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1

一個孩子在上小學前,如果處在特別單調的環境裡,比如天天悶在家裡見不到什麼人,比如僅僅圍繞著“學習知識 ”這個單調的內容,家長強行讓孩子大量的背古詩,不允許孩子出去玩等,是很危險的。

如果孩子上小學後還是這樣的環境,則是可悲的,因為人類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知識”,人生的意義不僅僅止於考大學。

每個正常人都有夥伴的需求,有情感的需求,還有興趣愛好的需求。人們對知識的需求只是其中一個方面,而且不是最緊要的方面 。

知識的獲取是可以向後推遲的,尤其是如今這個網路時代,知識不一定全都需要記到腦子裡,可以隨時上網查詢想知道的知識,當然有些需要付費 。

而情感態度、興趣愛好、意志品質、適應社會的能力等,是需要從小培養的,無法藉助網路來彌補,也是不能推遲的。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是講一個“牛娃”的養成記 。一對高階知識分子父母,逼著孩子每天學習各種知識,為了讓孩子考上名牌大學,讓孩子忙到沒有時間去玩。後來孩子小小年紀得了抑鬱症。

沒有一個家長不想讓孩子考上好大學,而且想考上好大學,“知識”確實很重要,不過在獲取知識的過程當中,用到的意志品質、興趣愛好等也很重要。

一個長期被逼著學習,對學習產生厭惡情緒的孩子 ,就算勉強考上了好大學,未必是成功的教育。如今厭學的孩子越來越多,這是多種原因造成的,離不開家庭的因素。

國家有規定,幼兒園不允許教小學知識,因為幼兒智力和社會性發展僅僅靠學知識是不夠的,給太小的孩子灌輸太多“知識”也是違反人性的。

可是,總有些家長因為孩子在幼兒園沒學知識而焦慮,卻不太關心孩子是否在幼兒園過得開心,是不是透過玩耍增進了智力。

那麼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就不需要費心教育了嗎?恰恰相反,嬰幼兒時期是最需要家長費心教育的時段 ,但是教育的內容絕對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與語言相關聯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適應社會能力。

著名的“狼孩”卡瑪拉,她被人類收養後活到17歲,智力只達到三四歲孩子的水平。她的例子說明人類智力和社會能力的開發越早越好,尤其是嬰幼兒時期的智力開發最重要。

為了讓卡瑪拉學會說話,為了讓她適應社會,工作人員用五六年的時間,做了各種努力,最終沒能讓這個狼孩變成正常人。

科學家研究發現,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都有學習敏感期,比如小雞啄食,小鷹學飛等,都有一個特定敏感期,一般是在剛出生或出生後不久,錯過那個時段,就很難學會了。

人類的行為受大腦控制,大腦的功能都可以追蹤到神經元的聯結上,有個相關詞叫突觸。突觸密度在出生後的變化極其迅速,生長最快時期是在兒童早期。研究人員發現,三歲到五歲之間,兒童大腦突觸的密度高於成年人的水平。

“狼孩”擁有和正常人差不多大小的腦容量。可是,在她大腦最應該得到刺激的敏感期,是和狼群在一起,沒有得到人類社會環境的影響,過了學習敏感期,後期再努力開發也無能為力了。

狼孩在動物世界中生活時,沒有對人類語言的體驗,沒有人類溫暖的懷抱和情感體驗,沒有來自家庭的培養教育,而且相比人類社會,叢林是個單調的世界 。這就是狼孩為什麼連直立行走都困難、永遠無法融入人類社會的原因。

2

從出生到上小學前這個階段,人腦的發育有不同的年齡特點,還有“月齡”特點。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出生不久,多和孩子說話,給孩子讀詩、聽音樂等,訓練孩子聽和說的能力,儘量做到不錯過敏感期。

如果錯過了學習語言、爬行、平衡、走路等敏感期,孩子身心發展都將滯後。比如,與語言相聯絡的抽象思維能力是人類獨有的,是區別於動物的創新能力、改變世界的能力。

成年人如果長期離開人類社會,比如像魯濱遜那樣,在海難中漂流到島上再返回。這樣的成年人 ,則不會出現像狼孩那樣的狀況。這也足以說明嬰幼兒階段的教育,對人智力、身心發展起決定性作用。

上面說了這麼多,主要為了完整回答之前回答的問題“學齡前要不要讓孩子背古詩?”

孩子學齡前,家長對孩子智力、非智力因素的重視應該是全方位的,讀、背古詩僅僅是其中一項,不過是比較重要的一項,因為關係到語言發展和識字能力以及課外閱讀。

從孩子出生起 ,儘量給孩子提供多樣的刺激,從聽覺、視覺、 嗅覺、觸覺等方面給孩子多一些的、重複的體驗,是早期智力開發的重要內容 。

孩子再大一點,就讓孩子去大自然中,去外地,去各種不同場所, 多讓孩子見世面。另外,陪孩子多讀書、多說話、 多運動、多勞動等等,這些都是開發孩子智力的辦法,也會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在一些偏遠落後地區,有些家庭在孩子出生後,無人照看或者是別的原因,有的媽媽把孩子綁在床上,把孩子單獨留在家裡。

這樣養大的孩子普遍都有些痴呆,這是孩子大腦發育敏感期受到的刺激太少導致的,而且由於缺少母親溫暖的懷抱和陪伴,這些孩子的情感發展和社會性也相對滯後。

在我之前的主頁文章中寫到過《卡爾·威特的教育,痴呆兒到博士養成記》還有其它文章,(大家可以關注後閱讀)都有與智力開發等有關內容,在此不再贅述。

想讓孩子將來更聰明、學習好,學齡前的教育及其重要。 美好的、重複的和新奇的東西促進智力發育,可以為以後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孩子出生後所處的世界,是單調的,還是多彩的,是促進孩子大腦成熟的養料還是垃圾,這都是由家長決定的。

古典詩詞是中國漢語言文化中的精華,是給人帶來美的享受的、有韻律感的、有節奏感的、適合兒童學習的、短小的、比一般平庸的語言文字更有價值的精品。

一個人在幼兒時期讀過背過的古詩,即便當時並不懂,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會懂,即便在成年後全都忘記了,它們所含的營養早已融化在血液裡, 潛移默化中促進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老卡爾·威特在孩子出生六週開始,經常為孩子朗讀詩歌。那幾首富有韻律感的、優美的詩歌,他的兒子一兩歲後就會背了。老卡爾·威特能把痴呆兒培養成博士,這些曾經響在兒子耳畔的詩歌,一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為它們具有聽覺刺激的功效,促進孩子更早的開口說話,又有美感和韻律;它們既是濃縮的文化,又能幫助孩子識字,將來還能促進孩子課外閱讀。(請看主頁文)家長們為什麼要排斥呢?

只要注重方法,給孩子讀古詩、陪孩子背古詩的好處很多。怎麼會有人說,學齡前背古詩會有壞處呢 ?關於讀古詩和課外閱讀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在此不再贅述。

古詩詞作為課外閱讀中最經典的內容和高考必考的內容, 家長們有什麼理由不早一點兒讓孩子去聽、去讀、去背呢 ?

#語文老師##教育##讀書#@微言教育

7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優秀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