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一、幼兒生活常規教育的要求

常規是指幼兒園日常生活和活動的規則,具體是指幼兒園對於幼兒什麼時候應進行什麼活動、活動中應遵守什麼要求、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不應該做、活動要採取什麼方式等方面的要求。幼兒園常規教育主要包括:一日生活常規、教育、教學常規等。幼兒園教師要會科學、合理地制訂各項常規,要耐心細緻,持之以恆地教育幼兒遵守各項常規,以使幼兒園常規教育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常規訓練的重要性

1.常規可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規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由於幼兒園裡的幼兒來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些幼兒由於各種原因。生活作息沒有規律,而幼兒園則是按照幼兒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做出符合科學的合理安排,幼兒生活在其中,就能逐漸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時間觀念和有組織、有條理的辦事能力,並逐步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幼兒吃飯不講話、喝水要排隊、上廁所不推擠等良好的行為習慣都是在一日活動中逐步養成的。

2.常規可以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環境.學習在集體中生活

幼兒園一日活動雖是為滿足幼兒自身需要進行的。但是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技能,執行成人的要求和適應集體生活的規則,這樣就能在自身需要和客觀要求、主觀能動性及外部條件的互動作用下,獲得適應幼兒園環境的能力,並且不斷學習怎麼樣在集體中生活。

3.常規可以培養幼兒的自律能力.維持班級的秩序

自律是指控制自己並遵守一些共同規則的能力,幼兒通過遵守一日生活中的常規而逐漸培養這種自律能力。同時由於幼兒的這種自律能力,班級秩序得以維護。幼兒園正常的遊戲活動和教育活動得以正常進行。

4.常規能夠增強幼兒的安全感.有助於幼兒健康成長

人在一個有規律的環境裡生活才會感到安全,幼兒也是如此。合理的常規為孩子創造了一種有序的、和諧的生活,使他們在心情愉快的情境中自然地形成一種符合其身心發展水平的規則意識和規範行為,使遵守規則成為孩子們的自主行為,同時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

(二)常規養成的策略

1.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

在建立常規時,教師首先應從長期自居的“領導者”、“指揮者”的寶座上走下來,從根深蒂固的“師道尊嚴”的束縛中走出來,不要板著面孔“發聖旨”,給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環境.教師可以在平等融洽的環境中與孩子們共同討論對他們的要求。

2.引導幼兒建立自信.鼓勵幼兒主動發展

幼兒還未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往往要通過別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特別是當他們面對新環境和新問題的時候.更容易對自己沒有信心,產生害怕、牴觸情緒。老師是幼兒心目中最富有的人,他們對孩子的正確評價、肯定及支援的態度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是最為重要的,這些積極引導能幫助孩子勇敢面對困難的挑戰。

3.規範行為,為兒童樹立榜樣,促進幼兒養成自覺的行為習慣

幼兒的模仿性強,思維具體形象,教師、家長的言談舉止、行為習慣都是他們學習和模仿的榜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必須時時刻刻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給幼兒樹立好榜樣;同時也要注意同伴影響的作用,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時機,促進幼兒養成自覺的行為習慣。

4.與家長溝通,達成共識,形成教育幼兒的一致性

幼兒常規的培養。除了老師的指導外,家長的配合也十分重要。對於那些各方面能力較差的孩子,教師平時應以幫助、鼓勵為主,鼓勵他們參與集體活動,對他們的要求可以適當降低,同時還要讓家長做好配合工作,向家長介紹如何發現孩子的優點,如何給孩子創造自主做事的機會等。這樣,教師與家長達成共識,形成教育幼兒的一致性,能更好的促進幼兒常規的養成。

5.給幼兒提供充分的實踐機會

幼兒的一天基本上由生活活動、遊戲活動和教育活動組成,其中包括飲食、睡眠、盥洗、遊戲、學習和交往等內容,通過這些活動,幼兒獲得了“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該如何做,不該如何做”的認知、體驗和經驗,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確的行為方式,並在反覆實踐中得到強化,進而逐步養成良好的常規。教師應盡最大的努力創造條件,給幼兒提供充分的實踐機會,促進幼兒常規的養成。

