情,父母會耐心聽孩子的觀點,這種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孩子,社會能力和認知能力都比較出色,有自信和較好的自控能力,並且心態比較樂觀積極,成就感也較強。
專制型教養方式,這種型別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很嚴格,強加給孩子一些不經解釋的規矩,這種教養方式中成長的兒童表現出較多的焦慮退縮等負面的情緒和行為,往往感到生活沒有希望,感覺生活很不快樂,很容易得抑鬱症,影響他成年後的情緒穩定,容易暴躁發怒,甚至做出偏激的行為。
如果是放縱型的,父母對孩子充滿了愛和希望,但很少對孩子提出什麼要求和控制,兒童很難學習到自控,可能變得霸道無序,這種撫養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表現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非常差,自我中心固執,很難與同齡人相處,缺乏恆心和毅力。
忽視型的教養方式,這種型別的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由於和父母之間的互動很少,這種成長環境中的孩子社交能力不良,自控和獨立能力都很差,自尊心很強,自尊水平較低,非常不成熟。
透過對比這四種教養方式,利弊互現。這四種的教養方式中,權威型是最理想的教養方式,當然了,即使是權威型,教養也需要隨著兒童的成長,在具體的教養策略和方法上,在不同的階段調整,這樣才能滿足兒童成長的需要,而不是有一個固定的正規化。
從總體上來說,教養方式的適應性變化趨勢,是在兒童關心和愛護的基礎上建立,父母賦予更多的自主權利,對孩子的直接控制,慢慢減少……恰恰不是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最近新聞媒體曝光過高材生髮生弒殺母親的新聞,這不足為奇,因為家長的控制慾越強,等到成年後反彈的力度會更激烈,甚至做出極端的舉動。
作為家長,少不了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實際上,按照馬斯洛需要的層次理論,我們對孩子的學習期望在於它產生自我內驅力,歸根到底就是讓它躍升至自我實現的需要,在這一層的時候,他們會主動追求實現自己的能力或者潛能,並使之完善化。
在最高層面上,馬斯洛分為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學習就包括在認知裡面,比如求知,理解、探索、好奇,使人具有學習和發展的願望以及探索新的事物和未知事物的願望。這給我們的啟示是,要想讓孩子學習動機變得強烈起來,需要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食物、睡眠等),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這樣需要父母的關愛,需要家庭的溫暖,如果夫妻關係不好,家庭不溫暖,對孩子的態度有問題,容易影響到孩子(學習),這是顯而易見的情況。
試想,如果一個家庭整天吵吵鬧鬧,家庭成員之間經常冷熱暴力交替,家庭氛圍無比的冷漠,這個家庭有的是生氣而不是生機,對孩子的學習起到負面的作用,這樣的家庭背景能指望飛出金鳳凰嗎?所以,當孩子學習不理想的時候,家長更多的需要是鼓勵而不是指責、奚落、打擊、辱罵。實在忍無可忍的時候,家長還得忍下去!
*2
學習有一個關於意志力的問題,這是在自覺地確定目標後,克服困難達到預定目標的一個心理過程,怎麼破解呢?要在心理動力上提供源泉,比如理解學習的動機,激發興趣,在價值觀上強化學習的樂趣與意義,這個是學習心理的最底層邏輯,最好從小開始培養,產生自驅力。這一點很大的差別,孩子要自己主動學習,而不是家長逼著學習。這就是涉及到學習動機問題。
學習動機或者說學習信仰,應該從哲學的層面去引導。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阿里士多德都說過,哲學的起源是人類對大自然和人類自身的存在感到驚奇,所以他們會從情感上燃燒起來,對這些問題追根究底的、強烈探索的興趣,因此需要激發孩子創造性學習的慾望,那麼就必須是自己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從這個意義來講,從小讓孩子接觸簡單哲學什麼的,有助於激發求知的慾望,產生學習的內驅力。
實際上,學習、求知,創造,奉獻與分享,是身而為人最快樂的事情,可是很少人意識得到這一點,不管正在校園還是走出社會,無論讀小學還是到老年,求知慾應該貫穿人的一生,唯有這樣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找到真正的快樂。
