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如何做一個校園創業的專案?校園有什麼需求呢?

我們統計了一下學生的投票,有一個很高的需求,是類似校園版58同城的產品,就是以學校為單位的分類發帖論壇。

學生有很多碎片的需求,比如修電腦,轉讓課本。

這些功能58都有。但58現有的顆粒度,是以城區為單位的,比如中關村有多少人有這樣的需求。但學生希望的顆粒是,我的問題能在本校解決,連旁邊學校都不想去。

看上去,一個以學校為顆粒,學生髮資訊找資訊的平臺,是有機會的。

到這一步,我們算找到破局點了嗎?

其實我們只能說找到了一個方向性的概念,就是這個方向有機會。

接下來我們就要把這個方向概念具體化,場景化。

下一步,我們請現場跟我們共創的這4個大學生來排序。怎麼排呢?

假設現在咱們這個平臺已經有了。這邊呢,有大學生活裡的460件事。請你們看看,有哪些事情是需要這個資訊平臺的。

這四個學生很能幹,一下子就從這460個事情裡,挑了100多件,並且分了6類,每個類別有十幾種資訊需求。

你看上去,這不就是一個現實版的BBS嗎?

現場大家就覺得這很好啊!如果我們有這麼豐富的本校資訊在上面,大家肯定會用啊。

到這裡,我們是不是找到破局點了呢?

找到破局點

我們都知道從0到1的概念。

我們目前看到的,是很豐滿的,有6大類,每個類別大約有十幾種資訊的大家會很喜歡的平臺。這是什麼?

但問題是,我們現在起始的狀態是0,除了現場這20個人,一行程式碼、一個頁面都沒有。

所以,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看到了1,怎麼從0走過去,走到這個理想的場景?

要產品能達到這麼完整和飽滿的資訊,是需要很長時間的運營,各方條件都配合,才會出現的一個情況。

如果這個產品上線,一上來就搭這麼大的架構,這麼多品類,這麼多版塊,結果就一定像拿著六個空碗在討飯。拿一個空碗討飯想吃飽都不容易,六個空碗放一塊,只會讓自己更尷尬。

所以,我們要找一個點,我們現場這20個人就能開始去做,並且保證使用者滿意的點,讓這個產品開始生長,一直長到1。

於是,我們就請現場的4個同學再幹一件事,現場我們有100多件事都需要這個資訊平臺來撮合。

那我們先把每件事的頻率標出來,也就是你多長時間幹一次。比如拿快遞,可能一個星期拿一次,那就是一週一次。把所有的事,從高頻到低頻的順序排下來。

所有事情的頻率打完標記以後,我們才發現,我們之前聊得特別high的很多事情,其實都極其低頻。

比如找人修電腦,4年不見得有一次。找同學幫我去火車站接一下人,4年不見得有一次。大學追女孩談戀愛,一提大家都特別high,但其實一半以上的學生,大學期間沒有談過戀愛。

這些事其實都極其低頻,正是因為它低頻,偶爾解決一次印象特別深刻,大家聊起來特別high,因為你覺得high,你就會覺得重要。這就是直覺給你的錯誤引導。

而靠一個很低頻的業務實現冷啟動,是非常有挑戰的。

那排在第一位、最高頻的一個資訊需求是什麼?

是課程表,天天看,一天看兩次。

現在一般學生的解決方式是拍一張照片,存在相簿裡每天看一眼,或者是和同學之間相互問。

大學的生活,可以說是圍繞課程表展開的。上課的時間基本上要上課,沒課的時候,再看看有什麼事可以做。

層層過濾到這裡,我們才看到了一個,也許可以做破局點的、很具體的點。

它足夠廣譜,人人都需要;足夠高頻,一天看兩次;足夠清晰,我們知道鋪什麼資源能把這個點搞定,讓使用者滿意。以及沿著這個破局點,該如何展開,讓服務發育到我們共同看到的服務圖景。

這就是我們做的使用者需求研究的案例。

我們把人分組,從權威主導討論,變成大家共同發現、開放討論的形式。我們一起畫一張儘量完整的地圖,然後在地圖上找線索,看機會,讓幻想破滅,共識服務圖景,再過濾出從0到1的破局點。

機會方向不等於破局點

從你認為看到機會,到能做對產品,其實中間差了好遠。

大量的創業者,對概念、場景、機會、服務圖景、破局點,這幾個概念不清晰。有一個大框架,就跳進去,花很多時間,讓自己遭受挫折。

比如,一個特別有愛心的女孩跟我說,我要做一個App,解決老年人孤獨的問題。

我說,你的發心很好,但是現在你所定義的產品需求太寬泛了,寬泛到根本就不足以去做產品。

比如,在你的感受裡,孤獨和飢餓是不是差不多?而且解決飢餓的剛性是不是還大於孤獨?

那你能做一個App,解決飢餓問題嗎?