(三)幼兒園的生活活動

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生活活動包括進餐、飲水、睡眠、盥洗、如廁等,所用時間約佔幼兒在園生活時間的一半,對幼兒生活活動的組織與指導應把握以下各要點:

1.從實際出發.建立合理的生活常規各幼兒園所處環境條件不同,幼兒在園中生活的組織也不盡相同,故應從本園的實際出發,還要從各班年齡實際出發,建立起正確、合理的生活常規。生活常規建立在每個生活活動中。合理的生活常規對幼兒是可操作的、有助於幼兒順利進入各個生活活動,應避免形式繁瑣的不合理常規對幼兒的束縛。

2.在生活活動中堅持一貫性、一致性和靈活性。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兒園中每日重複進行的各種生活活動,是培養幼兒良好習慣和自理能力的好時機。保教人員應將習慣與能力的培養長期堅持下去,對幼兒有一致性的要求,同時還應視環境及幼兒個體的狀況,靈活對待,不宜強求千篇一律。

3.日常生活活動是施教的機會。每天的生活活動,佔據了幼兒在幼兒園中大部分的時間,幼兒教師要抓住時機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以促進幼兒保教目標的實現。

4.日常生活活動中的保育與教育,需要保育員與教師的默契配合。在各種生活活動中保教人員的分工責任要明確、具體,創造好條件,讓幼兒去做他們能做的事。保教人員通過示範、幫助、要求與鼓勵,讓幼兒逐漸學會生活自理,逐漸自立,養成生活有序、生活自理的好習慣,為人小學做好準備。

(四)幼兒園的保育活動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的教育”。由此可見,保育是幼兒園各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包含對幼兒身體的護理,也包含對幼兒心理健康的維護。保育是指幼教機構中教養人員為促進幼兒健康成長而從事的衛生保健和安全防護工作。保育活動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基本途徑。幼兒園保育活動能為幼兒的身體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滿足其身心發展的安全需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為幼兒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1.幼兒園保育活動實施要求

(1)做好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的培養

①幼兒進餐時,教師要精力集中,注意觀察,精心照顧幼兒,輕聲和藹地指導和幫助幼兒掌握進餐的技能,培養幼兒文明行為習慣和吃完自己的飯菜。根據幼兒的進餐情況向伙食委員會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提醒幼兒多喝開水,學會節約用水,讓幼兒學會使用、收放自己的物品。

②指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洗臉。飯前、便後要將小手洗乾淨,不吃不乾淨的東西。

④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教幼兒學習穿脫衣服、鞋襪,整理自己的床上用品。開展小、中、大班級“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比賽。教幼兒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給花澆水、擦桌椅等。

⑤精心照顧好幼兒午睡,做到不離崗,及時幫幼兒蓋被子等。在各種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加強幼兒的自律性,培養幼兒良好的活動習慣。

(2)保教有機結合

糾正幼兒的一些不良習慣,如打架、爭搶玩具等。開展幼兒之間的“大帶小”活動,採取大、中班幼兒幫助小班幼兒完成某項任務的活動,培養幼兒互幫互助的良好品質。

(3)增加幼兒的戶外活動時間

要確保幼兒活動的時間,保證活動的品質,增強幼兒的體質。堅持在活動前給幼兒帶好汗巾,活動中及時幫幼兒擦汗,根據氣候的變化為幼兒增減衣服。在活動中開展一些班級之間的體育比賽,如單車比賽、羊角球比賽、接力比賽等。

(4)加強幼兒安全意識的培養。杜絕安全責任事故的發生

讓幼兒了解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安全標誌,學會一些簡單的自救方法。老師們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時刻讓孩子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同時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高度的應變能力。

(5)加強保教人員的保育意識,認真學習“保育員工作職責”,明確保育工作目標

保教人員要做到人到、心到、眼到、口到,在組織活動中,注意觀察幼兒的神態、情緒,發現異常及時詢問。保教人員認真做好每週一次玩具的清洗消毒工作和活動室、午睡室紫外線消毒等。平時做到一日一小搞,一週一大搞,園內無紙屑、果殼,室內物品擺放整齊,窗明地淨,走廊、樓梯地面整潔、無死角,廁所無汙垢、無臭味,節約水電,勤儉持園。