因此我跟經常給孩子“洗腦”強調,在這個世界上,只有知識才是你最好的朋友,最真正的朋友,它永遠不會拋棄你,如果你跟他混熟了,你覺得它好玩了,他始終伴隨在你的身邊,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他都能夠幫助你,幫助你解決你的問題,獲得你想要的一切。
而且,這個世界上只有求知與創造才是真正的快樂,最高層次的快樂,沒有比這些快樂和幸福來得更加強烈與持久,比如完整地解答出一道難題目,又或者是寫出一篇文章,又或者你觀看一場電影,這遠遠大於吃一萬隻煎炸雞翼帶來的快樂更加深刻、熱烈和雋永。
這就是在知識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智慧。
學無止境,提倡終身學習,多學習一門知識背景,相當於多長了一雙眼睛,對於解決問題非常有幫助。我們開車非常有體會,汽車為什麼要有後視鏡?沒有後視鏡的話,根本就無法安全行駛。我們多學習一門知識相當於為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多配置了幾隻眼睛,對家長而已同樣成立的道理,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3
從心理學上談完學習,具體到科目訓練和知識學習。目前有個普遍的情況,孩子的知識面和思維深度還不太廣,除了課本外無法跳出課本的框架,去擴大自己的知識背景,所以做題目的時候難以拿到高分,或者成績不夠穩定,題目稍微有變化那就吃不開了。
比如歷史和政治需要一一知識點講解(很多老師做不到的,只是講題目,講概念,但是沒有真正讓學生理解),而且學生從大格局去深刻理解,才能應對千變萬化的題目。
學好政治或歷史,需要有大格局,深入瞭解到時事背景和基本的社會運作邏輯,結合課本知識內容,這些理解透徹了,萬變不離其宗,學生往往是在大格局大背景的理解方面非常欠缺,因為學生沒有接觸社會,所以必須要思考構建一個知識背景牆和價值觀體系。
比如道德與法治,有關民法典的頒佈,需要了解到一系列的知識背景(有法典是什麼?為什麼需要法典?法典的頒佈和實施的意義是什麼?……這些需要深刻領會到裡面的含義)。不掌握的話,碰到題目就會模稜兩可。
所以建議在每一個學期的寒假和暑假都要複習和預習,下一個學期的內容要提前複習甚至提前學習,否則很難跟得上節奏。今天的知識點沒消化,第二天就有新的知識點,而且無法形成系統的知識網路,碰到難題便會卡住了,初中數學證明題是最明顯的例子。除了課本上的內容,還得將屬於這塊的知識背景和知識原理都搞清楚,編制更嚴密的知識網。
有家長問道,中學政治和歷史怎麼學?孩子好像不太感興趣,成績也不穩定。
我的回覆是,歷史科目要針對孩子的基礎和興趣入手,如果興趣不大或者對理解歷史概念有問題,可以嘗試將透過紀錄片的方式引導產生興趣。有了興趣愛好之後,要把歷史課本教材,圖表與階段全部背熟,用費曼學習方法,即不斷地回顧回憶知識內容,並能默寫(講述)得出來(最最關鍵這步驟,默寫不出來把它背出來再默寫,反覆訓練,對應試非常有幫助),後形成知識網路,像放電影一樣刻在腦海裡。
所以需要回歸課本,理解概念,構建知識網路,並且能默寫背誦出來。 合上書本,回憶書本,默寫所記的內容,默寫不出來的就是你還沒掌握的,再次重複去記憶,反覆這樣練習,直到能很通順地默寫下來。
對中學生來講,有點抽象,首先要理解每一個概念和原理(是真的理解,並能說出來),比如什麼是人大,如何運作的,馬克思主義那些原理……然後多看參考訊息與人民日報等傳統的媒體資料,最後還是運用科學學習法。平時最好多一點參與社會實踐,真正感受到政治的方式。
不得不提,有了方向,在學習上,記憶方面也得花點心思。記憶上的東西記憶是有十多種方法,要動用不同的感覺去記憶,比如我國第一顆衛星在什麼時候發射,我目前還記得:
我用畫圖方法,衛星與接收形成“70”的圖示,直觀深刻。
此外,政治和歷史很多意義評價都是非常抽象的詞彙,要把它具象化,方便記憶。歷史政治課本要背誦的內容,提煉關鍵詞之後,讓其具象化顯現成畫面,方便記憶。舉例說明:
偉大的民族精神,透過記憶魔術,抽取關鍵詞,並且畫出圖:
比如理科上也有很多需要記憶的,比如化學用口訣法:
另外,還有家長髮來小學英語試卷,我針對性地對其孩子提出了英語學習方法參考:
1.比如聽力部分反映出他聽力內容不太紮實,我建議他將課本里面教材,聽寫,機器讀,自己動手寫,直到能夠聽得出為止,聽不出的地方要反覆的去記憶背誦,反覆聽,一邊聽一邊寫……而能夠聽得出來的是自己重要的語料庫,聽不出來的就是考試薄弱點,薄弱環節,需要反覆經歷和鞏固。
2.針對很多單詞和短語不熟悉,建議他反覆去背誦去默寫,保持每天一篇英文作文讓老師一對一來評,發現哪些單詞忘記了,哪些句型用得不對,加強練習與訂正,以寫催學。
3.最後他買一些英語模擬試卷回來,將答案(單詞)填上去,然後不斷的背誦,反覆閱讀,讀得多印象深刻,其義自現。
……
學習的方法不勝列舉,在交流中求進步。 學海無涯苦作舟,書生有路勤為徑。在未來的日子,一起為孩子的教育交流,挖掘更多的學習心得體會,分享教育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