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玫瑰園小學校長張燕萍

讀書會上,家長們聽得很認真

家長總是能夠敏銳地發現孩子的問題,然後毫不留情地批評指正,不自覺中聲音會提高八度,有時還會用上評判性語言,自認為這是為了孩子好,其實孩子幾乎沒聽進去。12月5日,長江日報校長讀書分享會走進漢陽區玫瑰園小學,校長張燕萍從《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中精選出常見案例,與家長分享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技巧。

跟孩子說話也要客氣一點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的作者海姆·吉若特博士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兒童治療專家以及家長教育專家,他倡導跟孩子的溝通交流不僅僅是說“我愛你”就夠了,而是有交流密碼的,甚至需要技巧。

張燕萍一早出門,電梯裡進來一對母子,門剛關上,男孩小聲咕噥了一句:“紅領巾沒有帶。”媽媽立馬垮下臉:“讓老師扣你的分,每次都忘記,活該。”這類場景家長再熟悉不過,但想要改善和孩子的溝通,首先應該尊重他們。

“有客人離開時忘帶雨傘,你會不會追上去說:你怎麼回事,每次來我家都要落下東西,你都四十多歲了,就不能長點記性嗎?但如果是孩子的作業忘了拿,你追出去會怎麼說?回憶一下你的表情。”現場家長都笑了。所有孩子都不喜歡粗暴的說教,不喜歡批評,不喜歡喋喋不休。如果家長能用與客人交流的語言與孩子對話,照顧孩子的感受,他們就會樂意接受意見。“這比起大發雷霆效果好得多。”

為麻煩尋求解決辦法

人人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面對孩子的一錯再錯,就會忍不住發火。“這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我們有權生氣,關鍵是我們發脾氣要有方法。”張燕萍說。

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11歲的孩子一回到家就大叫:“我無法打棒球,我沒有襯衣。”媽媽完全可以幫她找一件襯衫,但她沒有這樣做,而是說:“我很生氣,真的很生氣。我給你買了6件棒球襯衫,我希望它們可以放在固定的抽屜,而不是隨手亂丟,用的時候找不到。”媽媽表達了她的憤怒,但她沒有辱罵或是翻舊賬,只是表達了自己的心情,以及希望以後怎麼做。

父母可以表達自己的憤怒,說出真實的感受,解釋生氣的原因,以及希望看到的行為,但是不可以攻擊孩子的人品和性格。這樣的表述可以幫助父母釋放怒氣,而不至於引起傷害,同時教會孩子怎樣安全地釋放情緒。

當麻煩發生時,要尋求解決的辦法,而不是責備和批評,即使無法避免的怒火,也可以不帶指責,不帶定性評價地表達出來,所有這些交流技巧的背後,都是對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

【現場互動】不要把孩子當成客人

家長:我做事比較麻利,但孩子做什麼事都磨磨蹭蹭,我實在看不下去就會幫她張羅好,應該怎麼辦?

張燕萍:你是個急性子,見不得磨蹭,於是代辦很多事,無形中剝奪了孩子鍛鍊的機會。不要拿自己的期望值來要求孩子,而是以孩子的能力來定標準,此外不要把孩子當成客人,把什麼事都包了。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月薪9K的軍隊文職人員,1月招考,這些人可以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