(6)強化安全防範意識。確保幼兒安全

開學前,全體教職員工對大型玩具、桌椅、床、玩具等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改進。並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強化及時的防範意識,杜絕事故隱患,讓家長放心。認真做好晨檢工作。做到一摸二看三問四查,並作詳細記錄。堅持早、午、離園時的檢查工作,發現不安全因素及時處理。發現有病的幼兒要及時通知家長,做好有病幼兒的隔離工作。做好體弱幼兒的護理,堅持開病號餐,按時填寫出勤報表,做好各項衛生保健的記錄工作並做到按時上交。每週堅持清洗幼兒的被褥並進行消毒。

(五)幼兒園的教育活動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此種活動是由教師依據目標計劃設計與組織的,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此種活動中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呈現主動活動參與狀態,幼兒的主動性、活動性應得到最充分的發揮,從而使教育活動發揮積極的教育效果;教育活動是以多種多樣的形式組織的,以鼓勵幼兒的興趣和培養幼兒的各種能力。

1.對教育活動組織與領導

(1)教育活動內容的確定應以本班階段性的保教目標及幼兒現有水平和興趣為依據,即強調選擇教育內容的目的性,對教育內容選擇要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加以編排,以利於幼兒接受。

(2)充分利用幼兒園周圍的環境資源組織教育活動,不宜將幼兒關閉在活動室中,單純依靠書本的材料內容組織教育活動。應將幼兒帶到大自然中去,帶到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去觀察、活動、感受,也可將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景、物帶進幼兒園中組織教育活動。

(3)在教育活動中充分考慮幼兒的感官活動,使幼兒的各種感官處於積極活動狀態,多種感官的積極參與活動,有助於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的發揮,幼兒可以獲得直接、深刻的感受體驗。

(4)在教育活動中應靈活地運用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和個別活動的形式,不宜一律採取全班性的教育活動形式,也不宜無目的地變換活動形式。多種活動形式的採用,應有利於每個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獲得應有的發展。

(5)在教育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通過教師運用情景、實物、現場、演示、啟發提問等教育手段與方法,讓那個幼兒做觀察、實驗、操作、擺弄、表演等,使幼兒在教育活動中通過充分地參加活動.取得更佳的發展效果,改變幼兒在教育活動中處於被動接受的消極狀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地在活動中學習。

(6)注重活動過程,使幼兒充分參與教育活動過程,用腦、用手、用口做活動,改變由教師包攬教育過程,由幼兒接受教育結果的做法。

2.幼兒教學活動的原則

(1)促進幼兒發展的原則

教學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有領導的學習活動,幼兒教學活動的目的不在於學習多少知識,而是在學習淺顯生活常識的過程中促進幼兒智力、情趣、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質的全面和諧發展。

(2)教學的教育性原則

教育、教學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過程,教學任務不僅是授予知識,而且還要通過知識培養對生活、對現實、對待勞動和對待人的正確態度,幼兒教學活動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求知慾望,所以,幼兒的教學活動更要考慮教育性,要把智力、情趣、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質放在重要地位。

(3)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主體性相結合的原則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為了全面提高教育品質,必須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係,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十分重視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主體的能動作用,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尊重兒童,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4)直觀性原則

這是由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的。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和形象的特點,幼兒認識事物、理解要求均是以感性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一方面幼兒依賴於直觀的、生動的、鮮明的形象認識事物;另一方面直觀的、生動的、鮮明的形象又有助於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能幫助幼兒理解和感知學習的內容。所以,幼兒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的感官,充分運用直觀性原則,使幼兒通過視、聽、嗅、觸,獲得鮮明生動的表象和直接經驗。

(5)活動性原則

幼兒是在活動中得到發展的,要為幼兒創立各種各樣的活動環境。

3.教學活動的方法

中國常用的教學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直觀、口授、練習和遊戲等方法。

(1)直觀的方法

直觀的方法是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被認識物件的具體形象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

①觀察法

觀察法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感知客觀事物的方法。

②演示、示範、範例的方法

演示、示範、範例的方法是幼兒園教學中常用的直觀形象法,運用這種方法時,都要伴隨語言的講解。演示是老師通過向幼兒展示各種實物和直觀教具,或做實驗給幼兒提供感性材料。示範是教師通過自己的表演為幼兒提供榜樣。