你會發現有20萬億的產業鏈、上千萬個商家,都在圍繞飢餓解決問題。餅乾、泡麵、大餐館、小餐館、外賣、便利店、超市、菜市場、零食,大家都在解決這個問題。

你說你要解決孤獨問題,就和要解決飢餓問題一樣,它只是一個概念。

你需要把它放在一個非常具體的場景和人群處境中,否則你根本不知道該解決什麼問題。你沒辦法抓住使用者要什麼,也不知道你的對手是誰。

比如,我是個女生,我餓了,但是我要減肥。這個場景是不是很清晰?處境也很明確?大量的產品和服務都在解決它。

我解決我餓了的感覺,一定是吃嗎?

那也許是我應該開啟減肥社群去看勵志貼,咬著牙就是不吃。當然也有代餐、減脂快餐、減肥食譜……都是在服務這個場景和處境的方案。

那你怎麼選?你怎麼做?你用什麼邏輯去進行選擇呢?

你可以選我認為規模最大的,或者是和我的個人資源最匹配的,或者是我認為它有槓桿,可以撬動一個版塊的。

這樣你才能找到你的服務圖景,也就是你要去的第一個里程碑,你的1具體是什麼樣子。

接著從你的1開始收斂,從哪個點開始,才能突破你現在的0,找到你的破局點。

從這個點開始,你的業務,你的整個組織,你的整個服務能力,向著1生長,從0到1。

破局點需要有這麼幾個特性:

第一,相對廣譜。

你在破局點提供的服務,應該是儘量多的人都需要的。因為人群的擴充套件比頻率的擴充套件還要難。

第二,高頻。

我一直強調一個概念,高頻打低頻。如果你能做一個高頻的業務,就可以帶動相對低頻的業務。

美團酒店能夠超越攜程,很大程度上依賴美團外賣這個高頻業務,大家經常開啟美團這個應用,就會知道這個地方還可以訂酒店。偶爾我需要的時候,我就在熟悉的地方訂了。而攜程最高頻的業務是機票。你可以感受一下,你一年訂外賣多,還是訂機票多。

第三,體驗可控。

我們初創團隊的資源一定有限,也許只有你一個人,也許會有十來個人。

那麼你初始資源能夠做到的,就可以保證使用者的滿意度,這一點很重要。而不是說,我們現在人少先湊合,等發展了,等我資源多了,我再提升使用者體驗。

如果你的業務很高頻,體驗還不可控的話,就會是口碑災難。或者你就給資源多的企業點了燈,它們進入,你就沒未來了。

為什麼很多志存高遠的創業者會被活活餓死。看到了1,卻沒能從0走過來,這是最大的悲哀。

無論做什麼,第1件事就是認清你自己,你是雷軍還是路人甲,這個真的很重要。

對於普通創業者來說,知道自己做事業的目的是什麼當然重要,就像那個致力於解決老人孤獨的女孩一樣,但是大而全不適合普通的創業者,我們應該找到那個最高頻的點,包裝成產品提供給使用者,哪怕只是給老人做一頓適合他們飯量和營養需求的午餐。

生活是具體的。

創業者如果想取得成功,就必須把著力點放在那個切實能給使用者帶來幫助的體驗上,事不一定要大,“用得上和經常用”就是篩選的原則。

想當年,像hao123這樣簡陋的網頁,不就在流量上戰勝了一幫入口網站嗎?

有一個抖音網紅百萬公式:大網紅=賽道+人格+場景+關係。

賽道是確定方向,就是找機會;

人格是找標籤,將人扁平化,就是開啟機會的姿勢;

場景是讓標籤鮮活起來,裡面包涵著破局點;

關係是讓標籤豐富起來,是破局後的推動力。

賽道和人格,是抽象,做加法,找到機會母體;

場景和關係,是還原,做減法,釋放母體原力。

假如你要開店,該怎麼從幻想變成機會的呢?

1.先找到目標服務的人群

2.窮舉他們需要的產品

3.分析歸類產品對應的痛點癢點爽點

4.打標五星“點”

5.帶入真實需求使用者做體驗校正

6.篩選真正的廣譜+高頻+可控的產品

7.找到真正的一個點

8.堅定不移的做到底

9.通過這個點發散到一條線一個面

10.附著於一個體

11.構建於自己的生態位

12.佔領制高點,總結這場戰爭

13.連續四次跨越週期,成為百年老店

趕緊的正兒八經的把自己的產品搞一遍。

創業者比較喜歡說從0到1,這是創業的必經之路。

但是很多人就光光幻想自己是1的狀態,卻沒有仔細去思考如何實現從0到1。

機會來臨時,關鍵是要有一個真切的服務圖景,找到從0到1的破局點。

這個破局點,我理解是某個垂直細分領域,扎穩紮深,再慢慢擴張。

比如,耐克一開始只給專業跑步運動員製作跑鞋;

比如,亞馬遜一開始只賣紙質書;

比如,LV最初只做給貴族坐火車用的平頂木製旅行箱……

創業初期,資源有限,越要集中資源,聚焦聚焦再聚焦,做好產品,製造好口碑和高黏性。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孩子的老師,教育水平到底怎麼樣?從這3點能看出老師能力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