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間看到一個影片說:“如果你抑鬱,是因為你活在過去;如果你焦慮,是因為你活在未來;如果你內心平靜,說明你活在當下。
忽然感覺到我一直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穿梭,特別是最近一直糾結在寫作業的問題上,簡直就是看到了”未來“,我決定扭轉這個局面——活在當下。
孩子寫作業的狀態,是必須要改善的了,每天寫作業寫到晚上十一點鐘,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寫作業了,複習預習更沒擠不出時間。政史地生這四個小科就更別提了。 想想剛開學的時候每天寫到7點多就就可以完成全部作業。
隨著課程的加深,作業量的增多,能感覺到寶寶開始消極對付待作業,寫作業時偶爾還會煩燥,完成作業的質量也沒有開學的時候高,完成作業的時間越來越晚。
如果我能讓她先嚐到些提高寫作業效率的甜頭了,孩子是不是就有加快速度的動力,時間久了會不會就能自己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了呢!怎麼才能提高效率呢?這個過程也許會很漫長。
晚上放學回家,孩子依然是不著急寫作業,放下書包抓緊一切時間玩著她喜歡的事情的。我想到有可能是被作業壓得,寫作業佔用孩子大量的時間,所以沒有時間玩,才會導致他抓緊時間玩。想到這裡我竟然脫口而出:”不著急寫作業,先玩,正好吃完飯在寫作業“。我雖然沒有看到寶寶的表情,但是我感覺出他有點意外,隨後很高興地答應了。
一、每天晚上放學回來換衣服的時候,越來越慢,催了一遍又一遍。你上臥室裡一看,床上擺著一本,而她才脫離一個袖子。
二、上廁所的時間越來越長,每次上廁所都會選本自己喜歡看的書。
三、每次中午放學去寶寶姥姥那裡吃飯時候,我的車還沒有停穩,她就要求下車,飛奔上樓進屋,待我上樓時,他早已外衣脫去,坐在沙發上,捧著優姥爺的手機,開心的在笑。
當我意識到孩子寫作業慢背後的需求時,而她的需求無非就是有點屬於自己的時間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時。
吃完飯,又開始寫作業,我在廚房包餃子。可能由於太高興了,寫作業的過程中一會跑過告訴我一件事,一會兒又要和我說一名話。我忍不住說:”你能不能在你的凳子上安靜地坐上半小時。他又拿起她的計時器,實行起來她的”番茄定律“——寫作業半小時,休息10分鐘。
第一個定律下來,鬧鈴一響,寶寶立刻定了10分鐘休息時間,拿起平板就玩上。我說你竟然敢這麼明目張膽地玩電子產品,她回答我說:“你不是說要玩就光明正大地玩,別偷偷摸摸玩的。“好吧!在這裡等著我呢。
第二個定律來,已經快21:00了,我用商量的口氣問寶寶:”能不能休息改成5分鐘,又痛快地說:“我也是這麼想的,我打算下次不休息了直接把作業完。
作業終於在22:40分全部搞定,比上週效率真的提高了,希望保持下去。
總結: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毛病也不是一天能改掉的。想改變孩子首先應該先改變自己,換個思維。不針對問題,面向解決問題,學著去理解孩子,內心就會平靜很多。
活在當下的感覺真好!