電教化手段是指運用幻燈片、錄影、電影、電腦等手段進行教學。這種具體、生動、形象化的教學,容易引起兒童的興趣,開闊兒童的視野。

(2)遊戲的方法

遊戲的方法是指教師通過組織幼兒開展遊戲活動以達到一定教育目的的教學方法。常用的有教學遊戲、表演遊戲、體育遊戲和音樂遊戲等。

(3)口授的方法

口授的方法包括講解、談話、講述、朗誦。

①講解,教師通過口語向幼兒陳述式地解釋某事物的方法。

②講述,運用語言敘述教材的方法。

④談話法,教師根據一定的主題,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經驗和知識,積極思考,並做出回答的教學方法。

(4)練習法

練習法是指幼兒在教師指導下,通過重複的操作練習,鞏固知識、掌握簡單技能和形成習慣的方法。

二、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方法

幼兒園各項常規一旦確定,教師就應教育、引導、督促幼兒遵守,嚴格要求,持之以恆,直至形成習慣。否則,哪怕制訂得再好的規則,也只是紙上談兵,失去意義。對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方法,可參考以下策略:

(一)嚴格要求,毫不懈怠

幼兒園提出的各項常規.對幼兒來說,應該是符合實際,是他們接受能力範圍之內的;但又應該做到有一定的難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即對幼兒的心理形成適當的壓力。心理保持一定的緊張度,有利於促進幼兒積極向上。同時,幼兒需要付出努力才能獲得成功和發展,努力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和經受挫折的能力。

教師在培養幼兒遵守常規的過程中,要嚴格要求,給幼兒以適當的壓力,讓幼兒經受一定的挑戰,變壓力為動力。而不能“心慈手軟”,一旦遇到困難,或太浪費時間,就放鬆要求,甚至放棄。

嚴格要求,就是指教師要嚴格按照既定的規則辦,說話算數,說到做到。若幼兒感到有困難,也不能放鬆要求,更不能放棄,要有堅定的立場,頑強的意志和耐心,幫助幼兒反覆練習,以形成自覺的行為。如,當教師提出“搬椅子時動作要快,不發出聲音”的規則要求,幼兒有能力做到,卻沒能做到時,教師不能因為怕耽誤時間,影響下面的活動,雖然沒有達到規定的要求,但是看到椅子也已經放好了,就不再責備了。這樣做其實就是對規則的放鬆,沒有嚴格要求,因此也就很難達到要求。要做到嚴格要求,那就應該讓幼兒把椅子放回原位,重新搬,有必要的話,可反覆進行,直至達到要求。當然,嚴格要求不是大聲地訓斥或責備。在反覆進行的過程中,要有耐心,保持心平氣和,不訓斥、指責幼兒。又如,教剛入園的小班幼兒自己拿勺子吃飯的常規,一開始幼兒拿不好勺子,到處撒飯粒,花的時間更長,既給教師增添麻煩,又耽誤時間,還不如由教師喂來得省事。教師不能因為麻煩或浪費時間而放棄規則要求,而是要堅持原則。耐心地、不厭其煩地一點一點地按要求去做,直至達到目標。

(二)共同合作,持之以恆

共同合作,持之以恆,指的就是一致性和一貫性。一致性和一貫性是教育必須遵循的原則,尤其是在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上,更顯得重要。共同合作,可以從內容和物件兩個層面去理解。首先從合作的物件看,既包括幼兒園保教人員之間的合作,幼兒園保教人員與家長的合作,同時也包括幼兒園教師、家長與幼兒的合作。從合作的內容看,一是指合作制訂各項常規,二是共同遵守各項常規。

合作制訂常規.不僅要求幼兒園班級中的各位教育者合作參與,共同制訂出一致的規則,同時,可請家長參與,以便家長深入了解幼兒園的各項規則。這裡最值得一提的是,教師要鼓勵幼兒親自參與規則的制訂,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成為規則的主人。具體做法如教師、幼兒共同商量、討論出規則,然後讓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將規則表現出來,並張貼在牆面上,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對規則做到心中有數,用圖畫表現出來的規則一目了然,容易理解,又可以隨時提醒幼兒遵守。幼兒對自己親自參與制訂的常規,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會主動的去履行。

幼兒園保教人員、家長、幼兒多方面合作制訂的常規,更具有合理性、可行性,有利於教師和家長共同遵守,為幼兒起榜樣作用,也有利於家園合作共同督促幼兒遵守。如在交往的常規中,要求幼兒“會用禮貌用語,有禮貌地與人交談”,幼兒只在幼兒園被要求這樣做是不夠的,還需要家長樹立榜樣的作用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在與所有人交往的過程中都應該這樣做。有多方合作,有一致的要求,常規就會很快成為幼兒的自覺行為。

持之以恆,是指對幼兒進行常規培養時,要有一貫的要求,定下的規則,不隨意更改,在執行過程中,不走樣,不打折扣,不隨心所欲,也不半途而廢,始終如一,堅持到底。當一種常規剛剛建立時,需要每天堅持,以達到鞏固。當一種常規已經鞏固時,在執行時也要每次提醒幼兒做到。教師在提常規要求時更不能隨心所欲。如,今天教師心情舒暢了,就會放鬆對幼兒的要求,哪怕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幼兒也可以隨便說話,隨便在地上打滾等。哪天教師心情不好了,就會“嚴格要求”,這也不許,那也不行,動不動就批評。當然。有這種行為的教師,前提是沒有認識到常規教育的意義。幼兒園的常規不是教師用來壓制幼兒,對幼兒實行控制的手段,而是塑造幼兒完善人格的積極措施。因此,在進行常規教育時,教師一定要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從幼兒身心健康出發,不惜付出耐心和恆心,堅持不懈,才能取得好效果。

(三)激發興趣,主動學習

人的大腦皮層活動有它的規律,“優勢興奮”就是其中的一種。當人的大腦皮層處於“優勢興奮”狀態時,就會使人感到工作或學習過程十分的輕鬆、愉快,使人注意力高度集中,激起工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大大提高工作、學習的效率。促進大腦皮層“優勢興奮”狀態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是“興趣”。人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等等,就是因為興趣能使大腦皮層形成“優勢興奮”,使人產生工作、學習的愉快感,激發人們工作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使工作和學習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幼兒的常規教育中,幼兒園教師同樣要善於利用大腦皮層優勢的原則,儘量採用幼兒感興趣的手段和方法,對其進行常規訓練,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嘗試用以下方法。

1.遊戲形式或遊戲口吻

遊戲是學前兒童最感興趣的活動,是幼兒容易接受的學習形式。把常規教育內容寓於遊戲的形式中,或用遊戲的口吻進行組織,會大大激發幼兒學習常規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如前面提到的《吃飯=組裝車》這一例子中,教師為了培養幼兒不挑食、自己吃完一份飯菜的習慣,就是利用孩子對汽車的興趣,用遊戲的口吻,把食物比作汽車零部件,把進食比作組裝汽車,大大激發了幼兒的進食興趣。又如:在打擊樂活動中教師為了培養幼兒自己收拾打擊樂器的常規,用幼兒樂於接受的遊戲形式進行組織。具體方法是:請幾位幼兒,人數與樂器的種類相同,即有幾種打擊樂器,就請幾位幼兒,一位幼兒負責收一種樂器,每人發一個小籮筐;負責收樂器的幼兒手提小籮筐,跟著《找朋友》的音樂節奏,用跑跳步,輪流跳到拿同一種樂器的幼兒面前,幼兒逐個把樂器放入他(她)的筐內。用這一遊戲的方法,激發幼兒的興趣,樂器收得又快又好,活動環節顯得緊湊,因為《收樂器》的環節很自然地成了打擊樂活動的最後一環節,沒有一點附加的感覺,效果很好。

2.兒歌類文學作品

兒歌、謎語一類的文學作品,有很強的節奏感,富有韻律美,念起來朗朗上口,幼兒樂於接受,感興趣。因此,用兒歌來伴同幼兒學習常規,同樣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讓幼兒學習自己繫鞋帶,可配上繫鞋帶的兒歌“兩根鞋帶交朋友,兩個朋友拉拉手(第一次交叉打結),兩個朋友鞠鞠躬,再拉一次手,變成小蝴蝶(第二次打蝴蝶結)”。如讓幼兒自己學扣鈕釦,以防扣錯釦眼(幼兒很容易扣錯釦眼,這是個難點),可配上謎語“兄弟四五個,各進各的門,要是走錯了,出來笑死人”。如培養幼兒坐姿端正的常規,可配兒歌“椅背靠一靠,雙腳並併攏,小手拍一拍,放在大腿上”。這些兒歌不僅能激發幼兒對學習常規的興趣,還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常規的學習要領,更有利於幼兒對常規的掌握。教師應根據具體需要選擇相應的兒歌,也可自己編寫兒歌,讓幼兒在朗朗上口、饒有趣味的兒歌陪伴下、愉快地學習。

3.音樂作品

音樂是情感藝術,它通過人的聽覺直接打動人的心靈,音樂的節奏、旋律、音色等直觀性和美感,能引起人精神上的快感。幼兒喜歡聽音樂,喜歡唱歌,因此採用音樂作品來輔助幼兒常規的學習,是幼兒園教師常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尤其是在音樂活動中,能很好地運用音樂來指揮幼兒學習常規。如幼兒聽音樂做律動進活動室入座;聽音樂開始活動和結束活動;聽音樂起立或坐下;聽音樂踏步變隊形等。音樂的運用能很好地幫助幼兒學習常規,也能使音樂活動變得緊湊而有條不紊,大大減少教師的組織時間和幼兒的等待時間,同時能創造出濃厚的音樂氛圍,使音樂活動取得好效果。

在日常生活常規的學習中,也可用音樂來輔助,如漱口時,可配上“漱口”的歌曲;洗手時可配上“洗手”的歌曲;刷牙時可配上“刷牙”的歌曲等。

幼兒感興趣的遊戲、兒歌、音樂等材料,能很好地激發幼兒學習常規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熱情,還能隨時提示常規的要領,對幼兒學習和鞏固常規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師應適當選擇、合理運用以上材料,在常規教育中發揮其作用。

(四)榜樣鼓勵,正面強化

榜樣激勵是指為幼兒提供正確的行為典範,激勵幼兒去模仿。為幼兒提供的榜樣包括直接的和間接的。直接的榜樣主要是指成人和同伴,間接的榜樣有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等。在幼兒園的常規教育中,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的榜樣作用是第一重要的因素。有人說:“教師是幼兒的鏡子,幼兒是教師的影子。幼兒在園的大部分時問都與老師在一起,再加對教師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們對教師的各種行為表現都會有意或無意地進行模仿和學習。可見教師對幼兒良好行為的形成,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幼兒常規教育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範性影響。俗語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見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感染幼兒。教師只有不斷地加強自身修養、時時注意自己舉止言行的規範,才能給幼兒以身示範的教育影響。

幼兒園裡經常使用的間接榜樣是文學作品活動——講故事。幼兒喜歡聽有趣的故事,教師充分利用故事等文學載體,運用文學作品中的教育典範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可以產生較好的效果。如為培養幼兒愛惜糧食,教師向幼兒講述《大公雞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組織幼兒討論故事中發生的事情,啟發幼兒愛惜糧食。為了強化教育效果,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進行表演,幼兒通過角色遊戲的表演加深印象,模仿、學習良好的行為習慣。

正面強化是指對幼兒遵守規則的行為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以鞏固其良好品行。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但他們對來自教師的表揚和鼓勵是非常重視的,所以教師應該利用幼兒的這種上進心理需求,及時肯定幼兒的良好行為表現,特別是對能夠自覺遵循常規的幼兒要及時表揚和鼓勵,這樣就可以使幼兒的正確行為,由於獲得及時的正面強化刺激而固化下來,並逐漸養成行為習慣。如,為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解決有些幼兒不願洗手的壞毛病,教師對已經養成洗手習慣的幼兒用照相機拍照下來,然後在班級的小紅花園地裡展覽。同時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向幼兒出示兩張圖片,一張圖為髒的小手,一張圖為乾淨的小手,然後組織幼兒討論:“你喜歡哪隻小手?為什麼?”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能說出髒手上有細菌,吃到肚子裡會生病的道理。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學會洗手,當幼兒洗乾淨手後,教師應及時鼓勵、讚揚,以使幼兒逐漸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

除了以上策略和方法,幼兒園老教師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方面有很多深入的實踐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值得我們參考。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史上最全43所軍校彙總,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拿走不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